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在束谱学实验方法建立了162Lu的晕转带及四准粒子带的能级纲图. 依据推转壳模型指出,正γ变也会导致Z=71奇奇核162Lu的晕转带发生低自旋signature反转.  相似文献   

2.
用推广的汤马斯-费米近似和Skyrme势研究了原子核的高自旋态,应用推转模型给出了含转动的能量密度公式,并计算了116Sn,158Yb和240Pu这三个典型核在不同角动量下的核形变与转动能.计算结果定性地与液滴模型相似,在数值上则有一定差别.计算结果表明,对转动能的量子修正,即使不考虑壳修正,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3.
郑春开 《中国物理 C》1990,14(8):753-761
本文应用原子核的宏观模型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变形核电荷密度的方法.具体计算了192Os、154Gd、152Sm、174Yb、及144,148,150,152Sm等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宏观模型计算的结果能较好地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合.因此,只要根据变形核基态到各转动态跃迁几率或电多极矩的实验值,则可按本文方法,从理论上预言变形核的电荷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郑世界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21-123
用Woods-Saxon推转壳模型对缺中子Kr同位素70,72,74,76Kr进行了TRS计算. 结果表明, 70,72Kr的基态为扁椭球, 同时存在着长椭球形变. 74,76Kr的基态为长椭球, 并与扁椭球形变共存. 另外, 对72Kr的推转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ω的增大, 它的基态由扁椭球变成了长椭球.  相似文献   

5.
用投影壳模型对101Tc的受激正/负宇称转晕态结构进行了探讨, 为了从定量结果中抽取出物理内容也作出了正宇称转晕带的能带图. 此外, 各自起源于3/2[301], 5/2[303]和1/2+[431]尼尔逊态的3个带也在这个模型框架下进行了分析. 到目前为止, 在Z~42—44区关于N=52—54的中间核性质知之甚少, 为了解这些"过渡核", 以95Tc为例, 对其能级结构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152Sm(19F,4n)167Lu反应观测到167Lu的一个新的转动带.发现其高自旋γ跃迁能量与163Lu和165Lu三轴超形变的十分相近.按基于推转壳模型的总转动位能面计算,167Lu和前人工作中的171Ta[660]1/2转动带被指定为三轴超形变带.讨论了该核区三轴超形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PNC)处理方法,分析了166—176Yb偶偶核基带转动惯量随中子数变化的微观机制.仔细分析了CSM的PNC波函数的K结构和seniority结构.低激发高j闯入Kπ=1+组态的分布对转动惯量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微观输运模型-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 研究了弹靶质量对称体系74Ge+74Ge与弹靶质量不对称体系48Ti+100Mo的重离子融合反应入射道效应及其动力学机制, 并分析了复合体系的均方根半径〈r21/2和形变参量β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质量对称的反应体系比不对称体系更容易产生形变较大的Gd, 则说明重离子融合反应中的动力学效应对大形变核的产额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保国  马海亮 《中国物理 C》2006,30(Z2):106-108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研究了38K, 36Ar, 32,34S和35Cl的超形变转动带结构性质. 对一些特殊的近转晕线组态的性质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预言了其带终止态的自旋值, 尤其是预言了38K有利于实验测量到超形变带终止态的自旋值为19h, 而其四极形变值达ε2~0.50. 36Ar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较好的一致表明这些预言结果是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记录了富含15N216O同位素的一氧化二氮样品在1650-3450 cm-1波段的高分辨振转光谱,得到了该同位素分子超过7300吸收谱线位置的实验值,经分析实验精确度好于5.0×10-4 cm-1. 基于有效哈密顿量模型预测和带带转动分析,确定了所有吸收线的归属;获得了29个新吸收带的振转光谱参数,并优化了其他44个吸收带的光谱参数值. 并且发现有效哈  相似文献   

11.
利用推转玻尔–莫特森模型指定的能级自旋,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l和196Bi超形变带的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194Tl的6条超形变带中,有4条满足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规则,而196Bi的超形变带不满足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12.
S.B.Doma 《中国物理 C》2002,26(8):836-842
将单粒子薛定谔液体理论应用于轴对称形变核的集体运动.也给出了一个相反的例子,即在各向异性谐振子势中处于稳定形变的任意数目的独立核子.而且,通过填充与主量子数nx,ny和nz的可能值相应的单粒子态来构成s-d壳偶偶核:20Ne,24Mg,28Si,32S和36Ar的基态,并计算了作为谐振子参数hωx,hωy和hωz的函数的这些核的推转模型、刚体模型和稳态模型转动惯量.这些谐振子参数用与质量数A、中子数N、质子数Z和形变参数β有关的非形变参数hω00来描述.这些核的推转模型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而且,所考虑的轴对称形变核可能是扁椭球形的,也可能不是扁椭球形的,其中24Mg是惟一高度形变的.20Ne和24Mg这两个核的刚体模型和稳态模型转动惯量也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13.
王琪  樊群超  孙卫国  冯灏 《物理学报》2012,61(4):43301-043301
本文利用最近建立的能精确求解双原子分子P线系发射光谱的物理新公式, 研究了NbN分子从电子态d1Σ+向b1Σ+电子态跃迁中(1,1)跃迁带的P支发射光谱. 获得的计算结果不仅很好地重现了已知低转动态的实验谱线数据, 同时也预言了该跃迁带包含转动量子数J=80在内的高振转激发态的精确P线系发射光谱. 该方法在理论上为实验技术难以精确测量的双原子分子体系提供了一种获得精确的高激发态谱线数据的物理新方法. 从而可以为那些需要NbN分子高激发态跃迁谱线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47Sm(19F,4nγ)162Lu反应研究了162Lu的高自旋态. 由7个带BGO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和一个小平面探测器进行了在束γ测量,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62Lu转晕带的能级纲图. 发现在低转动频率下,162Lu的转晕带能级发生符号因子反转. 对质量数A=160核区双音核的转晕带重新进行了分析和考察,讨论了转晕带能级符号因子反转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方法研究了缺中子核素125,127,129Ce的转动结构性质, 讨论了转晕带的旋称劈裂和核的形状. 转晕带相应的核形状均是近轴对称的. 127,129Ce在同一个组态中可能有形状共存. 理论指出即使对于无三轴形变核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旋称劈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束流能量为73MeV的116Sn(16O,2p4n)126Ba反应布居126Ba的高自旋态,利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测量了转晕带回弯区的能级寿命,相应的归一化B(E2)值在10+和12+态明显降低.实验结果与粒子一转子模型的理论预言作了比较. 实验B(E2)值低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17.
用推转壳模型PNC方法研究了166Hf94170Hf98核,计算了这三个核晕带和次晕带间的带交叉频率、带间互作用强度、顺排角动量和转动惯量等,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Nilsson势参数完全按照Lund系统学选取的情况下,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会东  孙卫国  樊群超  冯灏 《物理学报》2012,61(9):93301-093301
从双原子分子能级的物理表达式出发进行多次微分,建立了预测双原子分子体系R支高振转跃迁谱线的新解析公式. 使用新解析公式预测双原子体系R支高阶跃迁谱线的数据时,最多只需15条精确的实验跃迁谱线和该跃迁带中对应的上下 振动态的转动光谱常数B′v 和 B″v.将该解析公式用于预测Cl2+ 离子 A2u---X2g跃迁系(3,7)带和(4,8)带的跃迁谱线,不仅精确的重复了实验给出的较低阶的跃迁光谱数据值, 而且正确预言了所研究体系中缺失的振转跃迁谱线,尤其是高阶的跃迁谱线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55Mn(30Si,αpn)反应研究了79Kr的高自旋态. 利用GASP阵列配以由40个△E-ESi(Au)望远镜所组成的带电粒子球实现γγγ-带电粒子符合测量,在Kπ=5-/2转动带上发现了由10条新γ跃迁所构成的9条新能级,将其中(a=+1/2)和(a=-1/2)伴带分别推位于(37-/2)8992keV和(59-/2)20132keV能级. 并用推转壳模型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420MeV82Se轰击139La引起的深部非弹反应和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识别出了激发能为2625,2995和3834keV的3个新能级,自旋、宇称分别被指定为8+,9(-)和11(-).发现这些能级非常好地符合N=84偶偶核转晕能级的系统性.利用经验壳模型计算了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的激发能,计算结果比较好地重现了实验值.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讨论,表明在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中以单粒子激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