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壳聚糖(CS)复合物(SCC)的位置选择性改性策略,合成了结构可控的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CS-POEGMA)刷状衍生物.通过在SCC的羟基上引入溴代异丁酸后脱除SDS得到大分子引发剂O-溴化壳聚糖(CS-Br).用红外光谱(FT-IR...  相似文献   

2.
在水介质中,3-溴烷基-1-甲基咪唑溴化物与壳聚糖发生反应生成了离子液体键联壳聚糖(IL-b-CS)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和热重等分析技术对离子液体键联壳聚糖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离子液体键联壳聚糖衍生物为催化剂,研究了在无溶剂条件下其对芳香胺和碳酸乙烯酯N-羟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两步法快速制备了一种含溴胺结构的自支持壳聚糖抗菌敷料(Chit-Br)。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碘量滴定、抗菌实验对溴化壳聚糖膜的结构、溴胺(N—Br)含量及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可通过电极反应原位生成溴化试剂而被溴化,溴化过程同时伴随着对糖单元的氧化。当阳极电量为4.0~20.5C时,所制备的Chit-Br膜中的N—Br含量无显著差异。溴化壳聚糖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通过破坏细菌表面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改性壳聚糖及其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CS-Br)———壳聚糖(CS)接枝2-溴丙酰溴,然后以溴化亚铜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氯甲基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季铵盐(DMC)为单体,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新材料P(CS-Br-DMC)。重点研究了该材料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圈直径及溶血性。同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时间对三种菌种生长的影响,并且与壳聚糖本身的抑菌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材料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抑菌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壳聚糖复合物(SCC)为起始物,将溴代异丁酸偶联到SCC的羟基上,得到溴代SCC(Br-SCC).以Br-SCC作为大分子引发剂,溴化亚铜、二联吡啶为催化剂,引发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SCC-O-PMPEGMA;SCC-O-PMPEGMA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Tris-2-甲基-2-氨基-1,3-丙二醇(Tris)解复合脱除,最终制备得到壳聚糖-O-PMPEGMA(CS-O-PMPEGMA).用FTIR和1H-NMR对中间产物与CS-O-PMPE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CC的溴化度可以通过改变溴代异丁酸/SCC的投料比调节,改变MPEGMA/Br-SCC的投料比则可调控PMPEGMA的聚合度.用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仪以及TEM等手段研究了CS-O-PMPEGMA与肝素钠的复合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肝素钠/壳聚糖结构单元摩尔比(X)增加,复合胶束的粒径增大、表面电位降低;当X超过2时,肝素钠与CS-O-PMPEGMA复合形成球形纳米颗粒,其水合半径约44nm,zeta电位为-8.9mV.合成得到的CS-O-PMPEGMA具有规整化学结构,能与聚阴离子复合形成球形胶束,很有希望在基因传递与肿瘤靶向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Na OH存在下,以溴乙醇为羟乙基化试剂对壳聚糖进行了改性,得到羟乙基壳聚糖(HECTS);用元素分析法(EA)确定了产物的羟乙基取代度(DS),并以产物的取代度为基准,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的条件;同时,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超声辅助直接溶解法评价了产物的水溶性。结果表明,壳聚糖经碱化处理后再用溴乙醇改性,生成的产物为N,O-羟乙基壳聚糖(N,O-HECTS),羟乙基取代度为82.42%及其以上的N,O-HECTS在中性条件就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当n溴乙醇/n壳聚糖单元=5.0,nNaOH/n壳聚糖单元=10.0,反应温度为50.0℃和反应时间为36.0h时,N,O-HECTS的羟乙基取代度可达112.39%。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壳聚糖羟基的醚化反应.设计了4条合成线路,以壳聚糖醚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确定了以溴代烷为卤代物,壳聚糖羟基经氢化钠活化后,采用Williamson合成法制备O-醚化壳聚糖的最佳路线.产物收率79%,醚化率13.5%,具有较好的药学应用潜力.该路线为壳聚糖羟基的醚化修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郑建超  刘蒲 《化学通报》2012,(11):981-987
壳聚糖-树枝状大分子杂化物主要包括壳聚糖-(聚酰胺-胺)[CS-PAMAM]、壳聚糖-聚乙烯亚胺[CS-PEI]、壳聚糖-3,4,5-三(p-十二烷氧基苄氧基)苯甲酸[CS-DOBOB酸]、壳聚糖-3,4,5-三(p-十二烷氧基-m-甲氧基苄氧基)苯甲酸(DOVOB酸)、壳聚糖-聚丙三醇(PGLD)等树枝状大分子杂化物。壳聚糖-树枝状大分子杂化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吸附性和热致液晶性等性能。壳聚糖-树枝状大分子杂化物的用途广泛,可作为金属离子的吸附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吸附材料、新型荧光材料、抗菌剂和抗凝血剂等。本文综述了壳聚糖-树枝状大分子杂化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谭福能  何媛媛  隋卫平 《应用化学》2014,31(12):1399-1404
将壳聚糖改性为(2-羟基-3-丁氧基)丙基 羟丙基壳聚糖(2-H-3-B-P-HPCS),并以(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聚乙二醇互穿网络凝胶,研究了(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浓度、聚乙二醇的用量、交联剂戊二醛用量、反应温度对该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比较了壳聚糖、(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和(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聚乙二醇互穿网络凝胶结构和形态上的不同。 以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释药性能。 结果表明,该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溶胀性、pH敏感性和药物缓释作用,有望用作新型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
2-芳基-2-吗啉醇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醇胺分别与2-溴-4′-甲氧基苯乙酮、2-溴-3′-氯苯丙酮、2-溴-4′-苄氧基苯基丙酮、2-溴-4′-苄氧基苯戊酮、6-甲氧基-2-溴乙酰基萘和6-甲氧基-2-(2-溴丙酰基)萘反应,合成相应的2-芳基-2-吗啉醇(产率80.7%~97.5%)及其盐酸盐.其结构经1H NMR,IR,MS确证.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真空镀膜法、热分解法和电化学法制备了铂金修饰导电玻璃,并以此作为光阴极组装了染料敏化纳晶TiO2太阳能电池.用SEM观察了铂金修饰导电玻璃表面形貌,发现用真空镀膜法制备的铂金膜结构缺陷多、不均匀,存在较多的污点.用热分解法制备的铂金膜具有多孔状结构,但存在较多的有机物分解的残留物.用电镀法制备的铂金膜结构均匀、排列规则、缺陷少、污染少.测定了所制备铂金膜的电阻,结果表明由电镀法所制得的铂金膜电阻最小,用热解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得的铂金膜电阻较大.测定了DSSC电池的光电性能,发现用电镀法制得的铂金膜的催化性能最好,大大提高了DSSC电池的性能;其次是热分解法,由真空镀膜法制备的铂金膜对电池的性能没有多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对氨基苯甲酸甲酯和水合肼为原料,经酰胺化反应制得对氨基苯甲酸甲酰胺,进一步与水杨醛通过还原氨化反应生成席夫(1);以罗丹明B和水合肼为原料,1经闭环反应制得罗丹明B酰肼(2); 2在四氢呋喃溶剂中与三聚氯氰经缩合取代反应生成一缩产物(3); 3进一步在四氢呋喃中与1于45~50 ℃回流6 h,经取代反应生成二缩产物,其结构经1H NMR, MS,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3.
建立聚环氧乙烷凝聚重量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玻璃中二氧化硅的分析方法。玻璃试样经1 000℃高温下无水碳酸钠熔融,以盐酸浸出后蒸成湿盐状,再用聚环氧乙烷凝聚,过滤并将沉淀灼烧,然后用氢氟酸处理,其前后的质量差即为沉淀的二氧化硅量,滤液中的二氧化硅用ICP–AES法测定,两者相加得试样中二氧化硅的总含量。在选定的条件下,用ICP–AES法测定二氧化硅的线性范围为0.20~50μg/m 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20μg/m 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5%(n=6),方法的回收率在98.6%~101.9%之间。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精密度,测定速度快,可用于玻璃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The hexadentate, and ditopic ligand 2,5-bis([2,2']bipyridin-6-yl)pyrazine yields a chiral, tetrameric, square-shaped, self-assembled species upon complexation with Fe2+ ions. The racemate of this complex was resolved with antimonyl tatrate as the chiral auxiliary. The purity of the enantiomer was determined by NMR spectroscopy, by using a chiral, diamagnetic shift reagent, and by circular dichroism (CD). The CD spectrum was also calculated by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correlation that was found between CD spectrum and configuration was confirmed by X-ray cristallography. When a "chiralised" version of the ligand was used instead, the corresponding iron complex was obtained in diastereomerically pure form.  相似文献   

15.
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自聚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主链, 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性链段, 癸二酸为疏水链段, 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 通过FTIR, 1H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壳聚糖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由元素分析方法计算出衍生物的取代度. 采用直接溶解法制备了壳聚糖衍生物的空白胶束,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胶束的形态. 由动态光散射(DLS)测定了胶束的粒径及分布, 并以芘为分子探针, 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壳聚糖衍生物的临界聚集浓度(CAC). 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主链上疏水链段的取代度越大, 其衍生物的临界聚集浓度越低, 相同浓度下的胶束的粒径也越小.  相似文献   

16.
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栋 《分析试验室》2007,26(3):11-14
通过HPLC/HPLC-MS研究了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的测定方法,磷脂样品首先经过HPLC分离得到磷脂酰胆碱,该磷脂酰胆碱再进一步通过不同的HPLC系统分离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并通过标准样品和质谱进行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的定性.定量方法通过标准样品外标法定量,由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可知,该方法已用来测定一般磷脂样品和磷脂酰胆碱样品中的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NH4F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离子掺杂型TiO2光催化剂,对其进行XRD、XPS和PL表征,结果表明,F离子掺杂TiO2由于Ti-F配位体的形成而能抑制金红石相的生成,同时F离子掺杂能增加TiO2表面缺陷浓度并降低Ti2P键的结合能,另外,由于F离子能取代Ti-OH配位体而降低了表面羟基氧浓度.光催化研究结果表明,F离子掺杂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近1.5倍.  相似文献   

18.
刘长辉 《应用化学》2009,26(5):511-514
对Kaiser报道的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合成4-氧代-β-紫罗兰酮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影响环氧化、开环和氧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分离纯化方法,其结构经MS、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磷钨酸可有效的催化过氧化氢氧化α-紫罗兰酮合成4,5-环氧-α-紫罗兰酮,当磷钨酸/过氧化氢摩尔比为5:100时,收率为85%;4,5-环氧-α-紫罗兰酮在甲醇钠催化下反应生成羟基紫罗兰酮,收率94%,纯度85%;经琥珀酸酐纯化,收率83%,纯度96%;再经异丙醇铝氧化、柱层析分离,4-氧代-β-紫罗兰酮的收率为93%,反应总收率从47.2%提高至61.7%。  相似文献   

19.
容量法测定氧化钒中的各种价态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OH溶液处理样品,分离V(V)然后以Fe(Ⅱ)滴定测定之。定量加入过量的V(V)到上述残渣中并用H2SO4溶解,用Fe(Ⅱ)滴定,计算出V(Ⅱ),V(Ⅲ)的含量。V(Ⅳ)的测定是通过从总钒量中扣除V(Ⅱ)、V(Ⅲ)、V(Ⅴ)的含量得到。V(Ⅱ)、V(Ⅲ)和V(Ⅴ)的回收率均大于96%,其8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8%、0.4%、1.2%;本法快速、简便,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以苯甲醛为原料,通过Cannizarro反应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经典内容。鉴于现有实验方案已难满足日益提升的教学要求,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引入正交设计优化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粗产品中苯甲醇的含量;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得到苯甲醇。改进结果表明:KOH溶液浓度50%(质量百分比),微波功率500 W时,反应15 min完成。光度法定量显示苯甲醇产率可达82.0%。萃取分离后的粗产品用50:1和15:1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梯度洗脱,柱层析分离后可得苯甲醇纯品,水相酸化重结晶后得到苯甲酸。产物的相关测试与表征结果与文献吻合良好。与传统方案相比,新方案时间锐减99%,产率提高约15%,萃取剂更安全,产率测定快速准确,产物纯化方法优化。将之用于教学,可通过各要点功能的分别承载,综合实现研究性思维与方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