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继红 《化学教育》2005,26(Z1):108-111
1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说明]“硫的转化”一节用3课时,第1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第2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第3节学习含硫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硫元素的物质的性质。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即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漂白性。[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使0价、 4价、 6价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  相似文献   

2.
王金凤 《化学教育》2005,26(Z1):149-151
本节课在第1 节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理解含硫元素物质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刘宝国 《化学教育》2010,31(3):87-87
现行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一节中,给出了“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实验让学生去探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大都是比较传统的“分步操作”法,各个实验装置基本都是独立和分散的,装置杂而多,不仅操作反复,而且还因装置不密封造成有毒气体逸出而污染周围环境。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无数次的试验,推出了一套“不同价态硫元素问的转化”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朱群英 《化学教育》2010,31(Z2):3-7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2(必修)》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比,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内容更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整合以及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和缜密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5,36(5):26-29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有2种功能:(1)作为学生建立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体验化学方法的知识载体;(2)让学生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了解典型物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教学功能决定教学设计,以"硫的转化"为例,分析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高中《化学 1》(山东科技版)为例,分析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高三复习课“铜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基于主题教学思想,从“价类二维图”出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等多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实现了主题内容的关联与进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科观念的建构。本节课是网络直播课,采用“腾讯课堂”平台,学生可以连麦回答问题,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发布在班级微信上,由教师共享屏幕,则所有学生可见。  相似文献   

9.
本章教材在讲授时,应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加以联系。本章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生成与用途的部分,一为燃烧及火焰与燃料之研究。根据教学大纲,本章教材可分十课时进行。讲授次序,与课本的节目不同,除已精简者之外,讲授程序如后:第一课Ⅰ.碳第七节自然界里的碳第八节碳的用途第二课第四节二氧化碳和碳酸第三课第五节碳酸盐第六节一氧化碳第四课Ⅱ.燃烧第一节什么是燃烧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第五课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续)  相似文献   

10.
张玉彬 《化学教育》2015,36(13):25-28
以人教版"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学为例, 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让学生探究学习, 体验学习过程, 获得知识建构, 真正赋予化学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 ,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 )》第 2章第 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 ,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惠东成 《广州化学》2001,26(3):40-43
M30 1 8脱硫剂是将原料气中的无机硫催化转化为单质硫 ,生成单质硫后沉积在脱硫剂中 ,而有机硫则被催化转化为硫和硫酸根 ,沉积在脱硫剂中。脱硫效果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硫的转化。脱硫剂需定期更换 ,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13.
颜士才 《化学教育》2021,42(15):7-7
正1 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与改进"复分解反应"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1章第6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反应条件以及能够区分判定4种基本反应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就"复分解反应"编排次序来看,本章第1节首先引出了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紧接着后面几节内容围绕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和碱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展开,尤其是在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之后,  相似文献   

14.
<正>1 教学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绪言课,也是学生从必修走向选择性必修的进阶过渡课。其教学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的“引言”,对应鲁科版教材的“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鉴于绪言课的作用是明确模块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结合人教版提供的线索及鲁科版呈现的史实素材,  相似文献   

15.
李德前 《化学教育》2011,32(5):20-22,25
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均安排了内容相似的空气课题,本课时内容就选自空气的第一部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在进行空气的教学时,将第一部分测量空气中氧  相似文献   

16.
(一)根据大纲结合教材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与内容根据1956年6月教育部修订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指示,应该使学生获得工业上制造硝酸的生产知识,以发展他们对大规模化学生产的概念。我们本着大纲的这个精神,首先阅读了第二册第18页至第19页的课文内容,认为由氨制硝酸的各个反应过程已分别讲授过,故本课时讲解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过程只是连系旧有知识作综合性的说明而已。因学生已具有  相似文献   

17.
实录了1堂"氧化物的复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氧化物知识复习为主线,将游戏的元素和方法融入教学情境,从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的视角去认识和剖析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体现了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呈现了1堂学科观念教学的具体课例,凸显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基本流程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严重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和转化缓慢等问题导致锂硫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其大规模应用受限。本文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衍生碳(Ni,Co)/C用于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钴镍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分别实现了大量又快速的化学固硫和抑硫的可逆性,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1C的电流密度下,(Ni,Co)/C改性隔膜电池的容量在第1次循环时可以达到1035.6 mAh·g-1,在5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662.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3.9%。此外,本工作克服了二元金属基MOF制备难的问题,使用简单快速的室温液相合成法制备了柱状镍钴二元MOF,该法有望实现MOF的宏观制备。  相似文献   

19.
一、组织教材在集体备课时,对於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一般分析和研究,然後确定课时目的,我在组织教材上,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的,比较细致的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来考虑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最後,订出课时计划。例如,我讲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六章§5.“酚”这一课时,课时  相似文献   

20.
潘福生  姚远  孙洁 《化学进展》2021,33(3):442-461
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kg-1,单质硫的理论容量可达1675 mAh·g-1,远高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等问题对其性能影响严重.目前研究主要采用基于"阻挡"的物理限制和化学吸附策略将多硫化锂限制在正极侧.而基于"疏导"的催化转化策略则通过加快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在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