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周期运动超出视觉停留范围时,直接观测周期运动(如转动、振动)就较为困难.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采集处理,既不直观,价格又不菲.为此,设计了周期运动观测实验仪.该仪器利用锁相成像观测法观测周期运动的物体,设置光源闪烁频率与周期运动频率一致,当光源开启时间足够短时,即可获得锁相状态下物体的准静态图像.  相似文献   

2.
由LED光源、传光光纤、探头、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组成颜色系统,用计算机获得被测物体表面颜色图像并应用LabVIEW软件来识别点颜色的RGB值.光源为多个探头提供光,且多根传光光纤共用1台数码相机,实现少数终端情况下同时对大面积物体或多个物体的表面颜色进行多点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光和色     
光和色谢萍荪(广州市无线电中专510610)1物体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物体呈不同的颜色,物体的颜色分为三类,即体色、表面色、干涉色.(不包括从光源直接呈现的颜色).当光照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同时有一部分光透进物体内部.对于不透明的物体,...  相似文献   

4.
蔡云良  李季平 《光学学报》1995,15(4):58-462
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物体三维位移场的全息干涉计量新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小平面反射镜贴于被测物体的表面,用三束呈空间分布的发散光波,在干版的三个不同区域或同一部位,记录被测物体的三个独立的双曝光干涉图。这些干涉图被由小平面反射镜运动造成的参考光虚点光源的位移所调制。基于对这种调制的理论分析,导出计算参考光虚点光源和被测物体三维位移的二个线性方程组。  相似文献   

5.
罗艺华 《物理实验》1998,18(1):38-38
在原子物理实验中,对塞曼效应的观测用高压光谱管作光源是因它具有分裂清晰,易于观测的优点.但由于高压光谱管价格高,购买不便,给光源的获得带来一定的困难.能否用其它光源代替它?我用市售SW日光台灯作为光源,对塞曼分裂作了仔细的观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以Hg546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测日食时刻日-地空间发生的异常物理现象,本工作采用了观测Ne放电管光源的Ne光谱变化的方法,观测结果表明,日食对Ne光谱的强度产生影响,越接近食甚时刻,Ne光谱强度越弱。  相似文献   

7.
触觉传感器有一个光电元件列阵,上面覆盏着一个弹性膜片,膜片有一露暴表面,用来与物体接触。来自光源的光由端接在光电元件上的光纤传到每个光电元件,从光电元件反射出的光通过光纤传输到光处理机。每当一个物体与上述光电元件的膜片表面接触时,处理机就传感从环境电平接收到的光变化。  相似文献   

8.
当光辐射到物体上,由于动量的传递,光对被辐射物体施加力.采用光纤将激光束投射到水中的聚苯乙烯球上,已知光源功率及功率分布、微粒的平衡位置,可直接计算出微粒在当前物理环境下受到的光辐射压力.  相似文献   

9.
能见度一般为人眼视觉能够观测目标物的最大估计水平距离。能见度的观测和预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污染分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现有的能见度观测方法主要分为散射式与透射式。其中数字摄像式能见度观测方法最贴近能见度定义,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字图像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但在利用数字摄像进行夜间能见度观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天气背景光、光源灰度等影响从而造成能见度测量不稳定,观测结果精度低、观测范围较小。已知利用双光源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能见度的测量精度,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使用白光源的角度来解决能见度的测量不稳定问题。本文从准单色光源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在可见光范围内对不同频段光源的穿透能力进行特性分析。在已有的双光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实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对能见度的高精度、大范围观测。通过设计恒温双光源,消除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光强的影响;恒压恒流模块保证双光源光强一致性;利用积分球保证光强的均匀性;根据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选用双色光源实现高精度、大范围能见度的有效测量。在恒温双色光源的能见度观测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光源的一致性达到0.99,能见度不好时,蓝光到达相机的光强弱,红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晴天时夜间能见度良好,蓝光透射率差值大,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双光源为蓝光的标准差36.90,蓝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当观测极限为15 000 m时,进行1个月的实验观测,通过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能够很好的在能见度观测极限范围内进行准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不需配置冷光源,且其光学端都与被观察物体相接触的内窥镜。详述了其工作原理、光学系统、集光系统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能见度一般为人眼视觉能够观测目标物的最大估计水平距离。能见度的观测和预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污染分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现有的能见度观测方法主要分为散射式与透射式。其中数字摄像式能见度观测方法最贴近能见度定义,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字图像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但在利用数字摄像进行夜间能见度观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天气背景光、光源灰度等影响从而造成能见度测量不稳定,观测结果精度低、观测范围较小。已知利用双光源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能见度的测量精度,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使用白光源的角度来解决能见度的测量不稳定问题。本文从准单色光源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在可见光范围内对不同频段光源的穿透能力进行特性分析。在已有的双光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实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对能见度的高精度、大范围观测。通过设计恒温双光源,消除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光强的影响;恒压恒流模块保证双光源光强一致性;利用积分球保证光强的均匀性;根据不同频段光源对能见度的穿透能力不同,选用双色光源实现高精度、大范围能见度的有效测量。在恒温双色光源的能见度观测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光源的一致性达到0.99,能见度不好时,蓝光到达相机的光强弱,红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晴天时夜间能见度良好,蓝光透射率差值大,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双光源为蓝光的标准差36.90,蓝光的测量结果接近真值。当观测极限为15 000 m时,进行1个月的实验观测,通过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恒温双色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方法能够很好的在能见度观测极限范围内进行准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专工科通用物理教材下册 P143页对光源给予这样的定义 ,“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见物理第三版下册 )笔者认为如此定义光源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 ,能够发光的物体与发光的物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如 ,物体能够做功与物体做功 ,分别描述了物体两种不同的运动状  相似文献   

13.
1影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若光源发光面较大,每个发光点都在物体的后方形成影区,这些影区重叠部分是先完全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叫做本影(见图1).本影周围部分光源照射不到的半明半暗区域叫半影.而图中3区好像也是本影,其实那里也能得到一部分光的照射,并不是真本影叫做伪本影.太阳是一个很大的发光体,地球及地球的卫星--月球都是不发光体,在地球及月球的背后都有本影、半影及伪本影.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本身还在自转.它们共同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激光打标BIV(build-in vision)系统称为同轴内部观测系统,其特点是在激光器运行的同时进行在线同轴观测,主要应用于激光系统的光路中进行观测、调整,抓取目标实施激光打标、刻划等过程。要开展BIV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照明光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是决定着BIV系统好坏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目标是以合适的方式将光线投射到被测物体上,突出被测特征部分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5.
在塞曼效应实验中,有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对观测效果很有影响,值得注意。 1.光源的放置照射到法布里-泊洛标准具上不同角度的平行光,是扩展面光源置于透镜焦平面处得到的(在光源前加一毛玻璃)。但是,这种方法会由于毛玻璃向各方向的散射白白损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代替人眼对物体表面的颜色进行信息检测,设计了LED光源手持式分光测色仪。首先,通过计算不同测量波长分布和分辨率在标准光源照射下的三刺激值,比较它们的相对误差,选取了波长分布为400~700 nm、分辨率为10 nm作为光源的主要设计参数。接着,对照明光源进行研究,通过对卤钨灯、脉冲氙灯与LED光源的均匀色空间坐标进行对比,选取了LED光源作为仪器的照明光源。然后,讨论了不同照明和观测条件及人眼观测颜色的差异,选取以45°方向照明、0°方向接收作为照明和观测条件。最后,进行了照明系统设计和总体结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测色仪目标中心位置的最大光照强度为9.91×10~(-3) lm/mm~2,平均照度为7.06×10~(-3) lm/mm~2,基本满足了手持式分光测色仪精度较高、轻小型化、光照充足且均匀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伟民 《物理通报》2012,(8):99-100
光源定义内涵的核心是"发光的物体",而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光源定义中,对物体发光条件的限制又不尽相同,笔者旨在说明这些限制条件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球扩展光源模型的物体三维形状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英利  马颂德 《光学学报》1998,18(10):336-1341
计算机视觉中传统的物体三维形状恢复方法大都基于光源是无穷远点光源的假设,如由单幅图像恢复三维形状(shapefromshading)光度立体视觉(photometricstereo)方法等。实际环境中的光源往往不能满足这个假设,因此大大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加实用的球扩光源模型,并推导出此光源下反射物体表面的反射图,此模型在三维坐标系中描述了球光源位置,亮度,漫反射物体表面反射度与  相似文献   

19.
在粗糙表面上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振动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实时观测振动物体的全息干涉图形,采用覆盖铝箔的喇叭作为振动物体,利用铝箔原有未经特殊处理表面反射的漫反射光成像,并用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iquid crystal-sparial lightmodulator,LC-SLM)作为全息记录载体,来实现振动测量。实验中采用时间平均干涉测量法,得到了不同振动频率下物体的干涉图形。同时在连续改变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物体振动全息干涉图形的变化过程,即近实时的全息干涉图形。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计光学的无透镜鬼成像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明辉  魏青  沈夏  刘永峰  刘红林  韩申生 《光学学报》2007,27(10):1858-1866
作为量子信息领域分支的鬼成像,由于物体的像将出现在不包含物体的光路上的特点,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引人入胜。一度认为,只有基于纠缠态双光子的纠缠光源,才能实现鬼成像;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典热光场也能实现这一过程。从经典统计光学入手,建立了热光场的数值模型,模拟符合热光特性的光场变化、光场传播、以及物体透射函数对热光场的调制,进而从光强度起伏的关联函数中,分别重现振幅型物体和纯相位型物体的傅里叶变换图像;通过与真实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统计光学原理的该数值模型所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真实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