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 2苯基喹喔啉和 2,3二苯基喹喔啉的气相 He I紫外光电子能谱,借助 Gauss94 程序的 R H F/321 G 基组优化几何构型,并采用 R H F/631 G 基组进行 S C F 分子轨道计算,依 Koopm an 定理和谱带的特点对它们的 U P S谱带给予指认,并通过对母体喹喔啉和两苯基取代分子电子结构的研究来寻找电离能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以2,4-二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环外磺酰胺(酯)类衍生物,对目标化合物的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抑制剂与醛糖还原酶蛋白的结合模式. 结果显示环外磺酰类化合物8a-d, 12a-b, 16a-b具有良好的体外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分子模拟预测其能与酶蛋白的活性位点空腔较好结合. 化合物8a-d是一类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活性良好,并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探索活性更高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将α-溴代酮、邻苯二胺和二甲亚砜(DMSO)置于研钵中研磨,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喹喔啉类化合物.该法产率中等偏低,但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4.
选取50余种药食同源植物, 根据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发机理, 筛选含有有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的天然成分, 利用测定的IC50值作为参考, 比对各已知有抑制活性的样本植物的醛糖还原酶(AR)抑制效率. 结果表明: 柠檬、 苦瓜、 李子和石榴的ARI活性较强, 其IC50值分别为0.74,0.64,0.25,0.027 mg/mL.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F01-195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建的高通量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从数千株放线菌和真菌中筛选得到阳性菌株F01-195.对阳性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ODS HPLC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F01-195A,其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特异性抑制活性,IC50为57.2μmol/L.通过对F01-195A的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的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与化合物Flavomannin相同,Flavomannin已被报道作为了抗疟疾药物的先导化学物.  相似文献   

6.
余一萍  孙立梅  张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0):1662-1666,1678
由2,3-二芴基取代的双酮结构,合成出两种2,3-二芴基取代的含氟取代基的喹喔啉类小分子S1和S2.新的化合物因为含有氟取代基和喹喔啉结构使得整个分子呈缺电子状态,同时烷基取代的芴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新的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C以上.测量了由新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在相同电压下,四氟取代化合物的电流密度、亮度和效率要明显高于二氟取代的化合物,四氟取代化合物的器件在电压为15 V时的亮度可达到5703 cd/m2.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3-二(2-呋喃)喹喔啉化合物,通过IR,MS,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pH值为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2,3-二(2-呋喃)喹喔啉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插入模式与ct-DNA键合,结合常数K=6.02×104 L/mol,结合位点为1.07.  相似文献   

8.
脂肪族醛酮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脂肪族醛酮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沸点(BP)、摩尔折射率(MR)与其分子结构间关系的研究,应用键连接矩阵特征根(SX1CH、SX1CC)、立体效应指数(SVi)j等拓扑结构参数,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获得了88个醛酮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率与拓扑指数间良好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并定量解释了各参数对其性质的影响,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F原子取代对喹喔啉(quinoxaline)衍生物的电子性质、光谱性质以及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母体分子相比,F取代同时降低了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的能量.相对于母体分子,由于F取代没有使能隙发生明显变化,所以F取代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了少量变化.与母体分子相比,F取代有利于空穴传输性能的提高,F取代衍生物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配合物[Cu(DPQ)2(ClO4)](ClO4)·H2O·0.5CH2Cl2·CHCl3(DPQ=2,3-双-(2-吡啶)喹喔啉)的合成及表征(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室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C37.5H28Cl6CuN8O9,分子量=1010.92)处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a=1.0547(2)nm,b=1.1819(2)nm,c=2.0014(4)nm,V=2.4949(9)nm,Z=2,Dc=1.346g/cm3,F(000)=1024,μ(MoKα)=0.813mm-1.最终精修得到的R及wR因子分别为0.0452和0.1070,独立衍射点个数为2367.配合物由分立的[Cu(DPQ)2(ClO4)] 阳离子,未配位的ClO4-阴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中心Cu 离子分别与两个DPQ配体上的4个吡啶氮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上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理想四方锥.两个DPQ配体仅通过吡啶氮原子与Cu 离子螯合配位,形成两个七元环.此外,结构中两个平行喹喔啉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对18种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PO)的芳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该模型显示空间场和静电场效应在抑制PPO活性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模型对进一步设计、合成具有更高活性的新型除草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将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线性的拟合.结果表明化合物的5位取代基的体积,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分子偶极矩,能级差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性好的相关模型(R=0.9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杂原子进行"染色",建立了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的结果可以用来预测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Rm,这为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阱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Hydrazinyl monoamine oxygenase inhibitor,HMAOI)的抑制活性(pI50)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22种HMAOI的电性距离矢量(mk).利用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3参数(m6、m9、m33)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与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2和Q2分别为0.957、0.914,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显示,影响HMAOI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CH3,—CH<,—NH—,—O—及羰基等分子结构单元.以此三个参数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设定3∶4∶1的网络结构,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模型,传统相关系数R为0.997,标准偏差S为0.035.结果表明,HMAOI的pI50与m6、m9、m33呈良好的非线性关系,用其表征pI50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为设计高抑制活性的HMAO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液相色谱和穆斯堡尔谱对2.3-二氯-6-硝基喹 啉的还原反应进行定量研 究。提出活化铁屑/稀醋酸-乙醇还原新方法,它具有反应速度快和选择性好的优点。 给出该法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对脱氯副反应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先前建立的蜂毒肽QSAR模型预测,为获得溶血活性相对最低,保留或提高抑菌活性的蜂毒肽类似物。设计了六条蜂毒肽类似物基因,采用P. pastoris表达系统,通过构建 pPICZα-A-Mel重组质粒,电击转化酵母。以α-factor为分泌信号,在GS115中分泌表达。以MDH、MMH筛选,诱导培养,6×His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 Tricine-SDS-PAGE电泳证实。新设计的六条类似物基因表达后抑菌活性与天然序列蜂毒肽相比,四条增强,两条减弱。类似物【C】抑菌效价(U)为1.29,是重组天然序列蜂毒肽的1.6倍左右,活性最强,而重组天然序列蜂毒肽为0.7977。类似物【C】溶血活性比天然序列蜂毒肽降低至1/25。类似物【B】的表达量最高,为0.31mg/mL,其抑菌活性仅次于【C】。两种类似物的溶血活性降低至天然序列蜂毒肽的1/25左右,两种降低至1/20左右,还有两种降低至1/15左右。对蜂毒肽分子结构的优化设计合理,达到了保留或提高抑菌活性,降低溶血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Topomer CoMFA对37个6-氮杂甾醇类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新建模型的交互验证和拟合相关系数为q2=0.774,r2=0.965,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预测能力.将基于配体的Topomer search虚拟筛选、基于受体的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和基于3D-QSAR模型的分子活性预测等方法运用到新抑制剂的分级筛选,最终获得4个高活性的新抑制剂分子.新抑制剂的Surflex-dock结果显示6-氮杂甾醇类抑制剂与5AR-Ⅱ靶点的作用模式主要是氢键作用.MTT法生物学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新抑制剂能显著抑制BPH-1细胞增殖,且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性.通过分子对接机理解释和细胞学实验的抑制前列腺增生活性测试,这两种研究方式相互验证,证明此虚拟筛选方法能够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新药设计提供有效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系统命名法为基础,结合改进的支链编号规则,对脂肪族醛酮分子中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拓扑指数iMm.以72种脂肪醛和脂肪酮的沸点为例,进行定量关系-性质相关(QSPR)研究.72种醛酮沸点与其分子支链数NC和0Mm,1Mm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log(720-Tb)=2.652 18+0.013 18NC-0.015 161Mm+0.001 20Mm,复相关系数为0.997 79.本方法为脂肪醛和脂肪酮沸点的归纳与定量表征、预测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为这类物质的气相色谱分离提供了一种方便易得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1,10-菲哕啉-5,6-二酮为配体与(NH4)2Fe(SO4)2·6H2O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种墨绿色粉末状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10-菲哕啉-5,6-二酮与(NH4)2Fe(SO4)2·6H2O容易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的配合物难溶于水、四氢呋喃和乙醇,并初步推测出其组成为Fe(C12N2 O2H6)2SO4·H2O.  相似文献   

20.
以邻菲口罗啉(Phen)与锰盐在少量醋酸存在的CH3CN/CH2Cl2:(ψ=2:1)混合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浅黄色配合物[Mn3(Phen)2(CH3COO)6(H2O)·H2O],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每个结构单元中含有3个晶体学独立的锰原子,锰原子通过醋酸根的多种桥联模式处在同一直线上,分子间通过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配合物,同时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