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席夫碱配体L,然后与MnCl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n(L)Cl2]n.nH2O,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9.2719(14),b=18.871(3),c=24.767(4),β=98.346(4),Z=2,Dc=0.854g.cm-3,F(000)=1164,R1=0.1201,wR2=0.2968[Ⅰ>2σ(Ⅰ)]。在配合物中,每个Mn(Ⅱ)的配位环境都是三角双锥,每个Mn(Ⅱ)离子同时与3个配体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连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乙酰丙酮(acac)和醋酸铜经配位反应制得配合物Cu(acac)2(1);1与AgSbF6经配位反应合成了异金属配合物[Ag Cu(acac)2Sb F6]n(2),其结构经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2(CCDC:1 012 635)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参数a=14.154 0(8),b=9.323 8(6),c=13.048 1(11),β=104.597(2)°,V=1 666.4(2)3,Z=4,Dc=2.413 g·cm-3,R1=0.026 6,wR2=0.066 5。在2的分子结构中,每个Ag(I)为扭曲四面体的配位构型,分别与来自两个1的四个氧原子配位,每个1两边的两个氧原子分别和两个Ag(I)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3.
康新平  安哲 《合成化学》2013,(4):465-468
以沙拉沙星为主要配体,对苯二甲酸为桥联配体,镉(Cd)为配位反应中心,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Cd2(C20H17N3O3F2)2(C8H4O4)2].H2O(1),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994 1(8),b=11.166 6(3),c=22.561 4(8),β=95.826(3)°,V=5 011.2(3)3,Z=4,Dc=1.781 g.cm-3,R1=0.054 6,ωR2=0.099 5。1中每个Cd原子与一个沙拉沙星配体、三个对苯二甲酸以及一个游离的水分子配位,形成了具有无限伸展孔道结构的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维链状钴(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乙酰丙酮和1,4-二(邻氨基苯氧基)丁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分别同CoCl2.6H2O和ZnCl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CoLCl2]n(1)和[ZnLCl2]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属于异质同晶,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均是Pna21。在化合物1和2中,每个Co(Ⅱ)和Zn(Ⅱ)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2个配合物中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反1,4-环己二胺桥联β-二酮的席夫碱配体L1(反-双(乙酰丙酮)-1,4-环己二胺)和L2(反-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Hg Cl2、Hg 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Hg(Ⅱ)配合物:[Hg2(L1)Cl4]n(1),{[Hg2(L2)Cl4]·L2}n(2),[Hg2(L1)I4]n(3),[Hg2(L2)I4]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和2的Hg(Ⅱ)离子与配体中的γ-C原子及3个氯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配合物3的Hg(Ⅱ)离子与L1配体中的烯醇式氧原子,以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4的Hg(Ⅱ)离子与配体L2中的烯醇式氧原子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3个具有不对称结构的Schiff碱配体H2Ln(n=1、2、3)。H2L1由乙酰丙酮、乙二胺和水杨醛缩合作用得到,H2L2由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和水杨醛缩合作用得到,H2L3由苯甲酰丙酮、乙二胺和水杨醛缩合作用得到,每个反应中3个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1。配体H2Ln分别与Ni(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个单核Ni(Ⅱ)配合物1,2和3。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3,5-二溴水杨醛缩甲胺希夫碱(HL)为定向配体,硝酸钴为金属离子源,采用溶剂热法在乙腈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单核钴(Ⅲ)配合物(Co L3,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3.833 2(4),b=20.558 2(8),c=20.691 7(7),β=100.622(3)°,V=5 783.6(3)3,Z=8,Dc=2.147 g·cm-3,R1=0.045,wR2=0.092,S=1.02。1中Co(Ⅲ)分别与三个二齿配体上的三个O原子和三个N原子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C-H┈Br和Br┈Br弱作用相互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罗世霞  陈晓靓  朱淮武  张笑一  卫钢 《化学通报》2014,77(11):1098-1102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后与N-(3-氨基丙基)咪唑反应合成了有机配体分子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配体L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UV和元素分析表征,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L的晶体结构,L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25.03(2),b=8.933(7),c=20.101(16),α=β=γ=90°,V=4495(6)3,Z=8,Dc=1.287g·cm-3,μ=0.095mm-1,F(000)=1856。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9H23N7O2)2Zn2(ClO4)2·(CH3O)2·2H2O和(C19H23N7O2)2Cd2(ClO4)·(CH3O)3·2H2O,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两种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参数:a=0.73776(3)nm,b=1.52774(7)nm,c=0.96552(3)nm,β=106.6370(10),V=1.04269(7)nm~3,Z=2,D_c=1.886 g·cm-3,R_1=0.0443,wR_2=0.1305.在配合物中,每个Ag(Ⅰ)离子的配位模式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与相邻配体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两个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位,配体均表现为四齿配体,分别用两端β-酮亚胺单元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和四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一维链通过硝酸根和Ag(Ⅰ)离子配位扩展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再将配体L与La(NO3)3·6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LaL3(NO3)3·H2O]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P43212.晶体学参数:a=1.45779(3)nm,b=1.45779(3)nm,c=3.67061(12)nm,α=β=γ=90°,Z=8.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1,以乙酰丙酮和1S,2S-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2,然后将L1和L2与AgClO4,AgBF4,AgSbF6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3个配合物[Ag2(L1)(L2)(ClO4)2]n(1),[Ag2(L1)(L2)(BF4)2]n(2)和[Ag2(L1)(L2)(SbF6)2]n(3),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3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1的中心Ag(Ⅰ)离子采用扭曲四面体的配位构型,配合物2和3的中心Ag(Ⅰ)离子都是近似平面三角形的配位构型。配合物1-3都通过配位作用向空间扩展形成2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3-甲基-4-对溴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作为配体(L),合成了1个新的锰配合物[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6480(2)nm,b=0.90707(13)nm,c=2.1919(3)nm,β=97.454(2)°,V=3.248 8(8)nm3,Z=4,R1=0.043 9。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顺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3.
多吡啶配体H2L[N,N’-二(3-甲基吡啶基)-2,6-吡啶二酰胺]与Cu(OAc)2.H2O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核铜配合物——[Cu4L2(N3)2(μ2-N3)2].CH3OH(1),其结构经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15.774(3),b=15.062(3),c=10.724(2),β=114.91(3)°,V=2 344.0(8)3,Z=4,Dc=1.736 mg.cm-3,μ=1.869 mm-1,R1=0.120 1,ωR2=0.298 4。1中四个金属铜原子通过两个L2-配体,四个N3-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颖的四核铜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苯甲酰丙酮与1,4-丁二胺经缩合反应制得一个新的席夫碱配体——N,N'-双(苯甲酰丙酮)-1,4-丁二胺(L);L与硝酸银经配位反应合成了配合物[Ag_2(L)(NO_3)_2]_n(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1(CCDC∶1 434 69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97 81(5)nm,b=0.778 36(4)nm,c=1.704 13(8)nm,β=106.637 0(10),V=1.261 85(11)nm3,Z=2,Dc=1.884 g·cm~(-3),R1=0.020 8,wR_2=0.054 4。1中每个银离子为扭曲四面体的配位构型,分别和相邻配体的γ-碳原子,氧原子及两个NO_3~-的氧原子配位;每个配体作为四齿配体,分别用两端的γ-碳原子,氧原子和四个银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1D通过NO_3~-与银离子配位扩展形成3D网状结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L和1的初始分解温度分别为300℃和200℃。  相似文献   

15.
以3-对甲氧基苯基-4-对溴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钴配合物[CoL2(H2O)2](ClO4)2.2C2H5OH,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76 3(5)nm,b=3.384 4(18)nm,c=0.920 3(5)nm,β=102.961(8)°,V=2.660(2)nm3,Z=2,R1=0.064 4。单晶结构表明,钴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水分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配体配位后三氮唑-吡啶间二面角反而变大。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45℃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柔性含咪唑基配体1,3,5-三(咪唑-1-甲基)苯(L)与硫酸镉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通过反应条件控制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d(L)(EG)0.5(H2O)(SO4)]·EG·H2O}n(1)和[Cd(L)(EG)(SO4)]n(2)(EG=乙二醇)。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配体L连接Cd(Ⅱ)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配体L与Cd(Ⅱ)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硫酸根桥联形成三维结构。有趣的是,EG分子在配合物1中连接链内的2个Cd(Ⅱ),而在配合物2中作为端基与1个Cd(Ⅱ)配位,硫酸根离子在1中作为端基配位,而在2中则以桥联方式连接2个Cd(Ⅱ)。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关磊  范文婷  王莹  吕山  盛化飞 《合成化学》2014,22(5):660-663
以1,5-萘二磺酸钠和1,10-邻菲罗啉为配体,Ni(Ⅱ)为中心离子,采用蒸发溶剂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单核Ni(Ⅱ)配合物{[Ni(phen)(H2O)4]·(1,5-nds)·H2O(1),phen=1,10-邻菲罗啉,1,5-nds=1,5-萘二磺酸根离子},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0.590 9(18),b=12.435 0(11),c=12.539 0(12),β=124.652(2)°,Z=4,V=2 641.1(4)3。在1的分子结构中,中心离子Ni(Ⅱ)与phen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呈八面体构型;1,5-nds没有配位,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和邻香草醛在甲醇中于0℃反应4 h制得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以TMSSB和邻啡罗啉(phen)为混合配体经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型配合物{[Co(TMSSB)(phen)2]·5H2O(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6.478(5),b=20.600(7),c=22.327(7),β=95.775(5)°,V=7538(4)3,Z=8,R1=0.092 9,wR2=0.163 1。1的中心Co(Ⅱ)与两个phen分子的4个氮原子,TMSSB上一个亚氨基氮原子及一个脱质子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1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乙酰丙酮和对苯二甲醛进行缩合得到3,3′-(1,4-苯二甲稀基)-双-2,4-戊二酮配体(L),再同AgBF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AgL]BF4}n配位聚合物。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位聚合物中,配体L作为四齿桥连配体分别与相邻的4个银(Ⅰ)配位,同时每1个银(Ⅰ)中心接受来自4个相邻配体的配位形成多孔的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将1,5-二氨基萘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1,1’-(1,5-萘二基)双(3-(3-吡啶基)脲)),然后,将配体与Hg 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Hg(L) I2]·2DMF}n,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每个Hg(Ⅱ)离子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端的2个氮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CCDC:1851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