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品德 《数学通讯》2005,(20):14-15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蜮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产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2.
2004年高考湖北卷第6题是一道选择题,该题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少考生落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本文对该题进行剖析并引申.  相似文献   

3.
数学选择题具有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兼备、解法多样化等功能.因而这一题型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一组选择题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在编制时,当题干与正确的选择项确定之后.其它的选择项既要注意其诱误性、干扰性.有时还要注意提示性的问题.所以在选择题的命题实践中,常常运用如下方法和技术设计“陷阱”.  相似文献   

4.
毛君 《天府数学》2004,(1):236-238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12道选择题,共60分,占总分的40%,而且它位居卷首.因此能否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考生能否获得高分的基础.选择题的重要性还表现在:(1)在试卷中占题量大,能充分保证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选择题有备选项,给试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这里是指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各类错误的有意运用和分析.针对学生由于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表现在判断、论证、计算及解决问题上的失误现象,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借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在“陷入”误区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解答高考数学选择题?每位高三数学教师都应思考过这一问题.上海高考数学从2010年起增加了选择题的分值,由原来每题4分共16分,增加到每题5分共20分,约占总分150分的13.3%.而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比例则更高,共计40-60分,约占总分150分的26.7-40%.高考数学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宽,概括性强,小巧灵活,有一定深度与综合性,而且分值增大,能否迅速、准确地解答出来,成为全卷得分的关键.高考数学选择题在排序上基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分布,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考生心态的稳定,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7.
选择题具有构思巧妙,概念性强,灵活性大,知识覆盖面广的优点,有利于大范围地考查知识。但选择题的正误答案一般是随机排列的,命题者也有意地在概念或运算上制造混乱,似是而非,鱼目混珠,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易给有知识缺陷的学生造成困难,“鱼目”与“珍珠”难以区分。当然选择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它对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极其有利。正确合理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敏捷地识破选择题的迷惑性和有效地去利用选择题的启发性。下面分别列出选择题的迷惑性和启发性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解直线问题的五大陷阱,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这些陷阱,识破这些陷阱,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选择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于孔武(山东梁山十九中272600)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等思维品质在近几年高考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选择题作为考题的主要题型,具有知识面广、千扰因素多、灵活多变等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中考中,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而设置的"陷阱"题常使一些考生深陷其中,出错率很高.如何透视考题"陷阱"?笔者在此介绍一些常见的"陷阱"设置方法,以期引起同学们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由于选择题具有构思精巧,概念性强,灵活性大,知识覆盖面广等优点,有利于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占有较大的份量.选择题的选择项中含有正确答案和迷惑答案,命题者往往抓住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刻意”制造迷惑,使  相似文献   

12.
<正>在选择题中,除一些简单题外,编者经常在题中设置一些迷惑区,诱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其中,不知不觉地犯错误,从而使解题准确率大大降低.因而弄清选择题中的迷惑区的设置,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现介绍如下:一、特殊概念性迷惑例1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  相似文献   

13.
命题者为了试图从卷面上对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水平进行考察,在拟制试题时往往要精心设置一些"陷阱".一般地,尽管数学试题中的"陷阱"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千姿百态",但若认真剖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数学试题中常见的"陷阱"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知识性"陷阱"、思维性"陷阱"和心理性"陷阱".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珠算》2010,(6):24-25
对消费者短期权益的过度强调,很可能会走进误区,最终反而损害消费者的长期权益。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也要谨防竞争对手以"消费者权益"名义设置的陷阱和禁锢。  相似文献   

15.
选择题在高考题中占有相当比重,分值约占40%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解答选择题就成了广大师生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选择题中正确答案已经给出,只是要求我们设法选出而已.这就使得解选择题与做解答题在思维方式、解题策略、方法技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就此举例谈谈选择题的几种常用解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把条件的设置,由直接改为间接的隐含条件,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检查学生对概念、性质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对知识体系的归纳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的容量,增强问题的思想性.因此,这种设置条件的方法被普遍采用,那么.数学问题的隐含条件是怎样设置的呢?本文试图通过实例来说明隐含条件设置的些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第2题,F=GmMd2好眼熟,不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描述吗?第14题是明显的行程问题,背景却是火星旅行计划.它们是考卷中的亮点,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潜移默化地播下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第23题和24题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达成度.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判断命题的真与假,或者指出真命题的数目,增大了知识的覆盖性,加大了检测力度.然而,题型是对高考数学成功经验的吸收.众多的基础题目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第29题考查动手能力.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该题应…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课后思考题的设置刘汉顶(安徽枞阳中学246700)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因旧知识的干扰,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及心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遗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地纠正与弥补,日积月累,将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并逐步形成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87年第二期刊登杨俊英同志的文章《选择题的合理评分标准及其概率证明》。为了充分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杨认为在选择题时应该这样说明:“请在下列(n个)答案中将正确的挑选出来。”(不应在题目中给出正  相似文献   

20.
今年高考后,我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他们普遍反映:文科数学试题“①选择题比较简单;②应用题下手很难;③部分题平时少见”.“简单”、“少见”说明该试题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又突出地考察了能力.仔细分析试卷,全卷覆盖了约78个知识点.学生认为“简单”的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