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朝焕 《应用声学》1986,5(4):53-53
1986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国际会议(WASSP-86)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胜利召开.本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IEEE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学会(ASSp society)合办.到会代表近200人.在开幕式上,中方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侯自强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ASSP学会主席Crystal博士,以及美方会议主席Dixon博士先后作了发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在人大会堂接见了部分参加会议的中外科学家,并合影留念. 会议共录取论文139篇.其中有美国、法国、英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等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主楼229会议室召开了2002年度声学学报优秀论文评选会。会议由声学学报主编、声学学报最佳论文评委会主任马大猷院士主持,到会的评委会委员有马大猷、应崇福、侯朝焕、李启虎、张仁和、诸国桢、杨锦刚。其他评委委员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给出了意见。中国声学学会罗燕、声学学报编辑部籍顺心、  相似文献   

3.
声学消息     
美国电工和电子协会IEEE声学语言和信号处理学会ASSP将于1986年4月8—1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会议,会议范围主要为:数字信号处理;谱估计和参数模型; 录放声和电声学;语言处理; 水声学、雷达和其它应用;图象处理; 信号处理中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它如对残废人、图象通信、语言产生、非损探测、医学、信息等方面的信号处理也在内.  相似文献   

4.
2003年IEEE声学、语音和信号处理国际会议(简称ICASSP03)原定于2003年4月6日至1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科院声学所侯朝焕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为ICASSP03会议的副主席。该会议自1976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今年是第28届,会议规模很大,IBEE称该会议是IEEE信号处理学会的“旗舰(flagship)”式会议。ICASSP03会议资料显示,今年投稿为2400多篇,录用了1200多篇,录用率与前几年持平,约50%。由于《声学学报》、《信号处理》等刊物早在2001年就广而告知,今年中国大陆的有关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5.
罗燕 《声学学报》2008,33(2):192
中国声学学会京、津地区理事扩大会议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科院资深院士、名誉理事长应崇福先生出席了会议,名誉理事长张仁和院士、名誉理事长侯朝焕院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陈通  宗健 《应用声学》1992,11(4):49-49
国际声学大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纯粹与应用物理国际联盟中国际声学委员会主办的学术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第十四届国际声学大会将于1992年9月3日到10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召开。由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具体组织。国际声学大会是国际声学界最重要和规模最大的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声学各个领域的学术交流,同时举办声学仪器和设备的国际展览会。 目前,国外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0人报名,论文正在收集中。国内约有4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7.
李启虎 《应用声学》1990,9(5):46-46
第15届国际声学、语言、信号处理会议于1990年4月3日至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会议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注册代表共1604名。会议收到的论文共1519篇,被接收的共752篇(其中360篇以大字报形式在会议上交流)。 从大陆去的我国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所、自动化所、北京大学、航天部、东南大学等单位,研究的领域包括水声学,语音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图象处理。来自台湾、香港及旅美访问学者及研究生也有多人参加。会议期间,到会的中国代表曾有过一次愉快的聚会,交流学术心得,畅叙友情,彼此之间增加了了解。  相似文献   

8.
《应用声学》2007,26(1):64+45-64+45
中国声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厦门召开。共有43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这是我国声学界几代人共同参与的一次会议。参加人数为近年来国内声学会议之最。马大猷、应崇福、张仁和、侯朝焕、杨士莪、马远良、吴硕贤7位院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声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8日-10月22日在厦门召开。共有43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马大猷院士、应崇福院士、张仁和院士、侯朝焕院士、杨士莪院士、马远良院士、吴硕贤院士等参加了会议。根据中国声学学会的章程,参加会议的中国声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审议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审  相似文献   

10.
李启虎 《应用声学》1987,6(4):53-44
今年4月6日至9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Dallas市召开了1987年的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国际会议(ICASSP). 这次会议的应征论文约1200篇,被会议接受并发表的有600篇左右,据会议组织者统计,在应征论文中约有半数的论文来自美国国外.会议的主题包括下面七项内容:多维信号处理;谱估计和模式化;电声;数  相似文献   

11.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89,8(4):48-48
由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语言图像通信专业委员会,ASSP北京分部联合主办的“语言、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拟在1989年11月左右在北京召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分析与合成,语言识别,语言感知,语言编码,语言增强,听觉和听力学,音乐声学;图像和图形处理,图像识别,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增强,文字编码,文字识别;通讯中的信号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声学学会理事换届会议暨'98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1998年9月17日至22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53名代表出席了此次胜会,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马大酞院士、应崇福院士也出席了会议.侯朝焕院士主持会议开幕式。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关定华、程明昆和刘村友三位教授?..  相似文献   

13.
声学消息     
第五届国际理论与计算声学会召开 第五届国际理论与计算声学会议(ICTCA)于今年5月21日~ 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其中有70多位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中方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所长李启虎教授担任,美方主席由美籍华裔科学家尚尔昌教授担任。 大会收到的论文中,国内代表的论文有60多篇,美国代表的论文40多篇。这些论文集中讨论了计算与理论声学、海洋声学、非线性声学、超声学、声层析、浅海环境声学、声传播和建模、反演理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声学》2012,(4):248+255+293+302+307
2012香港国际声学大会暨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在香港成功召开2012年5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声学学会、美国声学学会、香港声学学会和西太平洋声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ACOUSTICS 2012 HONG KONG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它是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美国声学学  相似文献   

15.
1会议概况 2005年,有三个与X射线光谱分析紧密相关的国际会议召开,他们分别是国际NAMALS 8、IRRMA 6和TXRF 2005会议.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三个会议,从中也了解到目前国际X射线光谱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94,12(1):47-48
由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语音图象通信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由电子工业部西南通信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语音图象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于今年九月分四日在四川省南坪县召开.首先由会议主席电子工业部西南通信研究所所长刘村友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侯朝焕研究员发表讲话.开幕式上最后由刘村友教授做题为“通信保护动向趋势”的大会报告,这个报告概括了当今国际上通信保护的主要问题,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与欢迎,并进行了讨论,对通讯保护这一研究领域加深了认…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六届国际非线性声学会议(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Nonlinear Acoustics,简称16thISNA)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举行。来自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约3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俄罗斯160人,美国32人,法国16人,日本11人,德国9人,英国7人,瑞典7人,….等等;中国代表有3人,他们是南京大学龚秀芬教授和王耀俊教授,江西吉安师范学院李化茂教授。ISNA是由国际非线性声学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自1968年以来已举办了16次,在声学和非线性声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本届会议由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组织和承办。会议  相似文献   

18.
齐士钤 《应用声学》1990,9(2):48-48
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科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于1989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语音图象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在开幕式上,首先由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张家騄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声学学会马大猷名誉理事长、关定华理事长,信号处理学会袁保宗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学院朱祥华副院长等先后讲话。 会议共收到论文133篇。大会报告共三篇:张家騄研究员的“人机言语通讯国际现状及发展”,袁保宗教授的“三维计算机视觉”,刘村友教授的“现代语言通信网”。这三篇报告反映了言语工程、图象处理和语言  相似文献   

19.
声学消息     
第14届国际声学会议于1992年9月3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人数约750人,其中半数来自中国(包括台湾)。中国是东道国又是最大人口国,参加的人数多是当然的,由于来自中国的论文多,其中的1/3只好以大字报的形式发表。与会者遍及五大洲,来自欧洲者近150人,来自日本者约100人,来自亚洲其他国家者10多人,来自北美洲者约80人(主要来自美国),来自澳洲和南美洲者各约10人,2人来自非洲。在这次大会上,参加者中有10多人曾参加过第1届国际声学会议,该会在39年前于荷兰召开,对这些声学界的先驱者能参加这次大会是一件可庆贺的事。  相似文献   

20.
国际标准化组织声学技术委员建筑声学分委员会(ISO/TC43/SC2)第七届会议于1982年4月2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前后(4月26日至30日)各工作组召开了工作组会议.我国标准化协会派出由李沛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车世光(清华大学)同志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