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和叠加;最后,以叠加道作为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反射进行层位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在地震反射上的一致性,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中的争论及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 ,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 ,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 ,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 ,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换波地震剖面的解释过程中转换横波的合成记录标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即将纵横波声波测井曲线相加,得到伪转换波声波测井,从而得到伪转换波反射系数,再用常规的制作合成记录的手段制作转换波合成记录,可以得到时间准确、振幅特征近似准确的结果.该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制作方法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混合采集由于单炮间的激发间隔远小于常规采集情况,具有采集周期短、作业成本低的优点,近年来,该项技术得到许多学者和石油公司的青睐;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特殊观测系统的采集质量受波场分离因素的制约,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但对于三维多震源混合采集数据波场分离仍面临精度的制约。首先阐述了三维多震源混合采集的观测系统;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将稀疏反演方法应用于三维混采数据分离,建立了相应的公式;并使用该分离方法对模拟的混合数据进行波场分离,得到了满意的分离结果。通过对模拟数据的计算,验证了三维多震源混合采集数据波场分离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多震源地震压力波的格子Boltzmann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一种新的用于模拟地震压力波的格子Boltzmann模型. 使用压力分布函数的Chapman Enskog展开和多重尺度技术, 给出满足地震压力波方程要求的高阶矩以及简单的平衡态分布函数表达式. 利用这个模型, 模拟了多震源引起的地震压力波运动, 数值结果可以同差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基于波动理论和Berkhout的反馈模型,可通过反馈回路的物理系统产生包括多次波的地震记录,并可表示为一组第二类积分方程。首先通过原始记录与一次波的初始估计值(可以是炮记录本身)的空间褶积预测多次波,再用最小能量准则反演求得的表层算子的逆来标定多次波,最后从原始记录中将多次波消除。整个预测过程无须知道宏观速度场,增强了预测方法的适应性。为更好地消除表层多次波,应采用迭代反演的方法。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表层多次波有较好的压制作用,一般只需2~3次迭代即可。其处理效果要优于拉冬变换法,对100炮左右的常规数据来说,一次迭代一般需要30min左右。  相似文献   

8.
海上多波勘探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方法。作者针对海上多波资料处理问题 ,研究并建立了一套海上多波资料处理方法和软件。经海上多波资料处理应用 ,证明了方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超对称多重三波相互作用模型,并给出了其量子完全可积性的直接证明.  相似文献   

10.
柔性测量臂运动学建模及参数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局部指数积模型,建立了6自由度参数的运动学模型,克服了传统D-H模型只有4自由度参数的缺点,考虑了沿Y轴平移和绕Y轴旋转2个自由度运动学参数的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单点测量值的标准差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全局寻优,避免了最小二乘法在求导和求逆时产生的较大计算误差,从而优化出运动学参数的标定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模型及新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可以将柔性测量臂X、Y、Z轴的重复性精度分别提高95.91%、96.42%和96.10%.  相似文献   

11.
用于软件开发的每种开发工具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本文讨论了当前软件开发中常用开发工具混合编程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混合编程时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通过不同编程语言间的混合编程,解决了不同开发语言间代码重用问题,实现了软件开发中窗体重用技术,充分发挥了各种开发工具在软件设计中的优势,提高了软件开发的生产率。最后,给出了在软件开发中进行混合编程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2.
兰尕背斜带处于塔河油田南部,具有发育非背斜圈闭的条件,勘探程度较低,适用于宽带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作者介绍了宽带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反演流程,并在兰尕地区首次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进行了储层预测,反演过程中运用了9口井进行约束.将反演结果与井真实情况相对比,上油组、中油组与钻井、测井解释储层吻合较好,下油组顶面吻合较好,内部及底部与钻井有一定差异.根据反演结果圈定了砂体发育带,确定了岩性圈闭,并最终落实了钻井目标.该方法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和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以及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潜山油藏一般具有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 ,在计算地质储量时很难求准、求精储集层厚度。作者针对埕北古 10 0潜山古生代地层垂向保留少、横向变化大、井间又难于对比的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建立地质模型 ,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 ,准确标定潜山储集层 ,利用地震资料横向密集和连续的优势 ,应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 ,比较好地求取了储量计算范围内的潜山储集层厚度 ,为储量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提取井旁地震道的子波,形成了合成记录,对层位进行标定以及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绝对波阻抗剖面转换成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顶面(T3u1)向下提取不同时间的平均波阻抗值和最大波阻抗值,并由此圈定出砂体发育带,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复杂断块地区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较之其它储层预测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及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养老保险模式经历了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的改革过程。文章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倒U型曲线假说的三个阶段,比较欧洲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的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的必然转折,并企图预测下一次转折的时间和方式,同时对转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VB与Matlab混合编程的七种方法,利用动态链接库DLL技术与Active技术实现VB对Matlab的调用,将Matlab强大的计算处理绘图功能与VB的可视化界面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了磁化曲线建模与数值计算软件,简化了编程过程.该软件在电机与拖动课程磁路计算环节中成功应用,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同时,为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电机与拖动教学,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MS办公软件的服务器对象模型,说明了BCB中服务器组件的封装模型以及服务器组件的调用机制,总结了BCB环境中通过服务器封装类和OLE调用服务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而实现了一个可视化的客户软件的辅助编程工具,利用此工具可直接生成调用Word服务器时所需要的C 程序源代码,减轻了此类客户服务程序设计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李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78-7082
设计并实现了水箱水位的云模型控制系统。以A3000过程控制系统的现场部分为硬件平台,软件采用VB与Matlab的混合编程,组态王采集数据及数据显示。数据传输方式采用DDE通讯技术。验证了云模型控制器在没有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的控制效果,验证了云模型控制器的鲁棒性。实验结果对云模型的理论研究以及工业控制现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本探讨了描述地震剖面层状连续构造的一种特征抽取方法。其特点是利用横向构造连续性的限制条件同时对多道等价强反射系数进行估计。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在进行计算时,选择某些集团重心位置作为迭代过程中的等价强反射层位置。在人工合成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讨论了用多道等价强反射系数作为特征来描述地震剖面层状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