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巧妙引入课题 提高教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这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多次强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引入课题虽然只需占 3- 6分钟 ,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 ,但这是一个设置“悬念”的过程 ,就像话剧的开场白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的、陌生的情境中解决“悬念”是教学主体的追求 .笔者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味到巧妙引入课题 ,设计好“悬念”能够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引起兴趣 ,集中注意力 ,为学生接受新…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习题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至今为止 ,在数学习题课上尚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理的途径与形式 .已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情形已得到改善 ,但取而代之的是以下的程式 :教师出题 ,全体同学各自解题 ,请一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解 ,或请一两位做得快的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 ,也就是说 ,习题课上能做到的充其量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 ,及个别学生与大家的交流 .由于学生是多层次的 ,这种形式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广泛、共同的参与 .为了改变这种“个别对话”的现状 ,并把师生的个别对话转变为教师和全体…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列入《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数学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公民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教学在为学生提供他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需数学的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也应当是现实化、生活化和人文化的,尤其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应… 相似文献
4.
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①,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 相似文献
5.
珠心算是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一项开智活动。通过珠心算教学,我深有感触,珠心算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珠心算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把珠心算引入数学教学,从基本功抓起,抓住孩子最初对算盘的好奇心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编出了有趣的儿歌,把珠心算加减法适时融入课堂。如:在教10以内的加法时,让学生一边说: 相似文献
6.
运用科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建模者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紧紧围绕着建模的目的,运用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反复探索,逐步完善,直到构造出一个能够用于分析、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采用如下步骤:建模准备、建模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以上这些步骤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掌握,或交叉进行,或平行进行,不拘一格地进行数学建模则有利于建模者发挥自己的才能.问题 1:关于饮水机的思考(1)问…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能依据现有的教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上好每一节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还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次调控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精心安排新课导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本文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的引入的方法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总结:以科学故事引入新课;以日带新引入新课;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以身边事例引入新课;以生活趣味引入新课;使用类比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新课;以社会热点引入新课;以媒体课件引入新课.因此,只要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课堂实效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2003年4月颁布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进行数学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还应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以下是笔者为高中数学新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部分设计的一个数学探究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10.
一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头,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知识引入的设计。花大力气研究引入的技巧,考虑引入的过程,力求使引入“自然、合理,符合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开始就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东西满足: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是可以被认识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这时,才能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这好象一部剧作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就目前教改的情况看,归纳如下几种引入途径: 一联系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们在学习时,(则)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总希望将新知识纳入 相似文献
11.
课题情境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题情境与数学问题解决付海伦(湖南师大数学系1410081)所谓课题情境是指课题中问题的刺激模式;即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形态、方式组成和出现的,在数学学习、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各式各样的数学思维.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引入自我调节发展大学生数学思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调节学习是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针对大学生思维发展中辩证思维占优势、创造思维呈上升趋势等显著特点,结合高等数学自身以动态为主,高容量、深广度,较初等数学有质的飞跃的事实,分析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思维差异,阐明了自我调节运用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从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证实了自我调节手段运用于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从而也表明了它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长期奋斗在高中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每次备课都会纠结,并不是纠结怎么把数学问题讲清楚,而在于利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一起进入有价值的数学.一节数学课犹如写文章,也有起、承、转、合多个部分,万事开头难,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引入也有很多方式,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也就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甚至整个章节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者提升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体现育人的价值.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引入环节中的育人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先看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课题:声音传播问题声音传播的最大距离(米)与声音强度(分贝)对应数据如下表: 完成以下作业: 1.建立声音强度与传播最大距离间的数学模型. (1)确定模型中函数的类型;(2)寻找适当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以机器人为背景设计数学问题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提供几个这样的案例 .案例 1 设一个机器人只能做两种运动 :1)绕原地旋转 ;2 )向面对的方向直行 .这样 ,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命令是“旋转、移动”的形式 .而发射到机器人的天线的信号是有序对 (r ,θ) .其中r(正的或零 )是移动的距离 ,θ(正的、负的或零 )是旋转的角度 ,由此可引入任意角、极坐标系等问题 .案例 2 假定机器人从距一个 12 0m高的电视塔底 30m的地方起飞 ,并从 2分钟一圈的速度绕塔飞行 ,同时以 10m 分的速度上升 ,七分钟后机器人在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的形式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显得平淡、公式化,尤其是新授课,传统的流程一般是: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几个环节.如果我们作为教师只是简单地照书授课的话,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听课的效果必定不好,也势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基于这些考虑,我认为上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加涅).
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一个蕴含着某种实际问题的事件(实在情境),可以是引起学生兴趣并要求他们讨论的图画或录像(图像情境),也可以是教师描绘、模拟甚至虚构的语言陈述(符号情境). 相似文献
19.
平常在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许多新教师会感叹执教教师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感叹老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艺术.而关注这一现象,其视角的落脚点就是关注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对知识的合理建构,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过渡与衔接.尤其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中,从情景与概念(性质),到例题与小结,最后到作业,课堂结构明显,如何处理好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数学概念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时的过渡与衔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学习”是日本在“问题解决”的影响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并于1989年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写进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现在“课题学习”几乎成为日本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流,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根据日本数学教育学会和教育课程研究委员会对全国教师的调查表明:赞成“课题学习”的约占9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