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和相干涨落核模型,计算了能量在(3,3)共振区的π+介子在16O和18O靶核上引起的双电荷交换反应截面。理论计算的18O(π+-18Neg.s.16O(π+-16Neg.s.反应截面的比值,很好的符合实验值。理论预言了18O(π+-18Neg.s.微分截面角分布在角度为23°附近有极小值,实验表明了这个极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姜焕清  邹冰松 《中国物理 C》1991,15(12):1115-1130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目前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讨论了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可能机制,对于一些尚未澄清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π-核的Iso-elastic散射光学位框架,在纯核子机制下,考虑了核子关联,利用固定散射中心的场论方法微观地计算了二级光学位,并由此研究了到同位旋相似态的π-核双电荷交换(DIAS DCX)反应.本文计算的能区是:入射π介子的动能处于0~300MeV之间,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π-核子散射振幅中s、p波分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用相干结构波函数和格劳伯尔近似, 研究了18O(π+, π-) 18Ne(2+1, 1.89MeV)反应, 发现核结构对π核双电荷交换四极跃迁有重要影响, 多次散射机制能解释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邹冰松  姜焕清 《中国物理 C》1989,13(10):916-923
本文给出了从夸克层次计算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短程贡献的理论模型.由此模型具体计算了18O(π+)18Ne(g.s.)在低能区的角分布曲线,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双电荷交换反应在低能区的"反常"增大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核内核子费米运动对π核双电荷交换(DCX)反应传统机制的影响,计算了14C核到同位旋相似态的双电荷交换(DIAs DCX)反应在0~300MeV能区的0°激发函数,在100~300MeV的能区内能够很好地符合实验值,而在50MeV附近,则比实验值小2~3倍.结果表明:仅用传统机制似乎不能完全解释DIAS DCX的低能反常行为,需要引入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核内核子费米运动对π核双电荷交换(DCX)反应传统机制的影响,计算了~(14)C核到同位旋相似态的双电荷交换(DIAs DCX)反应在0~300MeV能区的0°激发函数,在100~300MeV的能区内能够很好地符合实验值,而在50 MeV附近,则比实验值小2~3倍。结果表明:仅用传统机制似乎不能完全解释DIAS DCX的低能反常行为,需要引入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πN振幅自旋有关项和离壳修正对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影响,发现两者都使截面的计算值显著减少,改善了理论与实验的符合,自旋效应在低能区是重要的,在高能区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DWBA的框架下,利用包括多核子效应的等效跃迁矩阵元和扭曲光学势,在程函扭曲下计算165MeV的π+13C上引起的到达同位旋相似态的微分截面,13C(π+0)13N(IAS)反应的零度激发函数.讨论了朝前微分截面的A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强度与反应过程的两核子转移的核谱振幅直接联系着。本文讨论了这类反应与它们的核谱因子的关系。并以~(26)Mg(π~ ,π~-)~(26)Si为例,用两种核结构讨论了它的激发函数和微分截面。我们所用的理论方法能够解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马维兴 《中国物理 C》1998,22(10):955-958
提出了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双重子共振态的反应机制,成功地解释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人们的共振区反应的角分布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共振区核双电荷交换反应是寻找双重子共振态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7,21(6):554-561
研究镜核之间的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 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用严格的分波法分析反质子能量是179.7MeV和46.8MeV下13N(p,n)13C和15O(p,n)15N可能到达的能态的微分截面. 并指出同位族相似态跃迁与非相似态跃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96,20(11):1021-1027
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了反质子与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和非弹性散射A(p,p′)*A.并具体地计算能量为Ep=179.7MeV和46.8MeV下12C(p,n)12B,18O(p,n)18N和18O(p,p′)18O的微分截面.用严格的分波法处理扭曲波.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能符合实验.同时预示了在这些能量下,反质子与核发生电荷交换反应可能出现的微分截面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4.
潘玲君  姜焕清  邹冰松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14-1022
本文在扭曲波冲量近似(DWIA)下,系统地对0—300MeV到达同位旋相似态的双电荷交换反应(DIAS DCX)中传统机制的贡献作了分析.考察了π介子波涵数的扭曲、初末态价核子波函数、短程对关联函数、πNN形状因子参数、πN振幅中自旋相关项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于DCX反应的传统机制的计算都非常重要,不可忽略.但考虑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后,传统机制仍不能系统地解释0—300MeV能区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必须进一步考虑其它机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计算了π介子单电荷交换机制对传递重中微子的0νββ衰变振幅的贡献,并与以前的π介子双电荷交换机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对此衰变有重要贡献的π介子自由度只是π介子双电荷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6.
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强度与反应过程的两核子转移的核谱振幅直接联系着. 本文讨论了这类反应与它们的核谱因子的关系. 并以26Mg(π+, π)26Si为例, 用两种核结构讨论了它的激发函数和微分截面. 我们所用的理论方法能够解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刘强  王建中  徐向东  陈学俊 《物理学报》1991,40(10):1590-1594
本文考虑如下的电荷交换反应:H++H(1s)→H(1s)+H+。用指数变分方法得到类H+2的波函数,并将这样的波函数用于上述的电荷交换反应。对入射H+的能量为60和125keV的两种情况,计算了电荷交换反应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指数变分波函数带来明显的改进,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比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用Isobar激发机制研究了到达同位旋相似态的单电荷交换反应13C(π+0)·13Ng.s.。计算了最低阶图的贡献,得到的总截面与实验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 A(p,π-)B 反应的两核子模型,给出了反应矩阵元的约化和与核结构的关系.在平面波近似下,计算了入射质子能量为185 MeV 时的13C(p,π-14O(O+基态)的微分截面,定性地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双π系统的电荷共轭本征态[1],给出了Jpc 为1 --,3--,…;1-+,3-+,…;0++,2++ ,…;和0+-,2+-,…等四个序列双π态的构造,为实验分析提供理论 判据。为了比较S.U.Chung的结果,也给出了η π系统的电荷共轭本征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