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图象研究物理规律,具有形象直观,物理动态过程清晰等优点.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唐世钧 《工科物理》1998,8(4):36-37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少学时物理课程的特点,认为应在物理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介绍新知识,要强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要重视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习情境的创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物理教师受“题海战术”的影响,教学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出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后的习题讲解分析上,而对它们得出的过程关注不够,无法深切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感悟不到物理的真谛.学生由于满脑子的小球、斜面、木块、子弹、轻杆等抽象的模型,一旦碰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对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社会的联系没有真切的感受,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物理知识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学习情境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些物理学习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思路,期望对物理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习的内容不包括能力,但培养能力却是物理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能力发展的主渠道是物理知识向能力转化.本文先简述物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然后提出由物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途径,分析其理论根据及内涵,为培养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研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不论是物理实验的测量和计算,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还是习题求解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但是,数学只是工具.作为工具用的数学必须与物理现象的内容统一,而且还受到具体的物理条件的制约,所以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Internet中的物理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Internet中的物理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有:综合物理网站、物理期刊网站和物理教学网站,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物理网站和物理期刊网站,利用这些物理站点,可以方便的进行文献检索、物理会议查询,物理教学相关资料的查询和世界各大学物理系的查询;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物理教学学科研的最新进展,文中对各个物理站点的使用方法都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方便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启迪学生思维,将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简单、直观的思维过程,加深对相关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理解,以不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兴孝  辛厚文 《物理》1991,20(12):705-709
在物理学和化学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边缘交叉领域,它既属于物理学又属于化学,然而既非传统的物理学又非传统的化学,为了反映这一领域同两门传统学科的联系和区别,人们把它叫做化学物理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慨略地介绍化学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产生背景,学科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以期引起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简易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易实验,因其仪器简单,学生一看就懂,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仪器本身上,而集中精力研究实验现象;又因其使用操作方法简单,更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及物理原理,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那么神秘,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实验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与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付丽萍 《物理通报》2006,(12):46-48
近几年来“物理文化”一词频繁出现在许多物理专业的媒体上,引起了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应该说“物理文化”一词的广泛使用及其讨论表明了关于研究发展物理学的新动向、新思想;同时也表明物理教育者们开始关注物理教育的现代精神。在此,笔者从物理文化这一词语的内在品质和现实意义入手,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不断改革,教学需要不断改革,课程需要现代化.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通过现代化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已成共识.当前,基础物理课程的现代化成为高等学校大学物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普通物理实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课程现代化的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谈一些初步的想法.普通物理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较,其特点表现在:在实验课中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的媒介除了教材以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作业完成方式是写实验报告;教学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见,…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课程目标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观察力、直觉力、想像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3.
梁俊 《物理通报》2006,(4):33-35
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工具作用.在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要考察考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应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所以人们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基础.但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好数学的同学不一定能学好物理.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学生往往不注意在应用数学知识时,物理公式或规律中包含的物理含义及应用条件,而用纯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或求解物理问题.这样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就会产生许多思维误区.下面笔者就一些教学中常见的相关错误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内也有不少文献对此进行了介绍.概念图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概念图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影响,概念图教学优于传统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在多次全国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笔者都曾指出,我国理科物理教育水平在国际上不低,但理论化、数学化倾向严重,培养出的学生多数实际工作能力不强.1985年南京物理教学讨论会上,对于我国普物教育中几乎全砍去了物性教育的偏向,更尖刻批评为“有理无物”,并明确提出:对物理系绝大多数学生,应将四大力学合并为“理论物理概论”,增设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应用型选修课和计算机课程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990年国家教委在兰州召开了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座谈会,确定了“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各层次院校的物理教…  相似文献   

16.
朱星  林木欣 《物理实验》1997,17(1):26-28
一、高考中物理实验考核的现状与问题众所周知,在大规模考试中组织实验操作考试困难很大,在现有的条件下困难就更大.作为权宜之计,以实验笔试代替操作考试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从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看来,高考中物理实验笔试题有如下主要特占[1,2]:1.有逐年加大实验笔试题比例的趋势,反映出对考查实验能力的重视,但另一方面,绝对分数的增加并不大;2,题型趋于稳定;3.考查日趋全面,涉及实验原理、步骤、仪器使用、器材选择、读数记录、实物图连接、看图改错、数据处理等.由此可见,高考中对实验笔试的考核办法已经成熟和定型,对促…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宇说“物理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应该是与生活、与实验、与应用息息相关,应该是充满时代气息的全新的物理.一句话,应该是活的物理技术物理的生命力在于它可以不断地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汲取营养.因此,技术物理教育要面向实践,要面向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18.
金国钧 《大学物理》1995,14(12):38-41
关于新课程“凝聚态物理学导论”的教学实践金国钧(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08)近年来,我们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中开设凝聚态物理学导论课程.这可以说是一种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更新的尝试.现将课程的由来和一些具体做法作一介绍,以求教于物...  相似文献   

19.
趣味实验     
张久伟  房云恒 《物理实验》2004,24(11):64-64
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是解决物理问题不可缺少的过程,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关键.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现介绍几种课堂以外的、有趣的、简易电池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瑞 《物理实验》1994,14(5):227-228
物理实验在中专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徐瑞(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物理实验在中专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讲授一个新内容、新问题时,总要实验仪器帮助我们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物理上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实验的帮助下,就能很容易地讲解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