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设计了《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量表式问卷》,对223名化学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以及七因子模型的合理性,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讨论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TPACK七因子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的发展路径中除CK对PCK无直接影响外,均支持TPACK的变革观点.文末据此对手持技术TPACK基础研究与化学教师发展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开放性问卷、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收集工具,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析,探查化学师范生TPACK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主要包含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外在因素,主观因素主要为化学师范生的知识、信念与能力。据此对我国化学师范生培养以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以技术接受度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与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理论为基础,以手持技术为技术接受度模型与TPACK中的技术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调查研究H大学化学师范生的手持技术接受度与TPACK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化学师范生对手持技术的行为意愿、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正向影响TPACK的发展;(2)化学师范生对手持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自我效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并能通过行为意愿间接影响TPACK的发展。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视优质资源的整合应用等提升化学师范生手持技术TPACK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国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TPACK)知识框架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为基础, 选择中学化学学科作为切入点, 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需知识为载体, 在对TPACK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构建的基础上, 以“原电池”一课的实践为例, 从主题选择、软件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的、实证的研究, 以期为我国TPACK本土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和《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的结构与价值取向,从理念、内容、评价等角度分析了考试改革对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探讨了化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并从培养目标审核、能力目标分解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研究法从中学化学教学特点和教师有效教学等2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由信息化应用能力、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评价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出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直观清晰,便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以《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理论、资源建设和化学学科应用等3个层面,对2007-2016年这10年来有关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职前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指导和培养,由化学师范生、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初高中化学教师组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教学研修。在关注师范生试教“化学肥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开展评析和指导。基于共同体的研修活动指出化学师范生应回归学科知识,职前指导需要多元化补充,来自不同层面的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利于共同成长。该活动从实践层面开拓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近20年有关化学教师知识的研究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基于关键词信息,结合二次文本阅读,从内容知识和默会知识视角对化学教师知识研究的热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