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和细胞体内的DNA是以高度紧密的凝聚态存在的.自从在体外发现亚精胺、精胺可诱导无规卷曲的DNA形成有序、独特的凝聚结构形态以来,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多价阳离子的诱导特性,以期阐明DNA在病毒内的组装和染色体中凝聚作用的机制[1,2].由于多价阳离子...  相似文献   

2.
活性细胞众多的遗传信息均通过DNA链的碱基序列按一定的自身调节方式表达出各种蛋白质[1].DNA与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分,如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离子等的相互识别作用是确保细胞处于生理活性状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4.
活性细胞众多的遗传信息均通过DNA链的碱基序列按一定的自身调节方式表达出各种蛋白质[1].DNA与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分,如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离子等的相互识别作用是确保细胞处于生理活性状态的重要调节机制.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带相反电荷的多价离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吖啶橙(AO)与质粒DNA水溶液、以及含胶束介质的吖啶橙与质粒DNA溶液体系的相互结合作用及减色效应。结果表明:吖啶橙对质粒DNA的吸收光谱有减色效应;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AO水溶液体系中,随着SDS浓度的增加,其光谱结果表现为由凝聚态向单体的转化。而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AO与质粒DNA溶液体系中,吖啶橙凝聚态随SDS浓度的增加,对AO与质粒DNA相互结合产生协同的减色效应,使质粒DNA空间结构发生缩拢。进一步采用电泳法研究了AO凝聚态可能对质粒DN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O与质粒DNA溶液体系中,AO浓度的增加对质粒DNA构象未产生影响;而在含有SDS的AO与质粒DNA的溶液体系中,由于SDS对AO凝聚态的解聚作用,以及SDS对质粒DNA减色效应的协同作用,使得质粒DNA的构象发生变化,诱导质粒DNA形成超螺旋构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吖啶橙(AO)与质粒DNA水溶液,以及含胶束介抽的吖啶橙与质粒DNA溶液体系的相互结合作用及减色效应。结果表明:吖啶橙时质粒DNA的吸收光谱有减色效应;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AO水溶液体中,随着SDS浓度的增加,其光谱结果表明由凝聚态向单体的转化。而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DS)的AO与质粒DNA溶液体系中,吖啶橙凝聚态随SDS浓度的增加,对AO与质粒DNA相互  相似文献   

7.
λ-DNA/Hind Ⅲ,pBR322质粒DNA及变性DNA与酶复合物AF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DNA在云母表面的展层方法。采用低分子量的阳离子去垢剂苯二甲基苄基溴化胺(BAB)和甲酰胺混合溶液,建立了无蛋白微量展层技术,不仅可重复获得适合于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的DNA样品,而且该方法适合于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AFM研究。研究发现将)~-DNA/Hind Ⅲ,PBR322质粒DNA在35℃水浴中保温30min以上,再用BAB展层,可使盘绕在一起的DNA链在云母表面完全展开;采用AFM获得了双链DNA和质粒DNA的高分辨图象,并首次观察到了体外变性后的DNA与核酸酶(DNase Ⅰ)所形成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亚精胺诱导λ-DNA凝聚现象的AF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体内DNA的紧密堆积存在方式与基因表达的自我调控机制有关 ,因此研究体内凝聚诱导物对DNA凝聚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了这一体系 .研究表明 :亚精胺可直接诱导λ DNA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环形凝聚体 ;环形凝聚体的形成受动力学因素 (时间 ,浓度 )影响较大 ;环形凝聚体由纳米级小颗粒紧密排列而成 ;凝聚机制可能是以这些颗粒为组成单元的螺旋盘绕过程 .所得结论对生物体内DNA凝聚过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吖啶橙(AO)-藏红T(ST)荧光探针测定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以荧光能量转移本系测定DNA方法的发展过程,同时对吖啶(AO)-藏红T(ST)荧光探针测定DNA的条件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该法为微曦DNA测定分析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的单层,双层和三层Langmuir-Blodgett膜的分子排列结构,发现相邻的(2~6个)DPPA分子的极性头磷酸基团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局域超分子结构.分子分辨的AFM图象表明,DP-PA LB膜中分子排列具有长程的取向和位置有序.DPPA分子的晶格排列随着LB膜层数的增加由单层和双层的六方晶格转变成三层的正交(四方)晶格.探讨了不同的pH下的DPPA极性头磷酸基团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及其对膜分子有序排列以及云母基片对DPPALB膜中分子排列的晶格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玉瑞  张文科 《化学学报》2014,72(4):481-486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具有独特的相变行为,已成为人们研究蛋白质折叠等生命过程发生机理的模型体系. 我们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单分子力谱技术(SMFS)研究了单链PNIPAM在硫酸钠诱导下的相转变过程,并定量化了相变后所形成塌缩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对单链PNIPAM的单分子力谱实验得知:在相变前,得到单调上升的力曲线,对应着PNIPAM无规线团结构的形变过程;相变后,得到的锯齿型力曲线,对应着PNIPAM塌缩结构在外力诱导下的解折叠过程. 首次从单分子水平观察到在外加盐的作用下,单链PNIPAM低温相转变和高温相转变的差异:相比于低温相转变,高温相转变生成的塌缩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Functional solid substrates modified by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sensors, chromatography, and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The potential-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f N-isobutyryl-L-cysteine (L-NIBC) SAMs on Au (111) surfaces was investigated by in-situ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EC-STM) in 0.1 mol·L-1 H2SO4 solution. The NIBC SAMs with two distinct structures (α phase and β phase) can be prepared by immersing the Au (111) substrate in pure NIBC aqueous solution and NIBC solution controlled by phosphate buffer at pH 7, respectively. The as-prepared α phase and β phase of NIBC SAMs show various structural changes under the control of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s of the Au (111) in H2SO4 solution. The α phase NIBC SAMs exhibit structural changes from ordered to disordered structures with potential changes from 0.7 V (vs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to 0.2 V. However, the β phase NIBC SAMs undergo structural changes from disordered structures (E < 0.3 V) to γ phase (0.4 V < E < 0.5 V) and finally to the β phase (0.5 V < E < 0.7 V). EC-STM image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β phase NIBC SAMs to the α phase occurs at positive potential. Combin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β phase to the α phase is explained by the potential-induced break of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OO- and the negatively charged gold surfaces.  相似文献   

14.
何美玉 《大学化学》2003,18(1):18-22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生物大分子分析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3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巯基化合物自组装 /共价键合反应的逐层固定方法将双链 DNA固定到金表面得到 DNA修饰电极 ,并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电化学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研究了电极表面固定化 DNA的表面分子杂交 .对开发电化学基因诊断芯片和基因传感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高聚物溶液中大分子链尺寸对浓度的依赖关系与Zimm稀溶液第二维里系数的统计力学硬球模型相结合,借助聚合物的特性粘数、Mark-Houwink方程或分子量,计算聚合物-溶剂体系在稀溶液浓度范围内π/C或H·C/τ的模拟实验值.再以π/C或H·C/τ与浓度线型回归中的始斜率求体系的第二维里系数A2,计算了30种聚合物-溶剂体系的295个不同分子量的A2值,结果均与其实验值吻合较好,且明显优于其它理论模型测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呼吸蛋白,但由于其电活性中心不容易暴露以及在电极表面强烈吸附造成电极的钝化,使得它在一般固体电极上的电子传递速率很慢,得不到有效的电流响应。有关血红蛋白在固体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很少。众多的分析化学家都在积极寻求加速血红蛋白电子传递速度的途径,使蛋白质直接电化学分析成为可能。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染料修饰电极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电极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电流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超微盘电极上受扩散和电极反应速率控制的线性扫描伏安法准稳态电流理论,对电流、电位曲线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利用铂超微盘电极及Fe(Ⅱ)-1mol/LH2SO4体系进行了验证,并测定了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及转移系数(α)。用恒电位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9.
以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DSC、WAX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侧链液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晶区是由介晶基团的规整排列形成的,大分子主链和柔性间隔基不参与结晶.随着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晶区分子排列有序性提高,结晶度增大;非晶共聚组分MA含量的增加,限制了介晶基团的有序排列,当MA含量超过83%后,只得到非晶共聚物.  相似文献   

20.
通常可采用分子力学计算来得到有机分子的优势构象,但平常使用分子力学程序,由优化分子的构象得到的优化能,往往并不是分子的最低能量,而与分子的最初输入构象有关,是分子的初始输入构象附近的极小值,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目前较为常规的求分子最优几何构象的方法是统计方法(Monte Carlo方法),通过模拟退火(The Simulated Annealing)来处理.开始“温度”较高的分子位于能量较高的位置上,这时分子的构象处于少数几个极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