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完全重叠的色谱峰中同时消失的两组分的浓度变化速率差异,通过二维数据微分色谱法获取被掩盖组份的近似光谱,以解析完全重叠的色谱体系,将该法应用于维生素C和菸酸两组份完全重叠的二维色谱之分辨,结果令人满意,分辨光谱与标准光谱重合甚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HELP法在水中酚类色谱重叠峰的分辨与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浓度比为1∶50的范围内分辨光谱与真实光谱十分吻合.在10-4~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分辨色谱的定量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分辨下限3.0×10-7g/mL,相对标准偏差为5.0%.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HELP法在水中酚类色谱重叠峰的分辨与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浓度比为1:50的范围内分辨光谱与真实光谱十分吻合.在10-4~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分辨色谱的定量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分辨下限3.0×10-7g/mL,相对标准偏差为5.0%.  相似文献   

4.
二维色谱/光谱重叠峰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联用色谱定性定量方法--投影降秩分辨法,该法可不经对重叠组分的逐--分辩直接对目标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实际分析体系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菲、蒽、萤蒽和芘为目标组分,成功地进行了直接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董林  许禄 《分析化学》2004,32(6):741-746
利用渐进因子分析方法(EFA)和固定尺寸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方法(FSMWEFA)与局部正交投影方法(LOPA)相结合,用于模拟的HPLC—DAD二维数据解析。通过比较谱峰部分重叠、光谱完全重叠、色谱拖尾3种情况的结果显示,在谱峰部分重叠和色谱拖尾两种情况下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好的解析重叠峰。但是在光谱完全重叠时,前一种方法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后一种方法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二维红外光谱研究聚碳酸酯薄膜中水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盈  苏朝晖 《应用化学》2011,28(1):16-21
利用二维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水在聚碳酸酯(PC)薄膜中的扩散过程,发现水的羟基弯曲振动谱带中可以分辨出分别位于1672、1646和1621 cm-1的吸收峰,而羟基伸缩振动谱带中可以分辨出分别位于3560、3425和3255 cm-1的吸收峰,由此可知水分子在聚碳酸酯薄膜中存在3种状态,分别为与羰基形成强、中强氢键作用的水分子和进入PC微孔中的弱氢键作用的水分子。 经过二维相关分析得到水分子进入PC薄膜的顺序为首先形成中等强度的氢键,然后形成弱和强2种强度的氢键。  相似文献   

7.
二维相关荧光光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婧  武培怡 《化学进展》2006,18(12):1691-1702
从发展历史、计算方程、一般规则和特有性质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在二维相关荧光光谱技术方面的方法探索和应用进展。以不同的外扰方式,如浓度、激发波长、猝灭以及其他如pH等分类,举例阐述了二维荧光相关光谱的可操作性及其应用,并与普通一维荧光光谱比较,说明了二维荧光相关光谱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二维相关振动光谱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发展历史、计算方程、性质规则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二维相关光谱技术.结合各种常见的一维振动光谱, 如红外、拉曼、荧光、近红外-红外等光谱举例阐述了二维振动光谱的优势及其普适性.介绍了在广义二维相关光谱理论上最新延伸发展起来的二维样品-样品相关技术和二维杂化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 并将之与传统的二维变量-变量相关技术(广义二维相关光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联用色谱数据的局部分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海林 《分析化学》1998,26(6):733-736
提出了一种对二维数据严重重叠峰中待测组份进行分辨的新方法:子窗口分析法(subwindow analysis,SA)。该方法充分利用重叠区信息,成功地解析出严重重叠峰中待测组份的光谱,进而利用正交投影求得待测组份色谱曲线.这种对二维数据进行局部分辨的方法,降低了对色谱分离条件的要求,可直接应用于未知组份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维相关分析光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强  王静 《化学通报》2000,63(8):45-53
给出推导二维相关光谱和推广至普遍意义上的数学过程,其物理含义和二维相关光谱的性质及其解释规则。以应用实例给出了该光谱技术在分析结构、相互作用等相关性方面的独特性质。还给出紫外可见二维相关光谱。  相似文献   

11.
联用色谱数据的双窗口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迪钊  沈海林 《色谱》1999,17(4):319-322
利用组分光谱的特征信息,发展了一种能直接对联用色谱重叠峰中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双窗口因子分析(dualwindowfactoranalysis,DWPA)。该法可从多组分重叠峰中定性目标组分,且在未经其它组分的分辨下可直接对目标组分的光谱、色谱进行分辨。因此更适应于联用色谱对复杂体系中待测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用该法成功地对4组分重叠峰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王梦吟  武培怡 《化学进展》2010,22(5):962-974
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是一种新的二维相关分析方法,它将移动窗口的概念和二维相关分析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利用移动窗口将庞大的光谱数据按矩阵分割成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子矩阵,用二维相关光谱分别处理,将得到的结果综合分析,用以光谱变量和扰动变量为坐标的等高图表现出来,从中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出光谱强度在扰动变量方向上的变化,进而找出引起光谱强度突变的特征扰动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的计算方法、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以它为基础改进得到的扰动相关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扰动相关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包括同步图和异步图,它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出引起光谱强度突变的特征扰动,还能详尽地描述出光谱强度在扰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二维卷积在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阳  朱建育 《分析化学》1995,23(4):404-406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和二维卷积研究了稀土与间乙酰基偶氮氯膦的显色反应,选择不同的模型参数可描述这类反应的细节,二维卷积则增强对叠合二维谱的分辨。  相似文献   

14.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是研究激发态弛豫、能量传递以及电荷转移等光化学过程的重要且直接的工具.飞秒时间分辨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发展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宽探测带宽、高增益的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作特性、系统配置、荧光收集和会聚、数据采集模式、时问分辨光谱数据处理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简单介绍了飞秒时间分辨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光谱技术在物理、生物和化学领域的3个典型应用,并以此展现该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宽光谱探测及高增益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丁坤  吴大朋  关亚风 《色谱》2010,28(12):1117-1122
二维液相色谱具有峰容量大、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两种分离模式的转换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特殊接口来完成,接口是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核心,也是限制二维液相色谱应用的瓶颈;两种流动相不互溶时,接口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二维液相色谱接口技术近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总结。引用文献51篇。  相似文献   

16.
自从Deans在1968年提出利用控制压力平衡的无阀柱切换技术以来,有不少人试图将普通商品气相色谱仪改装成二维气相色谱系统,Schomburg和Deans阐述了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的优越性。我们将两台国产气相色谱仪改装成这种二维气相色谱系统,具有对被测组份的中心切割、痕量组份的富集及对重组份的反吹三种功能。本系统具有双柱箱、双氢焰检测器,柱Ⅰ和柱Ⅱ皆为填充柱,两柱之间安装有能快速降温和升温的中间捕集器,利用三通电磁阀、气阻管和歧路块来控制流路Ⅰ和Ⅱ中的载气流动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设计研制了一套激光捕获与原位稳态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检测系统,该系统将激光捕获技术与稳态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亚微米级微粒的原位稳态及时间分辨发光性质研究.利用研制的仪器研究了荧光标记聚苯乙烯微球的激光捕获过程、以及捕获微粒的原位稳态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本工作为单个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了纳米CuO表面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行为.在FTIR谱图中发现有峰的红移现象,吸收峰由1200 cm-1偏移到1193 cm-1,用超纯去离子水脱附,峰强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可判断丁基黄药在CuO表面发生了很强的化学吸附.通过对吸附行为进行二维(2D)红外光谱分析,分辨出吸附过程中光谱强度的变化顺序.二维异步相关光谱测定结果表明,1265 cm-1处振动吸收峰最先引起光谱强度的变化,1265 cm-1处吸收峰可归因为表面反应生成的双黄药和黄药分子聚集体的复合峰.根据1200 cm-1处黄药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进行吸附动力学模拟,得出CuO对丁基黄药的最大吸附量为529 mg·g-1,且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婷  孟子晖  王鹏  王伯周  王康  葛忠学  覃光明  李华 《化学学报》2010,68(20):2104-2110
通过红外光谱在线监测强酸催化下硝酰胺、甲醛和氨水合成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DPT)的反应过程, 利用渐进因子分析(EFA)、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和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反应过程获得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解析, 得到了各组分纯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和对应的红外光谱, 并把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可相互验证的一致结论, 以此推测出该反应合理的反应机理. 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在线红外光谱信息的分辨可以快速有效地反映DPT合成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和红外光谱变化情况, 对其反应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唯真  武培怡  李善君  杨玉良 《化学学报》2004,62(17):1641-1644
应用时间分辨的傅立叶变换ATR红外光谱技术跟踪乙二醇在以苯乙酸酯化酚醛树脂固化的邻甲酚环氧树脂体系(EPP)的扩散行为.对3700~3000 cm-1区间的羟基峰的二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乙二醇在扩散过程中与环氧体系的网络形成两种不同状态的羟基,一种弱氢键的形式,一种强氢键的形式,而弱氢键较容易扩散进入邻甲酚环氧体系的网络结构.并通过非线性拟合求得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