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为主要测试手段,在不同浓度的高氯酸钠(NaClO4)水溶液中研究了水合离子吸附到活性炭电极孔隙过程中电极的质量变化.对于每种电解液,根据Raman光谱和EQCM数据分别计算了本体溶液中和电极/溶液界面上Na+的水合数.通过比对这两组Na+水合数,探讨了Na+存储到活性炭负极过程中的去溶剂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固化技术, 以丙烯酰胺单体与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聚合反应, 嵌入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实现了胶体晶体的固定化. 结合反射光谱和Kossel衍射技术研究对照了固定化前后胶体晶体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这种水凝胶固定化的胶体晶体保存了未固定前悬浮液中胶体晶体的结构. 但固定化后的胶体晶体的晶面间距和晶体的尺寸都略微减小. 通过对固定化后的水凝胶长时间的反射光谱观测, 发现固定化后胶体晶体在Milli-Q水中起初会发生溶胀, 经过2-5天溶胀-消溶胀过程达到平衡, 平衡后的水凝胶胶体晶体十分稳定, 可以长时间保持胶体晶体的结构. 因此, 胶体晶体固定化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悬浮液中胶体晶体的抗剪切能力, 还克服了悬浮液中胶体晶体对离子、外界干扰的敏感性, 扩大了胶体晶体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国内中压和低压锅炉用水的处理上,大都采用离子交换法,而其中以单独使用钠型阳离子交换法尤为普遍,亦即所谓钠沸石软化法。随着生水硬度的大小不同,沸石的还原周期亦就不一,生产一定量的软水所需食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类肥料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在发展中的腐植酸类生长刺激剂肥料最近几年来,我国广大群众对腐植酸类刺激剂肥料进行了极其广泛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刺激剂用的腐植酸肥料,要求溶解度大,因此只有腐植酸的碱金属盐,如腐钠,腐钾,腐铵等才能满足要求。常用的刺激剂肥料主要为腐钠。由于原料和生产方法不同,腐钠也有很多品种。腐钠生产的基本原理是用烧碱(或纯碱)将原料煤(泥炭、褐煤或风化煤)中的腐植酸转化成可溶性的钠盐,与不溶的残渣分离。一般农村生产腐钠的方法是将原料煤粉加碱液堆沤,或加稀碱液热煮,或冷浸抽提,都制得了质量较好的腐钠。在工厂生产腐钠是将碱抽提液经澄清,浓缩,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可再生太阳能转化为化学物质,探索具有宽光谱响应的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铋基层状金属氧化物的一员,铬酸铋(Bi2CrO6)的带隙约为1.9 eV,在利用大范围太阳光谱方面具有潜力。然而,Bi2CrO6较差的电荷分离性能限制了其在光催化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具有规则形貌的Bi2CrO6晶体,该晶体具有结晶度高、形貌均匀的优点。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微波辐照实现了体系的快速加热,极大地加速了成核和生长的化学反应,从而在几分钟内形成了Bi2CrO6晶体。微波辅助合成的Bi2CrO6晶体在光催化和光电化学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光生电荷分离以及水氧化活性。此外实验中观察到光生电子和空穴在Bi2CrO6晶体的不同晶面之间发生空间分离,通过进一步在不同晶面上光沉积选择性负载还原和氧化助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分别研究了独居石在蓖麻油酸钠与油酸钠和苯甲羟肟酸钠组成的二元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及机制。单矿物试验表明药剂添加顺序对独居石浮选指标有较大影响,组合药剂体系的选别指标要远远超过单一药剂体系,苯甲羟肟酸钠和蓖麻油酸钠二元体系中的金红石回收率要优于油酸钠和蓖麻油酸钠体系。Zeta电位、表面张力、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药剂在独居石表面吸附主要有离子间互相促进型吸附和由缔合物引起的多层吸附两大类,离子间的缔合作用及其缔合物的空间构象是影响矿物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研究表明独居石在蓖麻油酸钠与油酸钠体系中的回收率大小与带隙变化近似一致,而在蓖麻油酸钠与苯甲羟肟酸钠体系中则成反比例关系,具体原因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纳米CdS粒度控制的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同阳离子共沉淀控制纳米CdS粒度的新方法.共沉淀的两种反应都是扩散控制,两者的反应速率存在很大差异,快速生成物CdS的纳米尺寸受到两种负离子的初始浓度比的控制.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电子能谱的表征表明,共沉淀物是CdS和CdSt  相似文献   

8.
以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作为有机硫源,分别在苯、水-苯溶剂中于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溶剂热法合成了CdS纳米晶体。采用FE-SEM、XRD和FTIR对晶体的结构和成形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热温度比反应时间对晶体形貌的形成影响更大。CdS纳米晶体是立方与六角的混合晶型。此外,溶剂的种类也是影响CdS纳米晶体结构和成形的重要因素,并且对花形CdS纳米晶体进行了阴极发光(CL)光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豆多糖对尿石矿物草酸钙形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法从大豆中提取了大豆多糖(SPS),其多糖百分含量为97.3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5,200,羧基百分含量为13.8%。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研究了水溶性大豆多糖(SPS)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SPS大豆多糖不但可以抑制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的聚集,而且可以诱导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形成。当SPS浓度由0增大到0.50g·L-1时,草酸钙晶体由COM完全转变为COD晶体;并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溶解在溶液中的钙离子(可溶性钙)浓度显著增加,草酸钙沉淀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这些结果表明,SPS有望成为预防草酸钙结石的一种绿色药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 在含有氨基酸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酰基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Na)的控制下, 合成具有较大长径比(aspect ratio)的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征, 并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 结果表明, 在Sar-Na的调控下合成了长度0.5-1.0 μm、宽约30 nm的片状羟基磷灰石晶体, 其长径比约为20:1.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Sar-Na的用量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 随着Sar-Na的添加及用量的增加, 羟基磷灰石由椭圆形变为长片状, 并且片的两端逐渐变尖. 结果显示了Sar-Na对羟基磷灰石形貌的控制作用, 为合成具有较大长径比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片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提拉法获得了Yb3 :La2(WO4)2晶体,并测量了该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为了分析辐射陷阱效应对Yb3 光谱性质的影响,分别测量了块状和粉末状晶体样品的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辐射陷阱效应导致钨酸镧晶体中Yb3 离子的荧光光谱、受激发射截面和荧光寿命等光谱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Z型和E型对甲氧基苯甲醛肟晶体的熔点、 结构、 红外光谱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E型和Z型晶体中, 对甲氧基苯甲醛肟分子分别呈二聚体重复单元和双链Zigzag结构排列. 研究结果表明, 电荷分布变化引起的静电相互作用差别、 形成氢键的方式和强度以及晶体中分子排列方式导致的范德华作用不同是造成Z型和E型对甲氧基苯甲醛肟固体熔点、 红外光谱等物理性质差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提取液对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了玉米须提取液对正常人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法研究了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从生物矿化的角度对玉米须提取液影响尿液中草酸钙晶体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由于玉米须提取液中有机酸或多糖的羟基、羰基等通过配位作用与Ca2+结合形成可溶性配位化合物,减少了Ca2+与Oxa2-的结合能力,从而抑制了CaOxa的成核和生长。同时,可能由于玉米须提取液中有效成分与二水草酸钙(COD)的吸附点键合,增强了COD晶体在溶液中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抑制了COD晶体向热力学更稳定态的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转变。结果显示,这种抑制作用随玉米须浓度增大而增大,且COD晶体尺寸随着玉米须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玉米须抑制COD晶体向COM晶体转变的作用为开发预防和治疗尿结石的药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Zr_2(ASO_4)_3(M=Na,K,Rb,Cs)系列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物浓度、配比及不同砷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和Raman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4种晶体的振动光谱由钠到铯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钠的两个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8,29(6):58-59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在中学阶段,研究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钠与非金属(主要是氧气)的反应,即钠在空气中燃烧;二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多数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石棉网上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实验成功率低,而且会损坏石棉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钠在坩埚中燃烧[1],用这种方法实验,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钠和水的反应,不容易收集到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气体产物的检验成为实验的难点,3套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材中都略去了该项实验操作.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对上述2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6.
579.62 nm波长处Y2SiO5:Eu3+晶体永久性光谱烧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氩离子激光,二倍频YAG:Nd激光泵浦的诺明6G可调谐窄线宽(0.5cm^-1)染料激光和899-21可调谐染料激光作为光源,以单色仪-锁相放大器-光电倍增管-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光谱,对Y2SiO5:Eu^3+晶体进行了光谱和光谱烧孔研究。在常温和液氮温度下测量了晶体的激发光谱、荧光光谱等。在16K温度下对晶体进行了光谱烧孔研究,得到了孔宽约80MHz并能保存10h的永久性光谱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聚焦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技术, 研究了丁二酸钠气溶胶液滴的风化和潮解过程. 研究发现, 随着水质摩尔比的降低, 1420 cm-1处νs(COO-)的半峰宽由35 cm-1增加至42 cm-1, 表明过饱和丁二酸钠液滴内部Na+与丁二酸根存在弱相互作用; 过饱和丁二酸钠液滴风化形成亚稳态无水晶体, 而不是形成热力学更稳定的六水合晶体.  相似文献   

18.
郭进武  顾少华  胡彦彬 《化学研究》2007,18(1):91-92,107
将微波辐射作为一种加热方法应用于钼铁中钼含量的测定.将钼铁试样经处理转化为8-羟基喹啉钼[MoO2(C9H6NO)2]沉淀后,以不同的微波功率和照射时间对沉淀物进行干燥试验,确定出了最佳微波功率为680 W,最佳照射时间为12 min.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照射替代电烘箱加热,可使沉淀物的干燥时间由12 h缩短为12 min.  相似文献   

19.
yijuzhen  张黎明 《应用化学》2009,26(5):551-556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粘土和腐植酸钠为原料合成了温敏腐植酸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粘土(SH/PNIPA/clay)系列水凝胶。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内部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水凝胶吸附-解吸亚甲基蓝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凝胶中SH与PNIPA形成了氢键;凝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受腐植酸钠的含量、粘土含量、亚甲基蓝的起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2%粘土含量和低温条件有利于凝胶吸附和解吸。  相似文献   

20.
水热合成微孔纳米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a(NO3)2·4H2O、P2O5为原料,水-乙醇为溶剂,在碱性介质中,采用水热法合成微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HAP),研究了水-乙醇的体积比对产物组成、晶体结构的影响. 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技术对HAP的晶相、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结果表明,当V(水):V(乙醇)=1:1时,可得到晶体发育完整、晶体表面孔洞分布均匀(孔密度约为3×109个/cm2)和孔径约为1~2 nm的六方柱状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60 nm×10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