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联合作战中光电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用联合指数法对联合作战中光电对抗系统中的单件光电对抗装备、光电对抗平台、光电对抗基本作战单位的作战能力进行了量化,对系统作战能力标量指数进行了聚合,并对光电对抗系统基本编组和光电对抗系统的作战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用指数一兰彻斯特方程对光电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其结果可为评判联合作战行动方案的完成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电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光电对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光电对抗仿真系统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国内外光电对抗仿真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光电对抗仿真系统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光电对抗仿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最后对我国光电对抗仿真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于周锋  王惠林 《应用光学》2021,42(3):377-382
无人机以其机动性强、高效费比、无人化等独特优势搭载光电对抗系统应用于无人化电子战,夺取战场主动权,是目前光电对抗发展的热点。分析光电侦察告警、电子压制与干扰、光电隐身等光电对抗技术在无人机平台的应用,重点从小型化、轻型化、标准化等方面论述无人机平台光电技术发展的趋势,展望了无人机蜂群技术,以及智能化光电对抗体系在未来复杂战争环境中,发挥光电对抗作战效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光电设备中直流电机的惯量大、成本高、需要维护等问题,提出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以适应新型光电设备的发展要求或替代目前的直流控制系统。以永磁同步电机为控制对象,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以获得类似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效果。通过复合式光电编码器确定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的初始位置,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以id-0的矢量控制方法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位置闭环伺服控制,能够满足新型光电设备跟踪控制系统的快速与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电对抗系统中烟幕无源、激光角度欺骗、激光阻塞、激光压制4种干扰方式,以风标式激光制导炸弹作为对抗目标,建立了激光对风标式激光制导炸弹的光电对抗仿真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仿真流程,重点研究了激光能量大气传输、烟幕透过率、导引头信号处理、干扰效能计算、炸弹控制与运动等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及数据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各干扰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影响干扰效果的主要因素分为瞬变型和渐变型两种,并给出二者对干扰效果影响的差异。该系统已应用于某光电对抗内场半实物仿真项目中,为光电对抗武器作战效能的分析与评估提供平台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涛  胡国平 《应用光学》2003,24(5):1-4,7
在综述光电对抗内涵的基础上,论述光电对抗在现代战争作战平台中的具体应用,并着重从电子战的角度论述了光电对抗在现代防空作战中的最新应用。最后指出光电对抗技术在未来电子战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舰船光电对抗中烟幕遮蔽与激光引偏的配合作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舰船光电对抗作战中烟幕干扰和激光引偏干扰的特点,提出了烟幕遮蔽和激光引偏在对抗半自主激光制导武器时配合使用的作战样式,分析了各种作战样式的使用条件、工作流程和配合要素,以及作战样式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多种干扰手段配合作战是发挥光电对抗系统综合对抗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光电对抗装备的分类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对抗装备现已大量装备各国的陆、海、空三军,成为军事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光电对抗装备具有手段多样的特点,为了加深对光电对抗装备的理解,适当的分类是必须的。主要介绍了光电对抗装备的发展和应用,讨论了已有光电对抗装备的分类方法,并从装备效能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按功能对光电对抗装备进行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赵俊成  成莉  卢飞 《应用光学》2018,39(4):447-452
针对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工作的光电侦察系统,提出一种低成本的光电搜索设备获取目标数据的方法。采用光电探测器持续以固定角速度周转扫描的方法,多次连续捕获目标,不断迭代刷新目标方位和时间数据,完成对来袭目标相对侦察设备的角位置和水平距离的解算。推导出观测目标数据的数学模型,通过设计仿真软件,实验程序可在目标进入侦察设备观测边界范围后解算出其方位角,得出目标在不同时间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水平距离等信息,能够满足在侦察距离不小于20 km的状态下实现对速度不大于500 m/s、高度不超过5 km的目标进行跟踪,完成了对光电侦察设备的仿真验证,为后续火控计算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0.
TN929.12006010666紫外光通信及其对抗措施初探=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刊,中]/刘新勇(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鞠明∥光电技术应用.—2005,20(5).—7-9,36介绍了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设备组成、技术规范和主要性能,叙述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在通信中的若干应用,并对紫外对抗行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紫外对抗中侦察、干扰和防御行动的具体可行性措施。图3参5(严寒)光通信 可见与红外、紫外通信@严寒…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光电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遂生 《物理》1999,28(3):168-173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反映了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点,光电子技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包括高分辩率的信息获取、特大容量的信息传输不仅使指标控制更加灵活准确。  相似文献   

12.
李博  谭中伟  张晓兴 《物理学报》2011,60(8):84204-084204
对时间成像理论进行简要研究. 利用电光相位调制器进行光脉冲压缩实验,并分别对基于电光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的时间透镜组成的时间成像系统进行了仿真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电光相位调制的时间透镜组成的时间成像系统可以有效压缩光脉冲,但是该系统受到了孔径限制,压缩系数较小,分辨率较低. 进一步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交叉相位调制的时间透镜组成的时间成像系统不受孔径限制,能够获得更大的压缩系数和更高的分辨率,但是该系统的实现难度较大. 关键词: 光脉冲压缩 时间透镜 电光相位调制 交叉相位调制  相似文献   

13.
李永倩  王虎  李欢  何青尔 《光子学报》2012,41(11):1286-1291
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能够以非破坏性方式实现单光源、单端工作,利用强度型电光调制器同时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信号是获得该系统所需连续光和脉冲光的关键技术.本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研究了一种将脉冲信号输入到电光调制器偏置端、微波信号输入到电光调制器射频端同时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信号的新调制方法,探讨了电光调制器用于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时的最佳工作点问题.结果表明,当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时分别将电光调制器偏置在传输曲线的谷点和峰点,并根据实际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微波调制信号幅度,可获得满足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要求的连续光和脉冲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的最佳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永倩  王虎  李欢  何青尔 《光子学报》2014,(11):1286-1291
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能够以非破坏性方式实现单光源、单端工作,利用强度型电光调制器同时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信号是获得该系统所需连续光和脉冲光的关键技术.本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研究了一种将脉冲信号输入到电光调制器偏置端、微波信号输入到电光调制器射频端同时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信号的新调制方法,探讨了电光调制器用于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时的最佳工作点问题.结果表明,当调制脉冲基底和脉冲时分别将电光调制器偏置在传输曲线的谷点和峰点,并根据实际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微波调制信号幅度,可获得满足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要求的连续光和脉冲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瑞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的最佳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相里斌  韩雷  周绍祥 《光子学报》1991,20(3):359-362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KD-9 SYNCON同步监控仪的原理、设计思想和一些技术关键。内容包括时基电路、预置延时电路、输入接口、总清及加电复位等。本仪器主要采用速度功耗适中的TTL元件,是用于μs级精度的高速摄影系统控制的一个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探测技术在光电对抗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了迎面观瞄光电装置光学系统反光指数数学模型,并结合探测组件建立了探测距离数学模型,模拟了反光指数与内部特性参数间的数值关系及探测距离与迎面观瞄光电装置主要参数间的数值关系。为了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研制的激光主动探测装置,分别以2.5 mm、5.5 mm孔径角镜和25 mm、35 mm、56 mm孔径光电观瞄装置为目标,进行了最大探测距离模拟和验证实验,模拟值分别为1 290 m、1 656 m、866 m、1 919 m、1 226 m,实验值分别达到1 100 m、1 500 m、800 m、1 800 m、1 200 m。结果表明:最大探测距离模拟值和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低抖动小漂移开关脉冲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关脉冲发生器输出的稳定性是影响大口径电光开关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而输出脉冲的触发延时和抖动则是其稳定性的两大重要指标。利用国产VE-4073氢闸管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采用直流加热氢闸管灯丝和氢储存器,以及精确、稳定的双脉冲触发技术,大幅减小了开关脉冲发生器触发延时的抖动和漂移,48 h内开关脉冲发生器输出漂移仅6.1 ns。  相似文献   

18.
红外成像寻的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宪辉  鲍其莲 《应用光学》2007,28(3):309-312
为提高精确制导系统中红外寻的器的光电对抗能力,利用玫瑰扫描技术实现了光学系统成像探测。该项技术研究的关键是线阵列探测器和卡氏光学系统的设计。通过引入计算机图像帧处理,实现了目标的解算。在介绍技术方案的同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原理样机已在实验室调试完成。导引头的测试数据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导引头抗红外诱饵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该技术研究方案是可行的,可用于便携式防空和舰载末端防空等精确制导武器中。  相似文献   

19.
The sampling of high-frequency signals using poled electro-optic polymer films as electro-optic probe tips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lectro-optic polymer, which was spin coated onto a high-reflectivity glass substrate, was corona poled; thus an asymmetric Fabry–Perot microcavity was forme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lymer reflectivity and that of high-reflectivity glass. This converts phase modulation to amplitude modulation, so only one laser beam is needed in this system. The sampling technique has been analyzed by multiple reflection and index ellipsoid methods. A 1.2 GHz microwave signal propagating on a coplanar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ine has been sampled, and a voltage sensitivity of about 0.5 mV/ was obtained. Received: 16 August 2001 / Revised version: 20 November 2001 / Published online: 14 March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