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教育》2010,31(Z2):315-322
进行化学平衡研究采用开放性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对新旧教材的研读、比较,就化学平衡(新教材中又称化学反应限度)知识点及其相关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系统、深入地研究开放性课堂的理论、实践、策略、评价等各方面教学问题,并为化学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涵盖各种课堂教学类型的化学平衡课堂教学案例。通过研究得出,在化学平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课堂针对有关概念理解与理论应用方面采用适当的开放方式及其讨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红焰  徐伟念  王建林  宁滨 《化学教育》2010,31(Z2):329-336
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开放性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应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课题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的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本文叙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与分析、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3.
全芙君 《化学教育》2010,31(3):44-47
结合案例,分别从教学资源的开放措施、问题情境的开放措施、学生活动的开放措施3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创建开放学习环境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育》2010,31(Z2):282-287
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化学组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教学的实效性和开放性的2个角度进行了有计划和有目的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从课堂教学实效性——还给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课堂教学实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实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教师共同提高促进、化学教学的开放性——我们的教学方式和采取的措施、化学教学的开放性——思维培养能力发挥等进行论证分析,取得了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崔银伶 《化学教育》2010,31(Z2):348-351
主要阐述我校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适应开放的教育教学,积极有效的开展开放式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进行教材整合和单元整合,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宋若静  孙玉希 《化学教育》2020,41(18):19-22
在当今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下,结合国内外教育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教学实践,探索了讲授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3种教学模式,教学实效性结果表明,开放式的教学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7.
崔伟 《化学教育》2010,31(Z1):4-5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化学的课堂上学有所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形成积极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3方面讨论新课程化学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与协调策略,目的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晓聪 《化学教育》2017,38(1):19-26
化学前科学概念、教师教学方式与提问类型、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目标达成度等4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系统,可以观察、统计师生课堂行为,评估来自教学实践的前科学概念转化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创设有声多彩的化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孔彪 《化学教育》2007,28(9):27-30
优化与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外部表象——提问、研究、个性、开心;与内涵设计理念——博彩、精彩、重彩、异彩、喜彩上进行开拓,必须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1.
陈晶 《化学教育》2010,31(Z2):198-202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开放性课堂教学目的是:在化学课堂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灵活有效。  相似文献   

12.
收集3位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中学实践过程中文本、视频等资料,采用个案研究、文本分析、课堂观察的质化方法,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构造模型对专业学习共同体多元成员的干预以及实践过程中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干预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构造模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不同成员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的干预内容、作用效果、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变化模型。多元成员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发展,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改革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实践干预范式。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结构的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需要寻求教学规律与课堂教学的组成、结构模型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施,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研究作为新的研究方法,成为关注的热点。研究采用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采集和教学结构维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了6个优秀化学理论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应用“Videograph”视频分析软件从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3个主要维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与比较。对教师课堂导入、新内容讲授(区分为教师启发式讲授和教师直接知识讲授)、师生课堂探究(区分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课堂探究讨论(区分为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师生互动问答讨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其他活动等7个部分进行了编码分析和特征解读。初步提出了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结构的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传统教学与雨课堂教学模式对文理兼收的护理专业学生医用化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应用雨课堂与考试成绩的关联性。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文、理科学生的成绩均有提高,文、理科学生间的成绩差距明显缩小。雨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其部分功能对文、理科学生的期末成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东启云 《化学教育》2010,31(Z2):238-2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悄然走进了课堂。网络教学有诸多优势,当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从应用的角度谈了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影响网络教学的几点因素,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单媛媛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2,43(23):56-60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构建相应主题的认识模型,提升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进而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化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以电化学主题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构建其认识模型,以期其研究思路和过程对化学学科其他主题的理论和教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先通  高爽  王强 《化学教育》2019,40(23):80-86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认识的重要方式。经观察研究发现,小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明显的注意分散现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分散问题会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科学概念的形成。通过观察小学科学的课堂以及分析小学科学2012-2018年的优质课视频,根据课堂中注意分散的不同现象,划分了注意分散的类型;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负荷理论及注意资源限制理论,剖析了小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分散的原因,提出解决小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分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本研究通过观察一节化学常态课,对比分析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发现: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体现的主体性不明显,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优等生在化学课堂表现出学习的投入程度、专注度都比中等生要高;中等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元认知策略的不足以及畏难情绪大大影响了他们课堂的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大...  相似文献   

19.
吴敏  吴俊明 《化学教育》2006,27(5):62-64
探索了如何在高中化学史拓展课中开展“基于化学史的文理综合教学”,即以化学发展史为载体,采用自由而开放的课堂讨论形式,力求揭示科学的人文性,将科学和人文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方洁 《化学教育》2019,40(23):53-59
以甘肃省兰州市15所普通高中的179名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听评课的目的、态度、内容、方式、制度、组织实施、文化等7个维度深入分析当前高中化学听评课现状。研究发现,兰州市普通高中化学听评课现状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观念层面没有真正意识到听评课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操作层面不会通过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在制度层面缺乏对教师通过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保障引领,组织实施层面忽视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另外个人主义和表面合作的文化不利于教师通过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听评课的7个维度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基于此,学校层面应该重建专业的听评课制度,培育专业的教研文化,组建专业的研究共同体;教师层面应该转变传统的听评课观念,培养课堂教学研究的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