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九章算术》是古代最重要的数学典籍之一,是中国古代数学从汉代直到元代前期一直处于世界数学的前列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九章算术》中的模型化思想,其中卷第七,八,九都是数学模型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1数学模型概说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原型(一般是现实世界)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是人们认识原型的方式之一.结合方程,  相似文献   

2.
均值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主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给出了很多种证明或推导方法,人们耳熟能详的弦图模型和半圆模型实源于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数学史.展卷阅读古代数学文献,我们常常会有新的收获.本文从《九章算术》"勾股容方"问题出发,对均值不等式进行了粗浅的探究.1勾股容方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勾股章中设题:"今  相似文献   

3.
吕学琴 《数学通报》2007,46(9):18-20
中国古代数学绵延几千年,都是以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色各样需要计算和计量的问题为已任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典型特点之一,从《九章算术》到《数书九章》都一再表现出这种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驰名中外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名著之一,为帮助同学们了解这部著作中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问题,现参阅徐品方释注的,成都时代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白话九章算术》一书,精选部分古算题解答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指出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数学巨著,不仅指导着我国数学的发展达两千年之久,而且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东西辉映,无疑是数学史上的两大传世名著,也是现代数学的两大源泉."《九章算术》(1)中的卷第七介绍盈不足,盈即多余,不足即缺少,通过多余和缺少,求出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学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计数起,自洪荒年代的开河筑堤、丈量土地始,历经了几千年的研究与发展,涌现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古代数学趣题散记在一些古代数学著作中,如公元前100多年(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以及《四元玉鉴》、《孙子算经》、《算学启蒙》等.这些古代趣题在今天阅读也颇具意味,特别是它蕴含的古老而质朴的方程(组)的思想和方法,折射出前人对数学算法的深  相似文献   

7.
流传到今的《九章算术》是我国一部古代数学典籍,作者姓名不详,根据考证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 我国杰出的古代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注《九章算术》。唐初,数学家李淳风于显庆元年(656年)奉命对《九章算术》也作了注释。带有刘、李注文的《九章算术》有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秘书省刻本以及南宋嘉定年间(13世纪初)鲍澣之依据北宋本的刻印本。明代,除《永乐大典》按《九章算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第七章专门讨论盈不足问题.盈不足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个独特算法,在整个算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古代的盈不足算法所蕴含的模型化方法、化归方法以及近似...  相似文献   

9.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数学巨著,它指导着我国数学的发展达两千余年之久,是总结了我国秦汉以来的数学成就,用246道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并有答有术的形式,构成了中国数学的“机械化”体系,它不同于西方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公理化”体系。《九章算术》与《几何源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是古代东西方两种数学体系的代表,它们截然不同。明朝末年《几何原本》被翻译到中国来,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一书。现在不少的数学教师和学生不了解此段历史,对于利玛窦和  相似文献   

11.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数学巨著,它指导着我国数学的发展达两千余年之久,是总结了我国秦汉以来的数学成就,用246道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并有答有术的形式,构成了中国数学的“机械化”体系,它不同于西方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公理化”体系。《九章算术》与《几何源本》是数学史上的两大传世名著,都曾对数学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现代数学的两大源泉。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文[1]2010年2月下期《中学生数学》第20页)中曾介绍我国古代《九章算术》第一章分数约分中的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的"以少减多"的方法及原理,其实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辗转相除法"的求两数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3.
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公元三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九章算术》收集了二百四十六个数学应用问题,是现在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初期(约公元50年到100年之间).公元263年左右,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自撰《重差》一卷附于《九章算术》九卷之后.唐初以后,《重差》一卷改名《海岛算经》.刘徽不但  相似文献   

14.
芗素 《数学通报》1990,(7):47-47
《九章算术》(简称《九章》)是一部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简称《刘注》)也已成为数学史界所关注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近年来,对《九章》及《刘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了。根据目前各种迹象表明,即将形成“《九章》热点”的高潮。就在这一高潮到来的前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简称《研究》)一书,这书的出版既标志着对《九章》及《刘注》研究的高度学术水  相似文献   

15.
(二)《易经》表示空间的理论探讨魏晋时代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中说:“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记,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刘徽这句话是本部分的指导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易经》的八卦图是直角坐标。遗憾的是《九章算术》里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讨论。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九章算术》里的正负数是和《易经》的阳阴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尽人意的是《九章算术》关于正负数的论述也只是谈了一些加减运算方法,无形中也看出该文论述的比较浅显,同时也看出该文没有涉及到正负坐标的问题。在数学里,表示空间的手段就是坐标,而较高级的坐标就是正负数坐标。关于远古时代有正负数直角坐标系列问题,我们在《珠算与珠心算》中曾多次举出大量的事实。可是现代算史研究人员多数不敢承认这个问题。甚至认为承认了《九章算术》的正负数,在世界上已经是最早的了。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根本不是科学的态度,而只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由于这种满足,下一文其客观效果必然掩盖了中华古代很多文明的事实。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思维屏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举出很多数学的事实,还古代数学的一个原貌。1.远古的阳阴含义之一是正负的引力模式(1)阳阴理论已应用到正负坐...  相似文献   

16.
刘智强 《数学通报》2005,44(3):28-29
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九章算术》及其刘徽开创了中国传统数学构造性和机械化的算法模式,中国传统数学以算为主、以术为法的算法体系,同古希腊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逻辑演绎和公理化体系异其旨趣,在数学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争雄媲美,交相辉映,吴文俊先生提出,数学机械化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数学,数学机械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他分析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光辉成就在数学科学进步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源于西方的公理化思想和源于中国的机械化思想,对于数学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理应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欠为负,在古代农业活动中,以增产为正,减产为负.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法则.书中涉及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谈谈对《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中的“几何论证”的看法 .1 几何论证的教育价值众所周知 ,以《九章算术》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数学 ,注重寓理以算 ,注重经世致用 ,没有系统地使用数学符号 ,没有自觉的抽象思维 ,没有证明 ,没有创造出甚至没有想到作为理论体系的数学 ,因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反 ,古希腊数学对人类整个文明却发挥了非同凡响的影响 ,突出以欧几里得 (Euclid)的《几何原本》为标志 ,它产生了一种理性的力量、思维的力量 ,提出了理性思维的模式 ,从而增加了人们利用思维推理获得成功的信念 .它从公元前 3世纪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芦苇问题”与“印度莲花问题”都是著名的数学问题. 一、中国芦苇问题“中国芦苇问题”出自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原题如下: 今有方池一丈,葭(芦苇)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水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相似文献   

20.
<正>在历史上,对数列的讨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巴比伦、古希腊、埃及和印度,都曾有过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等,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研究,说明我国古代对数列问题的研究曾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