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阜宁西园全新世风暴沉积与海岸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阜宁西园地区的“西冈”堤状砂质堆积体,往往被认为是典型的“贝壳砂堤”,实际上,它是由成因不同的两大部分所组成:下部为障壁沙坝主体,其主要部分为风暴沉积,形成于6700—5500 aBP间;上部为海岸沙丘,由风成沙、古土壤序列及丘间泥炭堆积组成,发育于5500 aBP以来,以阜宁西园剖面为代表的障壁沙坝和以建湖庆丰剖面为代表的坝后潟湖,构成了苏北中部平原的沙坝-潟湖体系,沙坝与潟湖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与中全新世以来的海面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演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在对区内几个全新世剖面研究的基础上,证明毛乌素沙漠和共和盆地沙区在最近一万年以来曾有过程度不同的6次固定成壤阶段,腾格里沙漠仅在最佳期被固定成壤。时间上风成砂与砂质古土壤波动交替、承袭穿时,空间上东侵西撤是我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演化的特有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总被引:180,自引:0,他引:180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相似文献   

4.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的沉积地层、软体动物、有孔虫、介形类、孢粉与藻类分析鉴定及~(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剖面上部近5m为全新世地层。本文论论了该地全新世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过程,区分出6个阶段。海面曾发生3次明显的升降变化及数次规模较小的波动,其中中全新世大西洋期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  相似文献   

5.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Ⅰ.沉积构造与古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莆田后石井海岸沙丘岩由三个沙脊组成。本文记述了这些沙脊的形状与沉积构造,并在讨论其成因的基础上重建了古沙丘类型与古风向。本文认为,它们是中全新世末盛行的东北季风吹扬海滩沉积物再堆积所形成的有植被沙丘与风影沙丘,古今风向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省莆田县平海乡后石井村龙虎山的晚全新世海滩岩中5属6种大动物遗骸。这些动物属种多分布于中新世至现代的潮间带与潮下带之交的热带海域。研究结果证实了该区海岸沉积岩是海滩岩,而不是海岸沙丘岩,也证实了海滩岩是热带海岸的海洋产物。海滩岩及其所含化石的研究,将对古气候古地理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早三叠世深水碳酸盐岩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西秦岭东部早三叠世深水碳酸盐岩层序的研究,将其划分为下层段的碳酸盐缓坡型静海细粒沉积和上层段的碳酸盐陡坡型半深海-深海沉积。文中重点对上层段进行了剖析,共综合出5种相组合,它们在垂向上构成4個向上变薄变细的巨旋回,每一个巨旋回代表一次张裂断陷事件后沿断崖陡坡向盆地堆积的沉积柱,记录了西秦岭海槽在早三叠世逐渐裂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非水体系中电沉积金属的可行性,指出溶剂和溶质的选择是在非水体系中能否使金属电沉积的关键,提出了选择溶质、溶剂时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及改善非水体系导电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Na3AlF6-LiF熔盐体系中硅的电沉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3AlF6-LiF体系中硅沉积的电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并分别采用电解沉积和电解精炼方法获得了单质硅. 结果表明: Si(IV)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分步进行, 在有单质硅存在的情况下, 还发生反应Si(IV)+Si=2Si(II); 一般情况下Al的析出电位比Si要负, 但在电极表面Si离子匮乏的情况下, Al会与Si共沉积; 固态电极上恒流电解沉积硅呈颗粒状并与电解质夹杂, 通过分离可以获得单质硅, 所获硅纯度高于99.9%. 电解精炼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可以稳定进行, 阳极电流效率高于95%, 电解精炼硅纯度比直接电沉积硅纯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硫代乙酰胺体系电沉积法制备CdS纳米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film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spread out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lyte of Thioacetamide and cadmium chloride. CdS nanofilm was deposited at the interface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and electrolyt by the method of electrodepositio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n which the nanofilm was prepared of the least crystals and uniform particles could be attained via analytical results of L16(45)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castor oil/hexadecanoll 0.06 mL·cm-2,CdCl2/CH3CSNH2 4 mmol·L-1, cell voltage 5 V, electrodeposition temperature 15 ℃. The effects on the grain size of temperature, surface-active agent, electrodyte concentration, cell voltage and pH become smaller in the series. If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 the movement of molecules of surface-active agent and electrodyte would be faster, thu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ilm would be difficult. The grain size of thinfilm varied with the surface-active agents, however, when the amount of surface-active agents reached a certain value, the grain size would remain unchanged. The higher the electrodyte concentration, the larger the grain size of nanofilm. The surface forms were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If the pH of the electrodyte was higher or lower, nanofilm could not be prepared successfully, thus the pH range should be is 3~6. SEM image of the nanofilm shows the occurance of dendrite. The sucessful preparation of nanofil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surface activre agent due to the nanofilm growth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2.
在以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H)为配位剂的镀液体系中研究了金的电沉积工艺和电结晶行为。循环伏安曲线测试中,在-0.88 V附近出现了金的阴极还原峰,在一定的正向电势扫描区间内没有阳极氧化峰出现。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金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符合三维连续成核生长模式。SEM和AFM观察表明,在DMDMH体系中获得的镀金层比DMH体系获得的镀金层结晶更为细小,平整性更好。XRD测试表明,在两种镀液体系中获得的镀金层都沿着(111)晶面择优生长。DMDMH镀液体系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在新研发的硫酸盐三价铬镀厚铬的镀液体系中,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循环伏安法(CV)对三价铬在铜电极表面的电沉积过程进行研究, 并运用X射线荧光测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Tafel曲线表征铬镀层厚度、形貌、组成、结构、显微硬度及在3.5wt%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中三价铬的沉积过程分两步进行(Cr3+ + e →Cr2+ , Cr2+ + 2e → Cr), 第一步得到1个电子, 受电化学过程和扩散过程共同控制, 第二步得到2个电子, 为扩散控制下的不可逆过程; 该镀层为瘤状纳米晶结构, 镀层中含有少量的铁元素(1.10 wt%), 显微硬度达到789.2 Hv, 镀层在3.5wt% 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Ecorr)为-0.29 V, 腐蚀电流密度(jcorr)为9.26×10-5 A·dm-2.  相似文献   

14.
恒电流暂态法做为研究金属电沉积的有效工具广泛被采用。传统的恒电流暂态法需要用示波器及照相装置,操作较繁。本文利用Model-273恒电势仪和Apple-Ⅱ微机联用完成了恒电流暂态实验,利用该装置可使操作全部自动化,数据的采集、贮存、打印以及超电势与时间之间关系图的绘制全部由计算机完成,不仅操作简便,且精度高。在验证该装置可靠的基础上,本文用其测定了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电沉积的动力学参数。不仅加深了对镁  相似文献   

15.
烟酸对酸性硫酸盐体系铜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溶液A: 0.8 mol•L-1硫酸铜,0.6 mol•L-1硫酸,5.0×10-5 mol•L-1氯离子,1.0×10-4 mol•L-1聚乙二醇的溶液,溶液B:在溶液A中加入2.0×10-2 mol•L-1烟酸,pH为0.5,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玻碳电极上铜的电沉积行为.结果表明,铜的电沉积过程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其电结晶按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烟酸的加入对铜的电沉积具有阻化作用,但不改变铜的电结晶机理.沉积层的X射线衍射表明Cu为面心立方结构,在烟酸存在下沉积层出现(220)高择优取向,这可能是烟酸在Cu(220)晶面上发生强烈吸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将含有氯化金的强酸性水溶液作为水相与Triton X-100、正己醇、正己烷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 并以该微乳液构成电极/反相微乳液电极系统, 利用电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Au镀层.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研究发现, 微乳液中Au(III)的还原为完全不可逆过程, 其电化学反应的阻抗值约为具有相同表观浓度氯化金水溶液体系的5.5倍. SEM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获得的金镀层由纳米Au颗粒组成, 直径为50 nm左右. 所制备的纳米Au修饰电极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其电化学性能优于纯Au电极, 该电极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析氢性能, 在碱性条件对丙三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普通的能斯特方程, 建立了单原子层平衡电势的热力学模型. 据此, 分析了单原子层覆盖度以及电吸附价与欠电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获得了沉积物与衬底之间干涉特性. 并且分析了Bi-Te基体系欠电势沉积热力学特性. 通过对Bi欠电势沉积在几个不同的金属衬底体系的分析阐明了功函数随覆盖度的变化机制. 研究了铋离子的浓度变化对铋的欠电势及覆盖度的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 铋在铂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在整个欠电势范围内具有恒定的电吸附价, 而铋在覆盖了一层碲的铂衬底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其电吸附价随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热力学理论角度对铋在碲覆盖的衬底上导致欠电势负移的特性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以钨丝和铂丝为参比和工作电极,光谱纯石墨棒为辅助电极,在820℃下研究了添加Y2O3和MgO的YF3-LiF熔盐体系中Y^3+和Mg&2+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Y^3+和Mg^2+的析出是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且过程受扩散控制。其反应分别为:Mg^2++2e→Mg;Y^3++3e→Y。随着混合氧化物中Y2O3比例的增大,Y的析出电位向正方向移动,Mg的析出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两者的析出电位差减小,当Y2O3:MgO=4:1时钇离子和镁离子共放电析出。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大气压射频(RF)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TiO2放电体系的发射光谱诊断研究, 分别考察了氧气分压、钛酸四异丙酯(TTIP)分压和输入功率对氧原子谱线相对强度、氩原子激发温度、OH振动温度以及转动温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加, 氧原子谱线相对强度先迅速增加至峰值后缓慢下降, OH振动温度缓慢增加, 而氩原子激发温度和OH转动温度基本不变. 随着TTIP 分压的增加, 氧原子谱线相对强度下降, 氩原子激发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而OH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增加. 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 氧原子谱线相对强度下降, 氩原子激发温度、OH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对取自贵州西部毕节地区,晚二叠世11个可采煤层的13个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发现:海洋来源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极其微弱;来自植物成因的物质来源小于1%;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受陆源影响和控制。煤层与玄武岩稀土元素的∑REE,LREE,HREE,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相似性。∑REE值最高的M12煤层形成于龙潭晚期,而这一时期玄武岩喷发集中于包括毕节地区的贵州西部。认为毕节晚二叠世煤层的稀土元素属于陆源成因沉积,峨眉山玄武岩是煤层稀土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