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场测量深层岩土热物性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是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的设计中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参数。热物性参数的大小对钻孔的数量及钻孔的深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为了能够在现场测量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本文利用一套现场测量设备测量了对地下埋管回路施加的热流与回路中循环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利用参数估计方法确定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2.
提高了一种采用方波热脉冲测量低温下固体结构材料的比热和热导率的非稳态方法。选用玻璃钢作为实验试样,所测量度范围为77-150K。通过一简单的方波热脉冲可直接测得试样的比热,由温升动态曲线可计算出试样的热导率,中给出了求解热导率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准稳态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热物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添加亲水性分散剂,经超声振动制备了粒径为50 nm CuO纳米颗粒悬浮液。理论和实验分析了运用准稳态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等热物性的可行性。加热密度为100~500 W/m~2时,热物性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和重复性都较好;而加热密度较小时离散性较大。实验表明,常温下2~(wt)%的CuO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有效导热系数约为纯水的1.08倍,比热容约为纯水的1.02倍。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潜热能力可吸收储存和释放利用热量,同时在相变过程中其温度浮动小,能够实现温度控制从而用于热管理.但是其低热导率和易泄露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性能.石墨烯气凝胶因其丰富的多孔结构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吸附相变材料解决其泄露问题,同时石墨烯的高导热系数可提高相变材料的热导率.这里选取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测得石墨烯气凝胶含量为13.99 wt%的样品,其导热系数比纯正十八烷高出306.2%,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下降了13.8%和10.8%.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烯气凝胶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正十八烷分子的有序性和一致性,即在同一温度下复合相变材料中的正十八烷分子比纯正十八烷分子拥有更集中分布的末端距和扭转角,径向分布函数和自扩散系数都相对较低,说明石墨烯材料的引入可以提升正十八烷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测量方案,将金属加热单元与温度探测单元合二为一,间接获得了在半导体和微电子学MEMS领域内有重要用途的SiNx薄膜的导热系数、发射率、比热容和热扩散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为微电子电路设计和掩模成型工艺等提供了可靠的热物性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导热系数、发射率、热扩散系数远比相应体材质低,而且还与温度、厚度有关,尺寸效应显著,而比热容则与体材质相差不大.
关键词:
微尺度传热
热物性参数
x薄膜')" href="#">SiNx薄膜
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提出的热爆炸临界参数的数值解法是一种变分方法.这种方法依据的是文献[1]给出的热爆炸临界参数的一个变分原理。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经济而又精确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变物性对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入口物性、平均物性和变物性对Dh=0.333 mm、Re=101~1775的矩形微通道内层流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将不同方法下局部和平均流动与传热特性的计算结果与新近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常见关联式及近似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入口物性法相比,平均物性和变物性法均获得明显较低的fapp和较高的hz和Nuz.与平均物性法相比,变物性法在通道起始段具有更高的fapp Reave和较低的hz,而在后段具有较低的fapp Reave和较高的hz.Nuave的计算结果与Sieder-Tate关联式吻合良好,表明传统的宏观数学模型能够正确用于预测本文尺度和Re范围内微通道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部份线偏振光通过非完全线偏振器以后的光场分布规律,提出一种不需理想线偏振光作为基准的测定线偏振器主透过率和所用光源偏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与界面微观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纳米陶瓷TiO2和纳米金属Ag的力学性能,以及纳米离子导体CaF2和PbF2等的离子导电性能,结合其界面微观结构特征,对上述纳米固体材料的优异性能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