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酰胺类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首先对酰胺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及地区对禁/限用此类物质的名称及限量的法规作了介绍,然后对此类物质的检测技术,特别是迁移测试条件的选择,以及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了较系统的叙述。最后,对此类物质检测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见解及展望(引用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2.
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有害重金属迁移量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介绍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重金属危害及来源,总结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有害重金属安全限量,并对目前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有害重金属的迁移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开发食品接触材料快速检测方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选择4种模拟食品的介质,对其从食品接触材料(例如聚苯乙烯)中迁移的苯甲醛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了测定。将聚苯乙烯样品分别与3种模拟水基食品介质一起在95℃回流2 h,将所得2份提取液分别用相同介质定容为100 mL后供HPLC分析。另将聚苯乙烯样品置于密闭的具塞锥形瓶中,用葵花籽油作为模拟脂基食品介质,在95℃浸泡2 h,冷却后称取此油5.0 g与10 mL甲醇混合并离心5 min,将上层清液移入25 mL容量瓶中,下层油相再用甲醇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于25 mL容量瓶中,以甲醇定容。此溶液也供HPLC分析。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作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pH 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75+25)混合液,于245 nm波长进行检测。测得在水基介质中的测定下限(10S/N)为0.01 mg·L-1,在葵花籽油中的测定下限(10S/N)为0.1 mg·kg-1。方法的回收率为89.1%~97.9%,相对标准偏差(n=9)为2.6%~7.9%。  相似文献   

4.
夏禹  郭项雨  孔玉明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1):1663-1671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类别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其本身可能含有的潜在化学危害物质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发生吸收、溶解、扩散等迁移行为,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危害食品质量安全。采用适宜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对迁移物进行鉴别分析是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该文就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从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研究和检测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19种紫外光吸收剂迁移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食品模拟物及浸泡时间对紫外光吸收剂迁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吸收剂在水、3%乙酸、低浓度的乙醇中迁移量低,在95%乙醇和异辛烷模拟物中迁移量高,迁移规律性与紫外光吸收剂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食品接触材料中紫外光吸收剂在80℃浸泡6 h的迁移量与40℃浸泡10 d相当。所建立液相色谱法的定量下限为0.1~0.5 mg/kg,在95%乙醇和异辛烷模拟物中,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3.8%~98.0%。方法的灵敏度与回收率高,选择性好,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采用水、4%乙酸和10%乙醇3种模拟物进行浸泡.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柱,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pH=6.5 PBS缓冲溶液(75∶25,V/V),流速1.0 mL/min,DAD...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场非对称离子迁移谱(FAIMS)技术, 无需经过萃取、 富集等过程, 可直接进样分析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水基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 通过考察扫描次数、 样品温度、 取样体积、 载气流速和溶剂掺杂对离子特征信号的影响, 确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检出限为10 μg/L, 并建立了FAIMS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离子流强度与浓度关系曲线. 该方法操作便捷、 灵敏度高、 分析速度快, 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质迁移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这些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具有种类复杂、无标准谱图和标准品等特点,使其识别鉴定、定量检测与安全评估面临着众多技术挑战.发展快速、准确、灵敏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实现高关注迁移物的准确定量检测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研究和管理的关键.该文简要介...  相似文献   

9.
介绍食品接触材料中受限物质检测常用的6种样品处理技术,包括顶空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膜萃取法、微波消解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5种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法规对食品接触材料受限物质的限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食品接触用纸中铅、砷迁移规律,选择4批次食品接触用纸,通过测定其在不同介质(人造自来水、50%乙醇和4%乙酸三种模拟物)、不同加热方式[常温(22℃)、加热(70℃)、模拟微波(98℃)、实际微波加热]等条件下铅、砷迁移量来考察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50%乙醇模拟物中,4个样品铅、砷迁移均未检出。4个样品在自来水和4%乙酸模拟物中,模拟微波15min条件下的铅、砷迁移量高于或接近常温10d条件,铅、砷迁移受温度影响较大,2#和4#两个样品实际微波条件下铅迁移量高于模拟微波条件迁移量的2倍,实际微波加热条件比模拟微波加热更严苛。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表面增强拉曼/主成分分析快速筛查食品接触材料中4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采用纳米银溶胶作为增强基底,碘化钾为絮凝剂,实现了4种多环芳烃(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表面增强拉曼分析。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4种多环芳烃拉曼谱峰重叠难以鉴别区分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同浓度多环芳烃、不同浓度多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混合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多环芳烃均可得到较好的鉴别。该方法成功用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液中4种多环芳烃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柱层析法、固相萃取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13.
14.
洪灯  姜士磊  陈峰 《化学通报》2015,78(4):381-383
建立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双氰胺的分析方法.采用4%乙酸提取样品、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双氰胺残留.双氰胺在质量浓度为0.1 ~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双氰胺的最低仪器检出限为5μg/L,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40mg/kg,样品加标的回收率在94.4% ~ 9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方便、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以满足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双氰胺残留的测定,并为进出口塑料餐具中双氰胺残留量的检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超微电极电化学以及超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和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自组装技术、模板法和新的刻蚀手段等技术在超微电极制备中的应用,从电极材料和包覆材料两方面对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说明,并对未来超微电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苏启枝  董犇  李丹  钟怀宁 《分析测试学报》2022,41(10):1558-1567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合物迁移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来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了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靶向筛查技术只关注部分有意添加物或少量非有意添加物,无法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大量物质进行扫描和具体分析。而非靶向筛查技术则可以覆盖所有能检出的成分,能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迁移物信息和数据,从而为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立法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但现今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非靶向筛查分析技术仍存在不少挑战。该文集中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合物的非靶向筛查技术进行综述,全面梳理和介绍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合物提取和定性分析技术的进展;重点讨论了在质谱分析中,质谱库特别是开放质谱库、高分辨率质谱、开源工具、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化学结构数据库、保留时间指数和碰撞截面积预测模型等在食品接触材料组分鉴定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行业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开展食品接触材料组分的非靶向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己烷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以正己烷-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1:1)洗脱,用GC-MS联用仪SIM模式外标法定量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在优化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1~4.0 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出限为0.12~3.24 ng/L.加标回收率为77.24%~ 104.7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69%(n=6).该方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油墨中PAHs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是一种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是其在人体内循环和存储的主要形式。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前处理的通常采用碱皂化、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或者半制备色谱净化;其测定方法多为放射免疫法和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凭借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目前在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测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二维液相色谱和超高效超临界流体色谱由于其强大的分离能力,在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分析中表现出强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及二者在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中的含量分布研究,以期为建立适合不同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指导居民合理膳食,进行膳食摄入量评估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