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错位排列     
龚兵 《中学生数学》2011,(9):26-26,25
定义 编号为1、2、3、…、n的n个元素a1,a2,a3,…,an分别排编号为1、2、3、…、n的n个位置,要求元素ai(i=1,2,…,n)不能排在与其对应的第i个位置,这样的排列称为n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所有排列的个数称全错位排列数.  相似文献   

2.
全错位排列     
龚兵 《中学生数学》2011,(17):26+25
定义编号为1、2、3、…、n的n个元素a1,a2,a3,…,an分别排编号为1、2、3、…、n的n个位置,要求元素ai(i=1,2,…,n)不能排在与其对应的第i个位置,这样的排列称为n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所有排列的个数称全错位排列数.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数学》2005年12月(上)《一道数学题的简证及猜想》一文中提出如下猜想:(2n -3)m (2n-1)m 1 (2n 1)m 2 (2n 3)m 3能被2n整除(n≥2,n、m∈N).当n=3,m=1时,  相似文献   

4.
文[1]用放缩法证明了这样一个不等式:已知n为正整数,求证:1~2[1/4] 2~2[1/4]~2 3~2[1/4]~3 … n~2[1/4]~n<(49)/(64).笔者仿照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即用错位相减的方法,先求出不等式左边的和,得到了比原不等式更精确的结论.过程如下:令un=1241 22142 32143 … n214n(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求数列前n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公式法;②倒序相加法;③错位相减法;④分拆求和法;⑤裂项相消法等.那么,对于形如  相似文献   

6.
《数学通报》1985年第3期的《正实阵n个不等式》一文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B为n阶正定阵,λ,μ>0,则λ|A|~(1/n) u|B|~(1/n)≤|λA μ|~(1/n)等号当且仅当A=kB(k>0)时成立。 本文给出一个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知识  相似文献   

7.
洪兵 《中学生数学》2011,(20):27-28
邹可飞同学在《中学生数学》2011年2月(下)的文[1]中提出了如下猜想:n55n55=5×(n×2+1)1×10…01(n+1个0).  相似文献   

8.
甘栋 《中学生数学》2014,(9):F0003-F0003
研究对象 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 研究原因 对于这类数列的前n项和有常规的方法(即错位相减).但是步骤过于死板,计算量偏大,易错。  相似文献   

9.
雷宗焕同志在《数学通报》1981年第1期的《等差数列的一个有趣的性质》一文中,发表了如下结果(命题Ⅰ),并用数学归纳法给予了证明: 如果a_1、a_2、…、a_n、a_(n+1)成等差数列,则当自然数n≥2时,下列等式总是成立: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上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用了错位相减法.即:等比数列{an}前n项和Sn: Sn=a1 a1q … a1q~(n-1) ①而qSn=a1q a2q2 … a1qn ②①-②得 (1-q)Sn=a1-a1qn, 其实如果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会给解题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1数列{(1+1/n)n}的单调性新证众所周知,在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的极限论里有以下重要数列:命题1{(1+1/n)n}是N*上的严格递增数列.本文首先给出它的新颖证法:证明利用著名的贝努利(Bernulli)不等式(1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下期和大家见面了,这一期值得特别关注的有:《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精析》(王耀德)对基本概念的解读,包括对概念意义的分析、应注意之点,及应用举例,很好.《关于公式1+2+…+n=(n(n+1))/2》(赵建勋)有公式的导出和应用,以及推导的方法和思想的应用.《用整式乘法探求发现"数字对称式"》(陆剑鸣)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第三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一节中,有两个命题: 例1 平面上有n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课本《代数》(甲种本)第一册《幂函数》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问题: 1.课本在给出了什么叫做幂函数之后,用一页多的篇幅讨论了当n=0、n=1、n是一个正分数、n是一个负整数或负分数的定义域,并通过例1求了一些幂函数的定义域。笔者认为,如能单刀直入在引入幂函数的定义之后,利用幂函数的图象,更能直观形象地分析它的定义域随n的不同而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雷动良 《数学通报》2008,47(5):48-49
@@ 《数学通报》2006年刊载了文[1]所提无法证明的命题:设αi∈R (i=1,2,…,n),n∈N ,且n≥3,α1α2…αn=1,a 1/n(a1 a2 … an),求证: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61页A组第6题:已知S n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S3,S9,S6是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由这道习题,可以得到等比数列{a n}中三项成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1,其前n项  相似文献   

17.
高中《代数》第二册(甲种本)第73页,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 2·3 3·4 … n(n 1)=1/3(n 1)(n 2)不少同学证明之余问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呢?现介绍除归纳法外的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编号为 1,2 ,… ,n的 n个小球 ,将其装入编号为 1,2 ,… ,n的 n个盒中 ,每盒装 1个球 ,且球与盒的编号不同 ,问不同的装球方法有多少种 ?以上是全错位排列问题 ,它的通解存在 ,下面我们来探求这个通解 .为方便起见 ,设 n个球的不同的装球方法有 an 种 ,易知 ,n =1时 ,a1=0 ;n  相似文献   

19.
中师课本《简易微积分》全一册习题一中的第9题(P_(17))包含了这样的两个小题: (1)求lim n→∞1+2+…+n/n~2; (2)求lim n→∞1~2+2~2+…+n~2/n~3。运用公式不难求出它们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20.
设数列{an}为等差数列,数列{bn}为等比数列,则不妨称数列{anbn}为差比型数列.教材给出了这类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错位相减法,通过错位相减,消除{bn}中的各项系数差异,转化为等比数列(中间的(n-1)项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