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CD、DBS协同增敏美他环素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β-环糊精(β-CD)体系对美他环素的协同荧光增敏作用。在β-CD-DBS体系中美他环素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由此建立了测定美他环素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美他环素与DBS、β-CD生成摩尔比为1∶1∶1的三元包合物,其表观结合常数为1 294 L2·mol-2。美他环素浓度在1.7×10-7~8.8×10-5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6 6,检测限为7.4×10-9mol·L-1。方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含量,回收率在95%~106%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吡嗪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吡嗪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吡嗪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 ℃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59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是格列吡嗪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吡嗪的溶解度增加了25倍。  相似文献   

3.
应用圆二色光谱研究电场对脂肪酶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酶被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5 min,用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 CD)研究电场对脂肪酶(Lipase)二级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5~6.0 kV·cm-1范围内,不同强度的电场对脂肪酶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相对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随场强的增加,各二级结构单元含量呈非单调变化。电场作用可使脂肪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发生转化。总体上,电场使脂肪酶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向转角及无规卷曲转化。α-螺旋含量和β-折叠的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4.6%~48.0%和13.2%~35.1%,β-转角含量与无规卷曲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8%~33.3%和0.9%~48.1%。文章结果对研究电场处理植物种子的宏观生物效应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研究了pH对包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γ-聚谷氨酸(γ-PGA)二级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二阶导数法对原始谱带(酰胺Ⅰ带)进行高斯拟合,计算了二级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红外结果显示:pH变化影响γ-PGA的二级结构。γ-聚谷氨酸磁性纳米微球中γ-PGA的β-折叠和β-转角的总含量很大,达65%以上,而α-螺旋和无规卷曲的含量则比较少。随着pH值的增大,β-折叠的含量逐渐减少相反β-转角的含量逐渐增大。γ-PGA二级结构变化与γ-聚谷氨酸磁性纳米微球在水溶液的稳定性有关。考察了γ-聚谷氨酸纳米微球的zeta电位随pH的变化。结果表明,pH为10.2时zeta电位出现极小值,其绝对值最大,颗粒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柚皮素(NAR)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IR)测定均表明形成的包合物具有不同于主客体的新的结构性质.1H NMR与ROESY核磁共振(NMR)实验表明NAR以苯环端从βCD的宽口端进入,并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包合物.量子化学计算分析NAR/βCD包合物的形成过程表明,驱动力源于焓驱动与氢键弱相互作用力;能隙和结合能分析得到的最优包合模式与NMR研究结果一致;ONIOM分层计算验证了上述结果.分子对接模拟出的最优包合模式也与量子化学计算、NMR的分析结果吻合.本文获取了清晰的NAR/βCD包合物构型及其形成机理,为该超分子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β-环糊精与佐匹克隆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佐匹克隆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的β-争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二者的表观稳定常数,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和pH的提高,佐匹克隆的溶解度增加,表观稳定常数升高;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AS、焓变△H及自由能变化△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形成超分子复合体的主要驱动力;用研磨法制备了佐匹克隆-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佐匹克隆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包合物,β-环糊精对于难溶性药物佐匹克隆是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与普拉洛芬的包结作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甲基-β-环糊精与普拉洛芬的包合比是1∶1;通过加入乙醇、改变溶剂的离子强度和pH对包合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离子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包合反应的发生,而乙醇比例和pH越大,包合作用越弱;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包合过程的熵变ΔS为-4.26J.m o-l 1.K-1、焓变ΔH为-18.96kJ.m o-l 1及自由能变化Δ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主要驱动力;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TA)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普拉洛芬与甲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海洋真菌LD8固态发酵获得岩藻多糖的粗蛋白,并进一步采用柠檬酸缓冲液浸提、丙酮沉淀和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分离纯化至单一组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曲线拟合等技术研究了岩藻多糖酶的二级结构组成,增强因子为2.2,半峰宽为20.2 cm-1;为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性,对酰胺Ⅰ带与酰胺Ⅲ带分别进行拟合归属。结果表明:根据酰胺Ⅰ带所获得的二级结构,α-螺旋占11.5%,β-折叠为58.6%,无规卷曲14.5%,β-转角15.9%;酰胺Ⅲ带所得二级结构,α-螺旋含12%,β-折叠含57.3%,无规卷曲含14.5%,β-转角含16.3%。因此可见,酰胺Ⅰ带与酰胺Ⅲ带所对二级结构的分析是十分吻合的。在室温下,岩藻多糖酶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的含量占优势,约占58%,β-转角和无规卷曲次之,各占15%左右,α-螺旋含量较低,仅占1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尼美舒利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采用等摩尔系列法测定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尼美舒利的包合摩尔比,并利用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共同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结果表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尼美舒利以摩尔比1∶1包合,两者形成了新型超分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连翘酯苷/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运萍  李鹏鸽 《光谱实验室》2009,26(5):1219-1222
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连翘酯苷的包合物,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及其在293-328K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G、△H、△S。实验表明: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连翘酯苷经β-环糊精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抗光解性。  相似文献   

11.
董伟  范旭  曹光群 《光谱实验室》2012,29(4):2402-2406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UVB型紫外线吸收剂对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β-环糊精包合物,经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包合没有改变对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的性质,包合物仍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包合作用增强了对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稳定性;热分析表明对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同一样品不同厚度(b1b2)的两单光束谱øb1øb2经线性组合得到杂化单光束谱øα=αøb1+(1-α)øb2=αø0e-Kb1+(1-α)ø0e-Kb2,α为杂化系数。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任意强度的杂化谱øα。系统研究了杂化光谱øα的性质。研究表明,只要控制合适的条件,则厚度为(b2-αb2+αb1)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øb(b=b2-αb2+αb1)与杂化谱øα高度相似,øα的失真程度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厚度在b1b2间任一厚度b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都可用杂化谱øα来表达,øαøb。因此,不需制备厚度为b的样品,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研究者所希望强度的单光束谱øb。杂化谱方法有望在扣除背景干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增溶及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pH,不同温度下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增溶作用,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其含量.不同pH下萘普生溶解度呈AL型.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越大,对萘普生的增溶量越高.pH升高,增溶效果越高,但包合的稳定常数减低.计算了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包合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增大萘普生的溶解度,提高萘普生水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相溶解度法研究了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和氯诺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昔康类药物与3种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合物。环糊精包合能力HP-β-CD>SBE-β-CD>β-CD,增溶效应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相似文献   

15.
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非线性函数系数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迁移率非线性函数系数α2α4是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实现物质识别的基础。现有的α2α4缺少先验值和误差分析方法,因此有必要建立关于α2α4求解结果误差的评估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α2α4的求解精度。通过自制FAIMS分别对丙酮、异丙醇和1,2二氯苯三种物质在不同分离电压下的检测实验,获取样本在不同分离电压下的谱图和谱图特征值,运用组合的方法从多组分离电压值和相应补偿电压值的数据中选取指定组数,计算出大量的α2α4数据。通过对α2α4的数值分析,探究了α2α4的分布特点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分离电压取点数量和取点方式对其求解结果误差的影响。在拟合α2α4数据不同范围的频数后,发现α2α4符合正态分布,其拟合度均在0.96以上,可以利用α2α4分布的标准差来评估其求解结果的误差。通过对(α2, α4)散点进行拟合,发现α2α4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三样本的相关度分别为-0.977,-0.968,-0.992。随着分离电压选取点数的增加,其相应的求解结果误差在不断减少。通过不同分离电压取点方式的对比,发现当分离电压取VDmax和0.7 VDmax时求解结果最优。在保证α2α4求解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检测次数,为FAIMS实现快速现场检测和精确的谱图解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铕、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L)、1,10-菲咯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三种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与Eu3+形成配合物后,位于1 692 cm-1处羧基的νCO峰消失,2 500~3 200 cm-1处羧基的νO—H峰也消失,出现了羧酸盐特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2))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2)),且Δν(νas(CO-2)-νs(CO-2))与钠盐的Δν相近,说明羧酸根与Eu3+以对称双齿桥式配位。在1H NMR中,形成配合物后第一配体苯环上的质子峰变为宽峰且移向高场,Phen和TPPO中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53.0,355.0和357.0 nm;发射光谱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表明Phen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测定姜黄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426nm.姜黄素在426nm处有最大吸收,在1.05-7.3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1309C+0.0306(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40%(n=9),RSD为0.69%;测得姜黄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包合率为91.71%,RSD为0.38%.本方法操准确、简便、迅速,适用于姜黄素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姜黄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β CD >M β CD >β CD ,脂肪醇对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影响与其所含碳数及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三种环氧孕甾衍生物:6-亚甲基-16α,17α-环氧孕甾-4-烯-3,20-二酮,6-甲基-16α,17α-环氧孕甾-4,6-二烯-3,20-二酮和6-甲基-16α,17α-环氧孕甾-4-烯-3,20-二酮。其中6-甲基-16α,17α-环氧孕甾-4,6-二烯-3,20-二酮未见文献报道。同时应用红光谱(FTIR)、紫外光谱(UV)、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三种甾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甾体化合物结构上的差异在FTIR,UV,1H NMR谱中有明显的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荧光黄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用红外光谱、DSC曲线、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等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用Hildebrand-Benesi双倒数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荧光黄分子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