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念层次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正 《化学教育》1999,20(Z1):32-34
学好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定义,学生背定义再加上注意点一、二、三。学生看上去听得懂,结果是忘得快,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刊1960年第7期关于卢才英同志写的“我是怎样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一文,我们认为是有必要商榷的。关于盐类的水解问题,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概念之一,学生不易掌握。为了使学生彻底理解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深切了解这一概念的定义和正确运用这一概念,还要详细地考虑教学顺序与方法。讲清讲透基本概念,是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教师在树立一个概念、定义时,一定要把定义的内容讲清楚,指出这个定义包含  相似文献   

3.
陈泳蓉  邓峰  林颖 《化学教育》2022,43(17):108-113
使用四段式测验对116名高一学生进行“物质的量”迷思概念测查,共诊断出10个典型的真性迷思概念。结果表明学生缺乏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本质理解,尤其是在物质的量定义上。学生尽管在测试中表现出过度自信,但能清楚认识自身在概念理解上的不足。信心指数在判断迷思概念的性质与了解学生对概念的元认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国杰 《化学教育》1982,3(1):42-43
1、首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定义。例如讲解酸性氧化物这一概念,其定义是:“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王和金 《化学教育》1991,12(2):33-33
在讲授元素概念时,老师往往习惯于光把教材中的定义介绍给学生,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然后再逐字逐句来解释这个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元素概念是多层次、螺旋式上升的,采用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学生往往会使他们觉得晦涩难懂。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从元素概念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授元素概念,让学生懂得元素概念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王伟  王后雄  孙妍 《化学教育》2020,41(11):101-106
“摩尔”概念的变化历史贯穿人类近代化学以来发展的所有历史,是学科史中科学思维变化的关键性事件,其变化背后的科学实践、思维、决策深刻影响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厘清摩尔概念变迁的历史,有助于厘清其背后的哲学与历史对科学认识和科学教学的价值。研究发现,有关摩尔概念的发展史主要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3个阶段,其历史是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结合的典型例证,蕴含丰富的科学决策与论证思想,也是学生概念发现与意义学习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彭慧  王后雄  雷宇 《化学教育》2011,32(4):10-12,37
在分析核心概念的含义和教学功能的基础上,选取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和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的20个核心概念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相同、相似、相异概念,并结合实例从引入、呈现、例证、习得方式等方面对核心概念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学教材核心概念的编排及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庆生 《化学教育》2015,36(1):34-38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平衡"2个例证,探索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策略.首先从正例与反例的对比中归类概念的表观特征,并从表观特征切入剖析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应用概念的关键特征进行推论演绎,最后将新概念融入到已有的概念系统中.内化化学核心概念需要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近15年以来关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多元外在表征做一综述,阐明多元外在表征与化学概念的定义,总结了学生关于化学概念的多元外在表征的特点:这些多元外在表征以计算机为基础,特别是计算机模型比较多;在计算机动画或者模型中,侧重分子水平上的表征即微观表征。进而得到化学概念的多元外在表征的教学启示:教师应该注重化学概念的多元表征教学;各种多元外在表征呈现给学生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和课程的设计者可以考虑早期引入一些基本的微观表征,以配合探索物质的宏观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刘振贵 《化学教育》1988,9(2):13-14
溶液析晶计算,题型多样,复杂多变,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根据笔者经验,在教学中只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溶液析晶计算的方法和规律。1. 讲清一个概念溶解度概念是溶液析晶计算的出发点,讲清溶解度概念,是教好溶液析晶计算的前提。溶解度是溶剂(水)对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度量,溶解度定义虽然简单,但学生往往掌握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指出:“一定温度”“饱和溶液”“100克水”“溶质质量”这四点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溶解度的完整定义。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概念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包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限制、划分、分解以及定义等,指出一些化学教科书中存在的划分不恰当、定义不准确等问题,并给出合乎思维规则的划分和定义。  相似文献   

12.
在讲授化工基础课程中的传递过程时,对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概念、定义、公式和定律等运用类比法教学,将传递过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轻松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版分析化学教材中,都采用“滴定分析法”一词替代一直沿用的“容量分析法”一词。这一更改表明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加以区别。但是,在教材中仍有“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之说。新教材中将滴定分析法定义为:"这种方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次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r歌,,直到所加的诚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当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浓度和甲爵,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有系统的知识必定是合乎逻辑的知识。在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中,运用逻辑方法不仅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合理地、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现在只就下面几点来谈一下:1.怎样启发学生归纳出定义在初中学生当中,有的囫囵吞枣地接受知识,死背定义而不知其义,有的甚至顛倒字句背错了定义。为了纠正这一缺点,我往往让学生通过两个或更多的具体事例而自行归纳出一个定义来。现举置换反应做例子来说明。当我用原子-分子论的观点说明锌和硫酸、氢和氧化铜起反应的本质后,就指定一个学生照黑板上平行地列着的两个化学方程式(锌和氢的分子式是用颜色粉笔写的)复述  相似文献   

15.
王涛  莘赞梅 《化学教育》2009,30(1):51-53
压强是一个物理概念,化学实验中的喷泉实验、气密性检验、排液量气、倒吸实验等均与气体压强有关。对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做了归纳与整合,并以相应的高考题例证。  相似文献   

16.
链反应图解     
林文修 《大学化学》1989,4(3):54-55
链反应是化学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链反应概念往往十分困难.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教科书都是通过基元反应的次序——链的引发、增殖、抑制和销毁等步骤来定义链反应的.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发生误解,将个别的增殖反应视作完全反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链反应机理,建议采用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武衍杰  王秀红 《化学教育》2019,40(11):59-64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I卷)单项选择题第8题存在2个正确答案,引起了争议,其实质是对教科书中"酶"的概念界定的争议。借此契机,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分析了教科书中化学概念定义类型及特点,发现教科书概念定义类型丰富,但对同一概念的定义类型较为单一,造成某些概念内涵或外延不清晰,这是引起此次争议的重要原因;其次从概念定义类型与课程主题内容关系的角度考虑,教科书中"酶"的概念实质上是介绍作为"酶"的一类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而并非揭示酶的构成,因此也不能片面地判定教科书中"酶"的概念存在错误;最后为教科书概念表达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琪琳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3,44(1):123-128
1902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对氯化铵结构的解释为氢键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20年,美国化学家拉提麦尔和罗德布什首先认识了水中的氢键:2个八隅体所持的氢核构成的“弱键(weak bond)”。1928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在解释[FHF]-的结构时首次使用“氢键(hydrogen bond)”一词,但并未对氢键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1939年,鲍林在《化学键的本质》中明确提出了氢键的概念,并解释了氢键的性质,自此,氢键的概念正式形成。近年来,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氢键的新类型:π型氢键、双氢键、金属氢键和单电子氢键。随着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氢键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9.
酸度新概念——A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畅云仙 《化学教育》2001,22(5):45-46
作为一名中专化学教师,每当讲授电解质溶液时,总有这样的感觉:溶液的酸碱性可用[H^ ]或pH表示,而pH的引入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且限定较多,如温度、浓度等。对学生来说,以pH=7为界限理解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尚能掌握,但对于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有些学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即使我常进行趣味教学加强理解记忆。我常想,如果有一个新的概念能重新定义酸度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20.
张光霞 《化学教育》2013,34(8):78-80
在古埃及、希腊和阿拉伯语文献中没有“炼金术”和“化学”的区别。文艺复兴以后的拉丁语文献中逐渐出现了alchemia和chemia两个词。其中alchemia直接来源于阿拉伯语(al-kīmiya),而chemia更多地来源于希腊语文献中的χημεíα。尽管这2个词的来源不同,但它们基本上是同义词,很难从字面上把它们区分为现代意义上的神秘“炼金术”和实验“化学”。所以,这2个词的出现不能作为“炼金术”与“化学”两个学科独立的依据,在拉丁语文献中炼金术与化学没有明显区别,这也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神秘法术与经验知识混合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