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数学基础是否扎实,主要看他对一些基本定理的理解.然而,同学们往往忽视命题的证明过程,只记其结论,这未免有些不好.在自学中,我对a3 b3 c3≥3abc这一定理发掘出几种证法.  相似文献   

2.
不等式(a+b)(b+c)(c+a)8abc(a,b,c∈R+)的引伸周才凯(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410007)高中《代数》(必修)下册P11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b,c>0,求证(a+b)(b+c)(c+a)8abc(1)对a,b,c中每两...  相似文献   

3.
常见到三数和为零,求三数立方和的问题。这时应用若a b c=0,则a~3 b~3 c~3=3abc解题非常精炼。下举几例。例1 若a b c=0,a~3 b~3 C~3=0,求a~(1991) b~(1991) c~(1991)的值。解∵a b c=0, ∴a~3 b~3 c~3=3abc=0, ∴a、b、c中有一个为零,另两个互为相反  相似文献   

4.
在因式分解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式:a~3 b~3 c~3-3abc=(a b c)(a~2 b~2 c~2- ab-bc-ca).在做一些复杂题时,往往能因为它而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两点:①当a b c=0时,a~3 b~3 c~3=3abc.②当a b c≠0,a~3 b~3 c~3=3abc时,  相似文献   

5.
高中代数教材在证明平均值不等式a+b/2≥ab~(1/2)和a+b+c/3≥(abc)~(1/3)时,各自采用了独立的证法。我们为强调基础知识的作用,采用二元平均不等式证明三元平均不等式的方法。设a,b,c∈R~+,求证a~3+b~3+c~3≥3abc.  相似文献   

6.
函数f(x)=ax bx(a,b∈R )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函数之一,在相关知识中有平均不等式的应用,函数f(x)最值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讨论,函数奇偶性的讨论,画出函数图象,其间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和函数在指定区间的最值等等.其变化多,应用广,是高中数学命题中倍受老师们欢迎的数学典型试题.因此我们专门在高二年级学习均值不等式之后,设计了一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教学设计时对几个问题的分析1)内容分析:函数f(x)=ax bx(a,b∈R )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应用,变化多而广,所涉及的数学试题能较好地检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情分析:铜仁一中为…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7年第二期P39上给出了一种用二元均值不等式证明三元均值不等式的巧妙证法。它与教学参考书中给出的证法,就证明的基本思路来说完全类似(都是通过“添项”,使奇数项的和变为偶数项的和,从而使二元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成为可能),只不过添凑的项不同而已(一个添加三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另一个添加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这种采用“添项”思想的证明方法,技巧性较强,学生难以想到。在下面笔者给出的新的证明中,除了注意到恒等  相似文献   

8.
命题设a、b、c≥0,(a+b+c)/3≥abc~(1/3), 证明显然当a、b、c中至少有一个为零时,不等式恒成立,所以我们只就a、b、c全不为零时给出证明。方法1应用基本不等式m~2+n~2≥2mn来证明。设P>0、q>0、r>0 ∵p~2+q~2≥2pq, q~2+r~2≥2qr,r~2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教材中有一个重要不等式为 :如果a ,b ,c∈R+ ,则 a +b +c3≥ 3abc ,当且仅当a =b =c时取等号 .灵活应用这一重要不等式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解题效果 .下面举三例说明 .例 1 比较 (12 ) 13 与log1312 的大小 .分析 :这两个数大小比较初看起来不易运用常规办法处理 ,如果分析 (12 ) 13 这一个数而应用公式1a+1b+1c3≥31a·1b·1c ,即 3abc≥31a+1b+1c(a ,b,c∈R+ )进行放缩处理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解 ∵ (12 ) 13 =312 =312 ·1·1>32 +1+1=34,而 34=log3 (3) 3 4 =log342 7>log3416=lo…  相似文献   

10.
本刊文[1](第17页)给出了勾股数组(3,4,5),(5,12,13)满足的规律:32=4 5,52=12 13.能否求出所有形如a2=b c的勾股数组(a,b,c)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ird power associative, antiflexible rings satisfying the identity (a,b,ac)?=?a(a,b,c). We prove that third power associative, antiflexible rings satisfying the identity (a,b,ac)?=?a(a,b,c) with characteristic ≠2,3 are associative of degree 5.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result, we prove that a third power associative semiprime antiflexible ring satisfying the identity (a,b,ac)?=?a(a,b,c) is associative.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a~3/x~2+b~3/y~2≥(a+b)~3/(x+y)~2的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 [1 ]中谭志中和单老师为解决一类电场问题提出了一个不等式 ,即对于任意的a ,b∈R+ ,有不等式a3x2 + b3y2 ≥(a +b) 3(x + y) 2 成立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y =bx ax=by) .文中为证明上述不等式 ,构造了恒等式 ,即 :f (x ,y) =a3x2 + b3y2 =(a +b) 3(x + y) 2 +(ay -bx)xy(x + y)ax+ by+ a +bx + y .构造虽然巧妙 ,但一时不易让人接受 ,下面给出此不等式的另一种证法 .证 由于a ,b∈R+ ,x ,y∈R+a3x2 + b3y2 ≥(a +b) 3(x + y) 2 (x2 + y2 + 2xy)·a3x2 + b3…  相似文献   

13.
高中《代数》(必修)下册第15页第6题可改述为:(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c=b/d时取等号.灵活巧妙地运用○*式,可使某些三角问题简捷获解.例1已知A,B都是锐角,且cosA+cosB-cos(A+B)=3/2,...  相似文献   

14.
田林 《数学通讯》2003,(24):17-18
在不等式证明中 ,有一类问题 ,就是在题设中都给出了a +b +c =1这一条件 ,但是证明起来方法却不尽相同 .如何用好这个条件 ,是证明成功的关键 .学习过程中 ,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区别与归纳 ,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下就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1 利用条件将 1代换成a +b +c这种方法是很容易想到的 ,但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忽视 .例 1 已知a ,b ,c∈R+且a +b +c =1,求证 :(1-a) (1-b) (1-c)≥ 8abc .分析 利用条件将 1代换成a +b +c后 ,很容易发现原不等式等价于 (a +b) (b +c) (c …  相似文献   

15.
16.
熟记11~25各整数的平方,是速算整数平方的基础。因而本文是在能熟记11~25各整数平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一 25~100各整数的平方 1° 25~75各整数的平方 25~50的二位数可表示为50-a(a∈Z,且a≤25),a叫做该二位数对于50的补数; 50~75的二位数可表示为50+a(a∈Z,且a≤25),a叫做该二位数对于50的过数。 (50±a)~2,=50~2±2×50·a+a~2=2500±100a+a~2=(25±a)×100+a~2=〔(50±a)-25〕×100+a~2。上式说明:求25~75各整数的平方,可先求该数与25之差的100倍,再加上补数或过数的平方。  相似文献   

17.
对于a、b∈R,易知(a b/2)2≤a2 b2/2恒成立,此不等式反映了任意两个实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的大小关系,巧用这一不等式可以妙解一些数学不等关系的问题.请看以下两例: 1.比较大小例1试比较2~(1/2) 3~(1/2) 4~(1/2)与30~(1/2)的大小.解∵(a b/2)2≤a2 b2/2,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方程φ(abc)=2(φ(a)+φ(b)+φ(c))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n为任意正整数,φ(n)是Euler函数.主要研究了方程φ(abc)=2(φ(a)+φ(b)+φ(c))的可解性问题,利用数论中的理论和方法,获得了该方程的所有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20.
代数在三角和几何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某些三角问题,如证三角恒等式、解三角方程、解三角不等式等,如能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往往较之纯用三角知识来解会更顺利和简捷。如令sinx=a,cosx=b,则由 sin~2x cos~2x=1,得a~2 b~2=1。于是可得代换公式{sinx=a,cosx=b a~2 b~2=1}。本文拟用{sinx=a,cosx=b a~2 b~2=1} 进行代换,探索三角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的解法。现举例供参考。例1解方程1/(sinx) 1/(cosx)=2。解设sinx=a,cosx=b,则原方程化为方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