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u(Ⅱ)-α-氨基酸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及组成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Cu(Ⅱ)与人体所含α-氨基酸[L=甘氨酸(G1y)、组氨酸(His)等]形成的二元及其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及稳定性,以对应溶液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测出钴(Ⅱ)与组氨酸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配合反应的热力学摩尔吸光系数,比较Co(Ⅱ)与组氨酸形成不同组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研究钯(Ⅱ)的三元离子缔合物与锑(Ⅲ)、锆(Ⅳ)和铈(Ⅲ)浮选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钯(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此三元离子缔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和2.0×10-3mol·L-1时,钯(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钯(Ⅱ)与锑(Ⅲ)、锆(Ⅳ)、和铈(Ⅲ)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钯(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水溶液中, 无论是控制一定的pH值(约5及8.5 )把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H2L3)和三水合硝酸铜混合后回流--直接法, 还是把邻氧乙酸苯甲醛、三水合硝酸铜、乙二胺混合后回流--模板法, H2L3都能与铜离子形成1∶1的单核配合物, 经分离后得到固体配合物. 本文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差热曲线、在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红外特征吸收峰值, 并据此推断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结果表明: (1)端基羧酸根离子要与中心Cu(Ⅱ)离子配位只能从轴向配位; (2)在这一类配体中, 芳基醚氧原子对形成稳定的固体Cu(Ⅱ)配合物有重要作用; (3)H2L3和Cu(Ⅱ)形成的配合物是六配位的畸形八面体的构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含硫希夫碱 :香兰素缩硫代肼酸苄酯 (HL) ,及其配合物CoL2 DEA ,并通过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推断出该三元配合物的配位情况。采用计算机辅助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系统地研究了该三元配合物在 95%乙醇溶液中的最佳显色条件 (包括反应温度 ,加热时间 ,及各反应物浓度等五个因素 )。根据二次回归方程 ,用步长加速法计算出该体系的最大吸光度及其相应五个因素的最佳显色取值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了干扰离子及其消除方法 ,并将该配合物用于药物华素片及VB12针剂中含钴量的测定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建立了测定Co(Ⅱ )的新方法。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 4 0 4 0nm ,ε40 4max=5 2 9× 10 4L·mol-1 ·cm-1 ,检测限为 0~ 2 0 μg·( 2 5mL) -1 ,配合物组成比为 1∶2∶1。  相似文献   

6.
曾海燕  黄世华 《发光学报》1995,16(4):354-361
通过分析邻菲绕啉与Tb(Ⅱ)、Eu(Ⅱ)水杨酸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多种谱留数据、证实由于邻菲绕啉的最低三重态与Tb(Ⅱ)、Eu(Ⅱ)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差的不同,使得邻菲绕啉够增强Eu(Ⅱ)离子的水杨酸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而减弱Tb(Ⅱ)离子的水杨酸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用光度法测定了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配合物与轴向配体吡啶(Py)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及产物分子的组成比,解释了实验结果,并探讨了Py轴向配位对上述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Tb(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 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波长双峰值比的新方法,对三元配合物Al-CAS-CTMAB体系的组成比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首先用该法确定二元配合物的组成比Al:CAS为1:2,再以Al-CAS为参比(作显色剂),测定三元配合物Al-CAS-CTMAB中的CAS与CTMAB(或Al与CTMAB)之比为1:1(1:2),所以Al:CAS:CTMAB为1:2:2.与传统方法测定值一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进一步拓宽了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确立了测定三元配合物组成比的新方法.其中CAS为络天青S(Chromeazurols).  相似文献   

10.
Shi J  Song Y  Zhang CH  Peng JF  Li P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0):2668-2671
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检测了乙醇溶剂中丹参酮ⅡA及其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几何构型,获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稳定几何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气相和乙醇溶剂(PCM)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效应使丹参酮ⅡA的吸收光谱红移,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蓝移。计算得到的溶液相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与实验测量光谱符合较好。本文首次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丹参酮ⅡA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1.
在pH5.56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Cu(Ⅱ)和氯磺酚偶氮罗丹宁(SCPA)生成二元配合物Cu(SCPA)2,利用光谱修正技术表征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吸收光谱峰谷波长530nm和418nm为工作波长,测定显色溶液及空白溶液的吸光度A530nm,A418nm及A5030nm,A4018nm。计算光吸收比差值(ΔAr)。当Cu(Ⅱ)浓度在0.200μg/mL以内与ΔAr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ng/mL,有利于直接监测天然水。本实验已测定了黄浦江、长江、太湖水样中的痕量Cu(Ⅱ),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方法回收率在97.0%—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偶氮苯基)-3-(4,5-二甲氧基-2-苯甲酸)-三氮烯(ABDMBAT)试剂与Cu(Ⅱ)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的存在下,pH 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形成红色络合物,ABDMBAT与Cu(Ⅱ)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26×104L.mol-1.cm-1,Cu(Ⅱ)在0—14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Zn^2+离子与槲皮素在乙醇溶液中形成螯合物量配比及螯合机理。通过定量的槲皮素、山萘酚、柚皮素乙醇溶液与Zn^2+离子作用,在426nm处测其溶液的吸光度,从而确定Zn^2+)离子与槲皮素的螯合比为2:1。且螯合位置发生在槲皮素分子3-羟基和4-羰基上与3′,4′-OH位置。  相似文献   

14.
贤景春 《光谱实验室》2009,26(2):455-457
以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5-溴水杨醛缩硫脲配体及其与铜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5.
郝洪庆 《光谱实验室》2012,29(4):2484-2487
以水杨醛衍生物、手性1,2-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两个手性大环配体R-L(亚甲基双水杨醛缩R-1,2-丙二胺)和S-L(亚甲基双水杨醛缩S-1,2-丙二胺),这一对手性大环配体与镍盐反应得到了两个手性双核镍配合物Ni2(R-L)和Ni2(S-L);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圆二色光谱进一步证明两个手性配体及两个双核配合物互为对映异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铜(Ⅰ)盐和邻香草醛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以及4,4'-联吡啶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具有三维网状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1956nm,6=0.8464nm,c=2....  相似文献   

17.
李淑艳 《光谱实验室》2011,28(4):1841-1844
合成了新型配合物Pd(Ⅱ)苊醌缩氨基硫脲,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以氧、氮和硫(ON S)三齿鳌合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18.
利用蒸气扩散法合成了1,3,5-苯三酸与铜(Ⅱ)的二维网状聚合物{[Cu3(btc)2(py)9]·3C6H6·8.5H2O}n(H3btc=1,3,5-苯三酸,py=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每个Cu(Ⅱ)中心离子都具有Cu^ⅡN3O2的五配位环境,配位构型是扭曲的三角双锥,三个来自吡啶(py)的N原子与Cu(Ⅱ)共平面,两个来自不同btc的O原子位于轴向位置。通过btc的桥联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溶剂苯分子和结晶水夹杂在层间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19.
胺化葡萄糖及其铜配合物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胺化D-葡萄糖的FTIR,1H-NMR特性及其与Cu(Ⅱ)形成配合物的UV光谱。在FTIR谱中,与D-葡萄糖相比,在1 629~1 608 cm-1出现δNH吸收峰,说明D-葡萄糖与乙二胺发生了反应;在1H-NMR谱中,在δ4.82~4.79的化学位移分别对应于葡萄糖C1上的质子及与C1直接相连的乙二胺的氨基上的质子,表明反应时乙二胺取代了葡萄糖C1上的羟基,形成了胺化葡萄糖;在UV谱中,胺化葡萄糖在紫外光区并没有明显吸收,但与Cu(Ⅱ)形成配合物后,在236 nm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在胺化葡萄糖-Cu(Ⅱ)配合物中,Cu2+与胺化葡萄糖的络合比接近于1∶1,该配合物稳定常数6.8×107 L·mol-1。  相似文献   

20.
以2,3,4,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GIT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盐酸洛美沙星对映体柱前衍生化RP-HPLC拆分方法。采用了C18(4.6×250mm,5μm,Bnentnach)为色谱柱,在流动相为甲醇∶(3mmol.L-1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5mmol.L-1Na2HPO4的水溶液=1∶2)=25∶7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84nm的色谱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的非对映体在1.0—27.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都3%,且获得了基线分离。该种方法能用于盐酸洛美沙星的手性拆分,也为盐酸洛美沙星的光学异构体的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