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测定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新方法——双中间体库仑法(以下简称(DIC法)。方法基于在1.2M HNO_3和1.5M H_2SO_4混合介质中。电生CeⅣ作氧化剂以消化水样样品,过量的CeⅣ以电生FeⅡ反滴,根据所消耗的电生CeⅣ的时间而算出COD值。并将该法与高锰酸钾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对电生CⅣ和FeⅡ的电流效率以及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也对某些纯有机化合物的COD值及氯离子对测定COD的影响进行了研究。DIC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便于仪器化,可用于测定天然水及任何污水样品的COD。  相似文献   

2.
化学耗氧量的现场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耗氧量(COD)是反映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采用KMnO4煮沸消解方法和K2Cr2O7加热回流法进行测定。由于前者消解效率低,准确度差,通常采用K2Cr2O7加热回流法作为标准测定方法[1]。但K2Cr2O7加热回流法消解时间长(2h),操作烦琐,虽然有人对此进行了改进,使分析速度大为提高[2,3],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测量精度低、设备装置仍然十分复杂的缺点,难于在现场分析中得到应用。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4,5],利用手持式光度计作为测量仪器,把国家标准方法[6]应用到现场分析中来,建立了COD现场测定的新方法。已应用本方法测…  相似文献   

3.
常温下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化学耗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基于溶解臭氧在水体中能够氧化鲁米诺产生发光现象,建立了一种利用流动注射液相化学发光技术(FI-CL)测定化学耗氧量(COD)的新方法.COD测定范围在0.6~24mg/L之间,适合海水监测.对实际海水水样的测定结果与碱性高锰酸钾法具有一致趋势,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5.
微波炉消解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化学耗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炉密封加热消解,硫酸-重铬酸钾消解体系测定环境水样中COD,试样经微波加热后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标,用硫酸亚铁铵进行滴定。与回流消解法相比,具有省时、省试剂等优点。而且还能提高方法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化学耗氧量(COD)是水质监测分析中最常测定的项目,文中对流动分析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KMnO4体系、K2Cr207体系、Ce(SO4)2体系和其他在线流动分析方法作了综述。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7.
福州大学化学系张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福州无线电六厂协作,研制了一种新的分析化学仪器——FG83—1型化学发光测试仪,1985年12月23日至26日在福州大学召开省级技术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研究所及工厂的3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该仪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方便,适用性强,体积小,适于一般液相化学发光分析和生物发光检测。仪器达到国内先  相似文献   

8.
JY-82型接触角测定仪的测量方式有液滴法、转落法、倾斜板法及悬滴法,一机多用,可用于测定板,膜和丝等不同形状的材料,这是国外进口仪器日本协和CA-A型(81年产品)所不具备的,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有机组分,通过组分单位浓度对化学耗氧量的贡献因子得到样品中化学耗氧量的总量。该方法与经典的重铬酸钾法相比,不受测定条件影响,测定步骤简便,测定范围宽,结果与重铬酸钾法等效。  相似文献   

10.
对用作氧化及消解水样并与HE 99721型COD测定仪配套专用的混合试剂溶液的组成进行了试验,最终确定下列组成的混合试剂可适合于代替进口的HI 99955试剂包:0.05 mol·L-1重铬酸钾溶液0.75 mL,硫酸银-硫酸溶液(浓硫酸500 mL中含4 g硫酸银)1.8 mL及硫酸汞-硫酸溶液(3 mol·L-1硫酸溶液20 mL中含4 g硫酸汞)0.15 mL,用此自己配制的混合试剂代替进口的试剂包测定了有机废水样品中COD浓度(小于150 mg·L-1),结果表明:分别用两种混合试剂在同一台COD测定仪上所测得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徐永群  徐坦  叶芳 《大学化学》2015,30(3):38-42
用VB6.0重新设计了BH-1S型燃烧热测定仪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程序。用自适应坐标绘制温差-时间曲线,便于学生依图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数据处理时,用点号设置温差-时间曲线的拐点,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便于学生依拟合直线与原始点吻合的程度正确地选择拐点。这些改进简化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该仪器更具有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工委化学计量一级站完成的“八五”第一批六项课题于1995年7月3日至5日在科工委委托兵器总公司科技与质量监督局于北京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顺利通过了鉴定。鉴定会由高志强副局长主持,科工委标准计量局付参谋、兵总技基处李处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基于光学法的化学需氧量实时测定仪,提出了一种校准方法.其校准项目与技术指标包括示值误差不大于10%,重复性不大于3%,示值稳定性不超过10%.对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得到相对扩展不确定Urel=2%(k=2).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配制成系列浓度的化学需氧量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将化学需氧量实时测定仪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冶金、精密机械及半导体等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对各种气体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旅顺仪表元件厂密切协作,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坚持工人、科研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以及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密切结合,经过不到半年的共同努力,试制成功气体中微量水分连续快速测定仪,并投入生产。本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在一特制的电解池的两个铂丝电极之间,涂上一层五氧化二磷吸水剂薄膜。当含有微量水分的气体样品通过电解池时,水被吸水剂吸收,并立即电解成氢和氧。电解所消耗的电解电流的大小与水的含量有关。例如在1大气压、25℃、气体流量为76毫升/分的条  相似文献   

15.
刘琼琼 《化学教育》2014,35(16):29-30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聚物溶胀测定仪,其操作方式类似沙漏的转动,可用于测定交联高聚物在不同气氛下的溶胀曲线,确定最大溶胀度并进而确定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16.
WS-Ⅰ型微量水份测定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气体中痕量水份有露点仪、电解水份仪、压电水份仪和氧化铝水份仪等,各有优缺点;就灵敏度、连续性和操作繁简来说,以氧化铝水份仪为佳。1941年Kaller首先发表了氧化铝作介质的电容电阻湿度计。Cutting和Jason为现代氧化铝湿度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美国Pana公司和爱尔兰Shaw公司已生产多种型号的商品仪器。而国内,未见有报导。WS—I型微量水份仪即根据氧化铝电容、电阻原理而设计並研制的仪器。可连续测定氢、氮、氩、空气等洁净气体中的水份,测量范围为-90℃~-20℃露点(相当于0.1~1000ppmv);测量准确度为±3℃露点;测量重复性为±1℃露点。  相似文献   

17.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水体中易被氧化剂氧化的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是一种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COD排放量削减10%。COD测定仪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农业、环境保护等行业。  相似文献   

18.
1998年 7月 2 2日~ 2 4日 ,痕量分析技术基础研究和防静电材料表面电导率计量标准在济南通过了由兵总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的部级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七个单位的七名专家组成。鉴定结论认为 :痕量分析技术基础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防静电材料表面电导率计量标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两项成果对国防化学计量相关专业的发展将有一定的保证与促进作用。国防科工委化学计量一级站两项课题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套流动态下即时测定化学耗氧量(COD)的电化学分析系统。以GO-NiNPs修饰的平面电极与3D打印薄层流通池构成检测模块,微型蠕动泵驱动试液流经电极表面,采用计时电流法进行测定。考察了修饰材料、介质和电化学操作条件对电极表面形态及分析性能的影响。此装置对COD的响应时间为1.5 min,样品用量约2 mL。在低浓度区间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15~100 mg/L,线性方程i(μA)=3.974c(mg/L)+0.2295,相关系数R=0.9991,检出限0.04 mg/L;在高浓度区间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0~450 mg/L,线性方程i(μA)=1.938c(mg/L)+230.9,相关系数R=0.9877。此系统对典型环境水样的测定结果与国标GB11914-89法测定结果间相关性良好,而耗时仅为其1/100,且无需使用任何贵重及毒害性试剂,避免了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运用分析测试技术对从国外引进的固体润滑轴承进行剖析后,提出了工艺配方,与武汉粉末冶金厂合作,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固体润滑轴承——金属基镶嵌型固体自润滑轴承,于今年初通过鉴定。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