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Deans在1968年提出利用控制压力平衡的无阀柱切换技术以来,有不少人试图将普通商品气相色谱仪改装成二维气相色谱系统,Schomburg和Deans阐述了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的优越性。我们将两台国产气相色谱仪改装成这种二维气相色谱系统,具有对被测组份的中心切割、痕量组份的富集及对重组份的反吹三种功能。本系统具有双柱箱、双氢焰检测器,柱Ⅰ和柱Ⅱ皆为填充柱,两柱之间安装有能快速降温和升温的中间捕集器,利用三通电磁阀、气阻管和歧路块来控制流路Ⅰ和Ⅱ中的载气流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溶剂或单体中微量杂质分析方法,在SP-2305E型色谱仪上设计了二维气相色谱流程,采用在线微型六通阀进行流路切换,用微型中间陷阱进行“再进样”。用自制石墨化碳黑毛细管柱和不同极性的填充预柱,对氯甲烷中微量杂质进行了分离和定性。  相似文献   

3.
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维气相色谱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析能力,而与飞行时间质谱的联用更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介绍了二维气相色谱的原理、优越性及不足,以及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技术进展。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各行业特别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展望了二维气相色谱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二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汽油中甲缩醛含量的方法。利用非极性填充预柱将汽油中沸点大于正己烷的重组分反吹放空,轻组分和甲缩醛经一个装填有Carbowax-1500[15%(m/m)]固定相的色谱柱分离分析。甲缩醛的质量浓度在0.040~80.0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mg·L-1。方法用于汽油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102%~11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28%~0.91%之间。  相似文献   

5.
英品 《色谱》1984,1(1):31-31
二维色谱(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是最常见的一种多维色谱(multi-dim.chroma-togr.),系指在第一种色谱条件下未被分开的溜分经第二种色谱系统完全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所以偶而也有人称为二次色谱(two-step chromatogr.)。顾名思义,多维色谱则是采用多种色谱系统实现满意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继文  李薇  王川 《色谱》2009,27(3):346-350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技术(Deans Switch)和常见的商品毛细管柱HP-5 (30 m×0.32 mm×0.25 μm)和Rtx-TCEP (30 m×0.25 mm×0.4 μm),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车用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的二维气相色谱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汽油中0~5%的苯和0~20%的甲苯,两者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9;标准样品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车用汽油实际样品中苯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8%之间。车用汽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和SH/T 0713-2002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该方法是车用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的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彦  徐董育  林浩学  陈晓燕  陈泽勇 《色谱》2014,32(6):662-665
建立了一种采用填充柱切割-反吹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汽油中酯类化合物(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的方法。利用非极性填充预柱将汽油中沸点低于正辛烷的轻组分保留进入分析柱,重组分反吹放空,轻组分和酯类化合物经一个装填有强极性固定相的色谱柱分离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3种酯类化合物在50~50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9、1.00000和0.99995,标准样品6次重复性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回收率在98.7%~107.9%之间,方法检出限(S/N=3)为5 mg/L。该方法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具有操作简单,准确高效的特点,是汽油中酯类化合物测定的理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在阅读有关气相色谱方面的书时遇到一些困难,特向贵刊请教。问题是:对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这个概念,各种版本的教课书有不同的定义。如有的书是这样定义  相似文献   

9.
丁坤  吴大朋  关亚风 《色谱》2010,28(12):1117-1122
二维液相色谱具有峰容量大、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两种分离模式的转换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特殊接口来完成,接口是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核心,也是限制二维液相色谱应用的瓶颈;两种流动相不互溶时,接口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二维液相色谱接口技术近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总结。引用文献51篇。  相似文献   

10.
董林  许禄 《分析化学》2004,32(6):741-746
利用渐进因子分析方法(EFA)和固定尺寸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方法(FSMWEFA)与局部正交投影方法(LOPA)相结合,用于模拟的HPLC—DAD二维数据解析。通过比较谱峰部分重叠、光谱完全重叠、色谱拖尾3种情况的结果显示,在谱峰部分重叠和色谱拖尾两种情况下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好的解析重叠峰。但是在光谱完全重叠时,前一种方法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后一种方法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枳壳(Iyychyueh)是常用中药材之一,是芸香科植物(Rutaceae)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酸橙(Citrus aurantium L.)、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或玳玳花(Citrus、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等近成熟的果实,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等作用。药用一般以酸橙枳壳(Fructus citriaurantii)为正品,本工作所用枳壳为湘枳  相似文献   

13.
以色谱动力学角度推导出微填充柱-毛细管柱二维气相色谱系统流出曲线一级矩及二级中心矩的表达式,并据此讨论了柱温、柱间分流比等条件对保留时间及峰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柱间分流是主毛细管柱与预微填充柱之间联系的纽带,分流比是影响峰特征的重要因素,预柱条件的改变对二维气相色谱保留时间及峰扩展的影响较小。双柱条件对峰特征的影响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在合成氨厂,合成塔进出口工艺气全组分(NH3,He,Ar,N2等)的分析都采用气相色谱法[1,2]。这种方法需在两台仪器上两次进样(双机、双阀、双柱),操作繁琐费时。我们[3]曾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两根色谱柱通过两个六通阀相连,在一台色谱仪上完成分析(单机、双阀、双柱),减少了仪器费用,无需H2SO4吸收,提高了分析精度。若用一个十通阀代替两个六通阀(单机、单阀、双柱),可进一步简化操作[4,5]。我们在实际控制分析中进行了试验,达到了一次进样完成合成塔进出口工艺气全组分分析的目的,结果令人满意。1 实验部分1.1 仪器、样品与装…  相似文献   

15.
全二维气相色谱第二维死时间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宏伟  叶芬  路鑫  董明荃  郭蕾  许国旺 《色谱》2005,23(1):37-40
建立了两种恒压模式下全二维气相色谱第二维死时间的测定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不同压力下的相对保留时间差规律,计算非同步调制的全二维气相色谱第二维的保留时间,再利用正构烷烃同系物的保留规律线性拟合计算第二维的死时间;测定的第二维的死时间与温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另一种方法是在已知化合物保留因子和温度关系的条件下,在一次程序升温中测定此化合物的3个以上不同流出温度条件下的表观保留时间,再根据该表观保留时间计算出死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死时间测定的偏差小于0.05 s。这两种方法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全二维气相色谱,无论其调制方式是同步还是非同步。  相似文献   

16.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气相色谱保留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蔡煜东  姚林声 《分析化学》1993,21(11):1250-1253
本文运用一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的改进形式,研究了诱导效应指数I,摩尔折射度Ro,疏水亲脂参数IgP,以及分子联通性指数与气象色谱保留行为的关系,实现了对色谱保留植的预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7%。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色谱保留值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技术,与传统的多维色谱不同,它提供了一种真正的正交分离系统,其峰容量约等于两根柱各自峰容量的乘积,非常适合于复杂样品的分析。本文主要对GC×GC的原理、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色谱热力学理论,在色谱保留值公式统一形式的基础上导出了气相色谱保留系数(I)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公式参数a,c之间的关系式,证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a,c值与保留指数呈线性关系,同时存在氢键作用能、偶极矩作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色相色谱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换算的方法;该理论为氯代芳烃的文献数据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关亚风 《色谱》2003,21(4):321-323
目前分析仪器微型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浪潮中。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出现的原理型样机看上去是如此的微小、简洁和令人惊诧,有如此多的加工工艺可以应用在微型器件的加工和组合上从非常昂贵的、在超净房间才能使用的精密仪器设备和工艺到土法上马、在普通房间就能操作的加工手段。它的前景是那样的诱人,引无数英雄一试身手。  从1986年我第一次听说微型气相色谱仪并看到相关文章,就认定它是色谱发展的未来。1987年底我在荷兰第一次看到它时,就下决心今生一定研究微型色谱,因为它从观念上、认识上打开了分析仪…  相似文献   

20.
董声华  杨兰娜  周良模 《色谱》1989,7(5):319-319
二维薄层色谱板是在一块板上同时涂布不同吸附性能——正相和反相两种吸附剂的一种高性能的薄板,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依次展开。由于它能获得更多的分离信息,可使定量分离的峰的数目大为增加,适合于分离复杂的混合物。二维薄层色谱板的概念是G.Guiocholl首先提出的。用二维技术进行复杂物质的分离,国外已有报道,国内尚末见报道。 制备分离性能良好的二维薄层色谱板的首要问题是要能分别制出正相及反相高效薄层色谱板。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两种不同性能吸附剂很好地衔接在同一块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