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令宝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5,26(7):48-48,F003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具体化和深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本文通过对皖西地区部分完全高中的师生调查,揭示了现阶段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存在着的不少问题,建议教师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教学策略上要多管齐下,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探究内容,进行选择性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2.
朱宇萍  覃松 《化学教育》2020,41(24):25-29
介绍了大学无机化学课堂中“原电池”部分的教学实践。通过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不断的设问和探究,最终设计成原电池,实现了通过原电池装置来证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了电子传递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分析、推导、创新和修正,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原电池装置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的设计方式进行探新.为体现课改精神,彰显科学探究的魅力,设计了2种模式:自主探究式和问题探究式,以利学生切实开展探究学习,并探讨了探究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潘睿  何书引  邓敏  郑倩 《化学教育》2020,41(11):45-48
在美国《AP化学课堂中的引导式探究活动》中,明确了概念性知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根据学习圈理论依次划分出概念探究、概念形成、概念应用及概念评估4个连续的教学活动阶段,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到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以“化学方程式”教学内容为例,介绍了相关教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探究式教学闭环,以期对国内中学有关化学概念的探究式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实验创新纳入探究式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教材使用中以备课组为科研小组,尝试开展探究式教学。实验是探究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创新又是科研过程的必由之路。总结了备课组近几年来对实验在探究学习的作用、关系和创新价值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论证探究式(ADI)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融入科学论证的一种教学模式。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为例,教师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法及收集证据、构建论证、论证、反思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同伴互评、报告修改与提交等8个阶段设计教学方案。ADI教学模式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维政  魏冰 《化学教育》2010,31(4):67-70
采用问卷对澳门130位理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澳门中学理科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大都认同探究式教学,赞同知识习得、能力发展和情意培养的教学目标,重视科学知识的结果但不太重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认同实验在理科教学中的价值与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理科教师普遍偏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偏重以纸笔测验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调查发现,澳门中学理科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异。文章在最后部分结合澳门的社会文化情况对这种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分析,概括出2种教学方式各自的特点以及2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理科教学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精选一些课程内容开展探究式教学。如果将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融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教学模式,会更符合当前的理科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9.
许应华 《化学教育》2010,31(11):25-27
从文化视角来看,案例中的化学探究教学文化与化学知识的共同建构特征、化学范式的局限性、科学实证精神及化学思维方式等化学文化相背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控制性教学文化、教师持传统的科学观以及对化学文化缺乏深刻理解所致。因此,应转变当前控制性教学文化为化学探究共同体文化的现状;帮助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教学中应注意协调学生日常文化与化学文化的冲突和体现化学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宗培 《化学教育》2004,25(8):50-51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节的教学难点,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清楚钢铁在潮湿空气里形成原电池时正、负极发生的反应并不容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来探究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一些规律,既有助于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1个阶段是借鉴前苏联、摸索前进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从教育部颁布的第1部《大纲》起,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就被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双基”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第2个阶段是遭遇“文革”、破坏倒退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多次“运动”的冲击,一度停滞。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贺建  杨小超 《大学化学》2017,32(6):41-45
合班授课教学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兼顾各专业实施教学,导致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定制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恰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精选骨质疏松症及新生儿黄疸这两个医学案例,重点探讨了如何贴近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求,定制化设计这两个医学案例,并在医学化学绪论课中实施;实施后通过平时的访谈和期末考试医学应用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发现,这种定制化的案例教学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能达到合班教学中兼顾各专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单元教学是落实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过程,同时对教学单元的含义、教学单元的选择与建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林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平台条件较低,仪器硬件配置较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探究了分类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级设计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团队协同分工实施教学实践,分层创建实验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6.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教学内容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围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多样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好样 《化学教育》2014,35(12):14-16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详实的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包括抓住有机化学特点、经典例题详解、复杂问题简单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是材料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有机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开展情况为背景,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了在线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将笔者所在课程组开展在线教学以来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环节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15 years of the experiences acquired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of chemical metrology in Latin America are presented. These include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activities developed in eight countr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sequence of learning from metrological, statistical, and chemometrical backgrounds up to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personal computers are basic and motivate the learning process. Care is taken to promote the metrological approach and thinking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he learning of computing techniq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ombining graphic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for data analysis. The role of example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recognized. The introduction of a general model of errors permits one to approach different topics on a metrological basis. The metrological approach of uncertain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rors permits one to develop the top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cquire a basic metr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experiences are also presented. Recommend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