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还原温度对Fe-Mo催化剂性质及费托(F-T)合成性能的影响。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H2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升高,金属铁晶粒粒径增大,金属铁上的H2吸附量先升后降;催化剂还原度提高,反应态催化剂碳化铁含量递增。催化剂F-T合成性能在280 ℃、1.5 MPa、2 000 h-1、合成气H2/CO比为2.0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反应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提高,催化剂接近稳态时的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C5+)先升后降,而甲烷选择性则先降后升。350 ℃还原催化剂具有最佳F-T合成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2.
钯系双金属催化剂的及其表面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系列Fe/Mo原子比不同的Fe-Mo系催化剂,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制苯甲醛的活性和选择性,采用XRD、比表面积测量、SEM、XPS、UVDRS等测试技术,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中不生成固溶体,当 Fe/Mo原子比低于0.67时,催化剂为MoO_3和Fe_2(MoO_4)_3两相组成,当Fe/Mo原子比高于0.67时,物相为Fe_2O_3和Fe_2(MoO_4)_3,在催化剂表面上,Mo以 Mo~(6+)价态存在,并含有少量由于失氧而产生的 Fe~(2+)离子,当催化剂中Fe/Mo原子比为0.29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最好,比表面积也较大,对影响该系列催化剂性能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颖  台睿  刘跃 《化学教育》2015,36(6):1-10
深入讨论了晶体场与材料磁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且给出了必要的数学推导。内容包括晶体场与轨道磁矩湮灭、磁各向异性的关系,以及通过波谱数据与磁学测量求晶体场参数。  相似文献   

5.
钯系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浸渍液的浓度和酸度,浸渍时间,竞争吸附剂对金属离子在Al_2O_3上分布的影响。制得了Pd呈不同分布的Pd-Al_2O_3催化剂,和金属呈不同分布的Pd-Pt-Al_2O_3,Pd-Co-Al_2O_3,Pd-Ni-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用光学照相和EDX表征了催化剂上金属的分布。用TEM法测定Pd-Al_2O_3催化剂金属粒度的结果表明,Pd在Al_2O_3上分布的形式不同,其粒度也不同,其粒度次序为:蛋黄型>蛋白型>蛋壳型>均匀型。而该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次序为:蛋白型>蛋黄型>蛋壳型>均匀型。双金属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也与金属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C_(60)系列化合物的NMR谱、磁化率、磁性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原位穆斯堡尔谱和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Fe-Mo/SiO_2催化剂在还原、碳化和反应中的物相及费-托合成(F-T)反应性。富钼的Fe-Mo/SiO_2催化剂在550℃H_2中还原生成Fe-Mo合金,该合金在300℃合成气中碳化转化为Fe-Mo碳化物,是F-T反应中的主要物相。该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其选择性体现了铁和钼的平均性质。富铁的Fe-Mo/SiO_2催化剂在550℃H_2中还原主要生成Fe~(2+),还有Fe-Mo合金和α-Fe,碳化时大部分转化为Fe~(3+),在F-T反应中的主要物相为Fe~(2+)及碳化铁,该催化剂的活性很低,其选择性类似于Fe-Mo/SiO_2。  相似文献   

8.
载体预处理对贵金属铂系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储伟  张涛  魏强  孙孝英 《合成化学》2000,8(5):428-430
载体在4个预定温度下进行了预处理,用湿式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铝担载铂系催化剂,应用TPR,H2-TPD,XRD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明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室温~850C),贵金属铂系催化剂分散度提高,活性中心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土磁学性质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对陕西渭南黄土剖面古土壤层位S8和黄土层位L8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中国黄土和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是次要矿物,对剩余磁性贡献较小。磁性质不稳定的磁赤铁矿存在于黄土和古土壤中。但不影响剩磁稳定性。稳定的天然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而不是赤铁矿。磁性矿物的粒度是以准单畴(PSD)为主。古土壤到黄土之间过渡带磁性矿物的矫顽力、剩磁矫顽力和饱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为渐变过程。这一过渡带记录的气候由温暖逐渐变为干冷。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条件对非晶态Fe-Mo合金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RD、SEM和XPS等手段研究了电解液中x(Mo)(Mo在Mo+Fe中的摩尔分数)、电流密度及温度变化对电沉积非晶态Fe-Mo合金的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溶液中主要含有FeSO4、Na2MoO4、H3Cit和NaCl,pH值3~5.当x(Mo)大于50%,电流密度高于25mA/cm2,温度低于40℃时有利于形成非晶态结构.合金沉积层的表面呈颗粒状且有微裂纹,表面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形成含低价Mo的有色氧化物表面膜.非晶Fe-Mo合金沉积层在3%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纯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研磨法(CM型)和结晶沉淀反应法(MG-2型)制备的2种乙烯聚合钛系载体催化剂。CM型催化剂含钛3.4% ̄4.0%,三价钛占总钛含量15% ̄25%,比表面积为130m^2/g,催化剂活性为9.20kgPE/gTi·h聚合反应衰减快。MG-2型催化剂含钛7.0% ̄8.0%,三价钛占总钛含量55% ̄69%,比表面积为78m^2/g,催化活性为4.45kg PE/(g Ti·h),聚合反应衰减慢,  相似文献   

12.
分数维法对V系催化剂表面的纹理及催化性质的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以分形理论及萘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钒系催化剂为样本,通过改变K_2SO_4、P_2O_5助剂含量,研究了多相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分数维D随助剂的含量发生变化,D在极大值时邻苯二甲酸酐的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外加直流电磁场, 采用KBH4还原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一维Fe-B非晶态合金纳米线,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产物的结构、组成和形貌. 结果表明, 在直流电磁场的作用下得到了Fe-B非晶态合金纳米线, 所得样品的直径在50-80 nm之间, 长度达到数微米. 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其磁学性质, 发现外加磁场的引入会显著影响Fe-B非晶态合金的磁学性质. 随着引入磁场强度的增强, 所得样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明显区别于未引入磁场制备的Fe-B非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14.
非晶Co-Pt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流电沉积方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在室温下成功制备出一维非晶态Co-Pt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 SEM和TEM分析表明:纳米线长度均约10 μm,直径35 nm;纳米线在阳极氧化铝模板孔内互相平行. XRD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线为非晶态结构,经过700 ℃退火处理后则转变为面心立方(FCC)多晶结构. 采用VSM(振动样品磁强计)对退火处理前后样品的矫顽力和剩磁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加磁场与纳米线平行时,非晶态Co-Pt合金纳米线的矫顽力高达1700 Oe,剩磁比为0.83,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而退火处理则使其优秀的磁学性质消失. 退火前后不同的磁学性质源于其不同的微观结构. 非晶态的Co-Pt合金纳米线由于无磁晶各向异性竞争,进而使得由纳米线一维形态引起的形状各向异性起主导作用,使其显示了很好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而多晶样品由于磁晶各向异性与形状各向异性竞争,导致矫顽力和剩磁比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5.
钯系催化剂的氨中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CO常压气相偶联合成草酸酯反应体系中在不同氨含量下P\r\nd系催化剂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氨含量的增加,催\r\n化剂活性降低的速率加快,氨含量不超过0.54%时,仅引起催化剂活\r\n性下降,但不会造成催化剂完全失活;当氨含量达1.16%时,催化剂\r\n活性随反应时间迅速下降,直至完全失活.同时,观测了催化剂氨中毒\r\n的不可逆性.利用XPS和TEM表征手段探讨了Pd系催化剂氨中毒机理,并\r\n分析了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催化剂氨中毒不可逆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YANG Fu 《催化学报》2002,23(3):195-19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consumption of fuels has been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 The emission of tail gas becomes greater and greater, and the air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serious[1,2].  相似文献   

17.
镍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作为一类以镍为主要活性组分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价格低廉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化合物脱硫、硼氢化物水解和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氧化等方面。本文概述了镍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结构特点,综述了镍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重点总结金属助剂、载体、制备方法对镍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并对镍系非晶态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氧化态和硫化态的Fe-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进行了Mossbauer谱学的研究。催化剂样品主要含有Fe_2(MoO_4)_3和α-FeOOH。负载于γ-AlOOH后,Mossbauer谱产生明显变化。硫化后,得到Fe_(1-x)S的磁分裂谱,并在中间部分叠加了一个δ=0.35mm/s,△=0.78mm/s的双峰。由于这组双峰的出现是以Mo的存在为条件,并伴随着噻吩加氢脱硫明显的催化活性的出现,故说明存在着(Fe-Mo-S)活性相。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两种稀土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n_7(OH)_8(HOCH_2COO)_8(H_2O)_3]·Cl_5·3H_2O}_n(Ln=Gd(1),Dy(2))。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在低温下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在3 K、7 T时磁熵变值高达44.4 J/(kg·K),化合物2在不加直流场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表明化合物2具有缓慢弛豫的性质。此外,粉末衍射结果发现,化合物1和2具有非常高的化学稳定性,其可稳定存在于pH值1~14的水溶液及沸水中。结果表明,稀土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低温磁制冷方面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