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津 《化学教育》2000,21(6):13-14,37
“合作学习”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冲突关系,立足学生个性的全面和主动发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滕波涛  谢坚坚  冯姗  刘亚 《化学教育》2016,37(22):57-60
以传热中的热传导教学内容为例,介绍研究性学习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性作业的形式,学生分析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教师继续引申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总结学习成果。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对选题、题量、引导、总结等问题的把握至关重要。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适当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贤祥  吴国英 《化学教育》2017,38(17):22-24
利用对比实验法,在2个平行班开展关于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成功设计了可将餐饮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小型化装置,为处理餐饮废油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途径。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等各项能力,教师也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陈燕  李佳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14,35(19):46-49
通过调查,比较职前与职后中学化学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的差异,发现职前教师在学情分析的方法上缺乏独立性和科学性、学情分析的内容易忽视学习潜力和学习习惯、职前教师之间学情分析能力差异较大等问题,这与职前教师缺乏理性研究学情的意识、教学经验不足、实践研究能力欠佳等原因有关。因此,拟对职前教师培养提出以下建议:培养教师责任感,重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夯实教学基本功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仪器分析课程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教学中。该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完成知识吸收与内化、课后教师布置练习作业或者拓展性学习任务,线上与线下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多民族学生的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7.
刘为基 《化学教育》2005,26(Z1):15-17
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活动中要突出学生自主活动,落实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重视教师指导作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坚持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弘正  李佳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14,35(15):49-54
以重点中学高一新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学生化学考试失误诊断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其化学学习自我诊断能力的现状。研究发现,即使在重点中学,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自我诊断能力也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较为片面、浅层的诊断,同时也存在易忽视知识性和思维性失误、提出改进方案不够具体等问题。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诊断能力受其主观意识与态度、学习环境、教师引导等因素影响。建议教师留给学生必要自我学习空间,并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诊断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王屹  贾坷 《化学教育》2004,25(11):19-22
分层次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分类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一定比例编排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己具备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种活动,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各司其职、互相探讨,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立科学概念,养成科学研究习惯,形成自己的科研方法,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与课程材料互动关系模型,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凝炼出我国理科教师使用课程材料形态的4个维度:"常规使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并编制了一份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量表。通过对广州市422名初中理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好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但未处于很高的水平。不同区域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常规使用""科学探究"和"STSE"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化学史教学的现状和00后“移动学习”的特点,通过师生共建的方法自制化学MOOC,基于自制的MOOC,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智慧工具超星学习通充分与学生互动,激活课堂;学生通过个人展示(分享),演绎“化学史小剧场”并制作小视频,自主学习了大量化学史的知识,提升了学习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结合超星学习通的直播功能,提高了学习兴趣。该教学方法为自制线上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科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为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科功能分析。收集在大概念课例“物质成分的探究”研讨过程中的研讨视频、教师访谈录音、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等数据,利用学科功能分析要素通过定性内容分析法分析在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下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的特征及变化,从而探寻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教师的学科理解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转变。同时也证实了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下基于学科理解的大概念课例研讨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供新的视角和范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关于作业的认识和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对作业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许多改变传统作业弊端的方式方法。这些新的观念是否对湖北省的化学教师产生了影响呢?通过问卷调查,探查了当前湖北省化学教师的作业观。  相似文献   

14.
刘莉莉 《化学教育》2009,30(12):37-38
有效的校本教研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如何提高我区化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笔者采用“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研模式,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使全区化学教师全程学习、观摩、研讨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婕  吴晓红 《化学教育》2015,36(10):42-45
以Kolb提出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为基础,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融入该学习模型中,完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要素,并通过改变要素间的出现顺序,形成适用于化学微格教学的新型体验式学习模型。以该模型为指导思想,围绕讲解技能设计一系列微课,可以促进化学师范生讲解技能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振  于丽波 《化学教育》2021,42(8):23-27
河西学院“工程化学”教师组建设了面向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5学分的“工程化学”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录制了44个视频知识点,讲解了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化学反应与能源、水溶液中的化学、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设置了11次作业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线并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3个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发现线上视频学习、课后作业、线上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作用,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个案例教学实践,探讨在普通化学模块化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科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刘敬华 《化学教育》1994,15(6):25-30
本文参考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兴趣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情况,编制了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般情况,着重研究了办学条件、性别、家庭环境、学业成绩等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为初中化学教师搞好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学习与研究《化学教育》所刊文章,并结合有关表格制作的国家标准,指出一些论文中表格的表序与表题、栏目设计等要素存在的问题。原因是有些化学教师对表格制作的有关国家标准不太了解,有随意性。化学教师要注意学习并执行国家标准,合理安排表格各组成要素,使表格规范化,体现表格的自明性,为读者阅读创造方便。  相似文献   

20.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发生成性资源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将会蕴育出更多新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我们旨在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的现状。以期尽快将先进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