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闪光X射线照相中,当源与客体和后锥的距离固定,而增加从后锥到底片的距离时,所得图象的直穿照射量与散射照射量的比值DSR明显地增加。然而,所关心的图象中心区的信号幅度(中心处的光学密度与最深穿透点处的光学密度之差)却随着这两处的总照射量是否位于底片的特性曲线(即D-lgX曲线)的线性部分而有明显差别。当其照射量位于线性部分时,信号幅度随从后锥到底片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该照射量位于非线性部分时,信  相似文献   

2.
在闪光照相中,用Martin公式求得的1m处X射线照射量往往偏高。考虑电子束的发射度和横向半径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抽样束内电子在靶上的入射条件后,可以定量确定闪光机靶前1m处X射线照射量的数值及其角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击靶时束半径一定的情况下,X射线照射量随发射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束发射度一定的情况下,照射量随束半径分布有一极值,当束半径小于rbm时,照射量随束半径rb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rb  相似文献   

3.
软材料在自然界和工业应用中无处不在,其显著特点是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相对于传统材料其弹性模量更小,容易发生表面形态的失稳现象.现有研究主要把光、声、电等作为诱导材料失稳的因素进行研究,而重力往往作为常量考虑.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建立超重力作用下环向受限的圆柱状软材料薄膜失稳模型,探究了薄膜材料的密度、厚度、半径、剪切模量等材料和几何参数对失稳临界超重力和临界失稳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触发薄膜失稳的超重力随薄膜厚度和密度增大而减小,随剪切模量增大而增大,随着薄膜半径增大快速减小并迅速趋于常数.另外,当径厚比R/H较小时,无量纲临界超重力随着径厚比增大而单调减小,但当径厚比R/H大于3 时,此量为一个常数.超重力作用下软材料的临界失稳模态与密度、剪切模量等参数无关,随径厚比R/H增大,临界失稳模态波数增大、波长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球形容器角变形的一些几何关系式与局部应力的分析表达式;求得了一个简明而且实用的应力集中系数公式,表明应力集中不仅依赖于角变形量,而且随径厚比的平方根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双柱单锥型液-液旋流管内流场的激光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耀军  沈熊  周力行 《力学学报》1997,29(4):395-405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一种双柱单锥型液 液旋流管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全场范围内的多工况流动诊断研究.揭示出其切向速度由内旋流区和外旋流区构成,其中内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强制涡关系,外旋流区中的速度分布符合准自由涡关系;轴向速度由上行流动区和下行流动区构成,两者之间在直管段以零速点作分界,在锥体段则以零速区作过渡并伴随有一定的回流出现,且该过渡区或回流区的大小随锥体截面的收缩而减小,直到进入直管段后消失;各湍流量的分布以管芯处最大向外逐渐减小,沿轴向是直管段中的湍流度大于锥体段中的湍流度,而且湍流度在旋流管内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爆炸与介质的能量耦合和介质中的波传播机制是理解地下爆炸源物理的重要基础。为研究地下爆炸辐射地震波能量的传播衰减规律,分析了黏弹性介质中地下爆炸地震波能量的组成。基于无限介质中黏弹性球面波理论,给出了速度、位移、应力、应变等物理量Laplace域的理论解。利用Laplace数值逆求解方法,建立了黏弹性介质中地下爆炸辐射地震波场的计算方法。以干黄土作为典型黏弹性材料,计算给出了地震波能量的传播特征,分析了地下爆炸辐射能量的传播衰减规律。结果表明:(1)在黏弹性介质中,某球面处流入的能量随半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理想弹性介质中,某球面处流入的能量在几倍弹性半径外即可稳定到某一定值;(2)在某一固定的有限观测区域内,当观测时间足够长时,势能和耗散能均趋于某一定值,辐射动能趋于零;(3)当有限的观测区域能容纳一个完整波长的地震波时,地震波辐射动能的稳态值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总体上可以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进行分段拟合。  相似文献   

7.
双交叉裂隙是工程岩体中构成断续交叉裂隙的基本单元。裂隙几何参数的变化,会带来裂隙之间岩桥组合形态的改变,并形成岩桥相互作用,对双交叉裂隙的起裂、扩展、贯通及断裂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光敏树脂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次裂隙长度的双交叉裂隙试样,并低温处置使其脆化;开展单轴压缩试验以获得试样的力学性能,利用DIC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试样的变形行为,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裂纹萌生和裂隙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随次裂隙长度的增加,双交叉裂隙试样的峰值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试样压缩破坏过程中,最短岩桥(主导岩桥)的两端最先形成应力集中,主导着初始裂纹的形成;尖端裂纹的扩展路径主要受到剪切路径的影响,而剪切路径随加载进程动态变化,由外侧向主导岩桥位置逐步靠拢,控制着次生裂纹的扩展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