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水FeCl_3和格氏试剂在THF中反应,反应产物在DMF中重结晶,得到(Mg·6DMF)[(FeCl_3)_2O]的晶体,在NMF中重结晶,得到FeCl_3·3NMF。本文讨论了氧桥生成的条件。(Mg·6DMF)((FeCl_3)_2O]和(Et_4N)_2[MoFeS_4Cl_ 2)在DMSO中反应得到一非化学计量的笼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MoFeS_4Cl_2]。[Fe_2S_2Cl_4]_(1-a)(Fe·6DMSO)_b(Mg·6DMSO)_(1-b。) 分别测定了(Mg·6DMF)((FeCl_3)_2O]及其衍生物的晶体结构。首次发现了单氧桥二铁化合物的交错型四配位直线氧桥结构,它存在于(Mg·6DMF)~(2+)的笼状母体中。 (Fe·6DMSO)~(2+)统计分布于(Mg·6DMSO)~(2+)的笼状骨架上,而阴离子[MoFeS_4Cl_2]~(2-)和[Fe_2S_2Cl_4]~(2_)统计分布在这个笼状母体中。 在FeCl_3·3NMF中,可以看到Fe—Cl键的对位效应。  相似文献   

2.
2,8-二氧杂双环[3.3.1]壬烷结构单元存在于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中.阳离子铝化合物[Al Cl(CH_3CN)_5]~(2+)-[(AlCl_4)_2]~(2-)·CH_3CN可方便地由Al Cl_3在CH_3CN中室温反应得到.其可有效催化2-羟基查尔酮和萘酚的傅克烷基化/缩酮化反应,生成二芳基稠合2,8-二氧杂双环[3.3.1]壬烷,产率中等到高.该方法所用催化剂价廉、易得,转化效率较高,为合成2,8-二氧杂双环[3.3.1]壬烷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氧桥双铁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还原特性,曾经引起人们的兴趣。大部分这类化合物中的Fe原子都具有五、六或七配位结构,端基又都是比较大的螯合剂。1978年,Michael报道了[(Cl_3Fe)_2O]~(2-)的弯桥重叠型结构。我们在无水无氧条件下,用FeCl_3和格氏试剂在THF中反应,反应产物用DMF重结晶,制得了[Mg·6DMF)[(Cl_3Fe)_2O]浅棕黄色晶体。其元素组成为:Fe 13.64,Cl 25.75,Mg 2.94,C26.77,H 5.76(%);  相似文献   

4.
用CNDO/2(s,p,d)方法研究了类立方烷系列Fe-S簇合物[Fe_4S_4Cl_4(?)(S_2CNEt_2)_n]~(2-)(n=0,1,2,4)的电子结构。得出[S_2CN(Et)_2]-螯合配位Fe_4S_4~(2+)簇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价态铁原子的结论;骨架Fe_4S_4~(2+)中μ_3-S电子是非定域化的,同Mssbauer谱测定结果一致。讨论了簇合物Fe—Fe之间的成键作用、螫合配体的作用和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议三核钼原子簇离子(Mo_3S_2Cl_9)~(3-)的生成步骤为:MoCl_2~(2+)与二核钼离子(Mo_2Cl_9)~(3-)首先加成产生[Mo_3(μ_3—Cl)_2(μ_2—Cl)_3Cl_6]~(11-),然后两个S原子取代三重桥联Cl原子。分子轨道计算支持了中间体(Mo_3Cl_(11))~-的可能存在。上述加成过程也适合于多核离子Mo_4Cl_(13)~+及Mo_6Cl_(15)~(3+)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高碘酸盐氧化硫脲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酸性介质中,高碘酸盐氧化硫脲的非线性反应呈现多种不同的化学计量方程 式。当[KIO_4]_0/[SC(NH_2)_2]_0 > 4时,计量方程为4IO_4~- + SC(NH_2)_2 + 3H_2O = 4IO_3~- + SO_4~(2-) + CO_3~(2-) + 2H~+ + 2NH_4~+;当[KIO_4]_0/ [SC(NH_2)_2]_0 = 8:7时,计量方程为8IO_4~- + 7SC(NH_2)_2 + 17H_2O = 4I_2 + 7SO_4~(2-) + 7CO_3~(2-) + 6H~+ + 14NH_4~+;而当[KIO_4]_0/[SC(NH_2)_2] _0 < 1时,反应的主要计量方程为IO_4~- + 4SC(NH_2)_2 + 8H_2O = I~- + 4S + 4CO_3~(2-) + 8NH_4~+。同时反应体系在氧化剂过量的条件下碘钟产生的诱导期 与1/[H~+]~2成正比;而当还原剂过量时,体系I_2逐渐累积至极值的诱导期与体系 初始pH呈线性关系。运用包含质子平衡反应、碘化合物自身反应、碘化合物-硫化 合物反应以及硫-硫反应的15步反应机理较好地模拟出封闭体系中pH,[I~-]以及 [I_2]的准振荡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须在两种金属离子同时作用下的振荡反应——KBrO_3-CH_3CH(NH_2)CO_2H-MnSO_4-[Fe(phen)_3]SO_2-H_2SO_4体系的振荡反应,对反应产物作了分析,研究了两种金属离子在振荡反应中的不同作用,Mn~(2+)起催化氧化丙氨酸以产生丙酮酸的作用,而[Fe(phen)_3]~(2+)则是丙酮酸-BZ型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振荡反应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考察了Cl~-、自由基抑制剂及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实验证明,振荡反应同时受Br~-及Br_2的控制,振荡机理与Br_2-水解控制模型相同.  相似文献   

8.
某些教科书对[Co(NH_3)_6]~(3+)及[Co(NH_3)_6]~(2+)等配离子的颜色说法不一。本文作者合成了有关的两种钴氨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和X射线结构鉴定,绘制了其水溶液的吸收曲线,证明[Co(NH_3)_6]~(3+)为土黄色,而非如许多教科书上所记述的粉红色.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水溶液中,铬(Ⅲ)氯化物的水合物(A)[Cr(H_2O)_4Cl_2]Cl将发生水合反应转变为异构体(C)[Cr(H_2O)_6]Cl_3,即该反应是铬(Ⅲ)配离子的配体取代反应。 1 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光催化Z型水分解反应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生产太阳氢能的有效方法.将具有优异水氧化性能的自然光系统Ⅱ与人工半导体产氢材料进行耦合,以构建生物-人工杂化光催化Z型水分解反应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自然光合作用原理和促进人工太阳能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Fe(CN)_6~(3-)可从光系统Ⅱ接受电子,因此氧化还原电对Fe(CN)_6~(3-/4-)成为研究光系统Ⅱ基杂化Z型水分解体系时常用的电子体递.然而,在该Z型水分解反应中,正向的产氢反应经常受到由Fe(CN)_6~(3-)引起的逆反应的阻碍,致使水分解过程中产氢产氧失衡,不能实现有效的全分解水反应.本文通过在光系统Ⅱ杂化Z型水分解体系中的人工光催化剂ZrO_2/TaON上沉积产氢助催化剂PtCrOx,有效抑制了逆反应的发生,从而使体系实现了全分解水反应.实验发现,在光催化剂ZrO_2/TaON上沉积金属Pt作为产氢助催化剂时,以Fe(CN)_6~(4-)为电子供体的光催化产氢半反应基本没有产氢活性,而当沉积氧化物PtCrO_x作为产氢助催化剂时,产氢半反应活性可提高至~35μmolh–1.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产氢活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对于Fe(CN)_6~(3-)引起的氢气氧化逆反应的催化行为不同.金属Pt表面对于氢气具有吸附和活化作用,光催化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和Fe(CN)_6~(3-)在Pt-ZrO_2/TaON催化作用下发生快速的氧化还原逆反应;而由于PtCrO_x表面对氢气的吸附和活化作用较弱,上述氢气氧化的逆反应在PtCrO_x-ZrO_2/TaON存在时不发生.此外,在产氢过程中,光生电子虽然迁移到助催化剂PtCrO_x上,但PtCrO_x中高氧化态的Pt~Ⅱ和Pt~Ⅳ并未被还原,因此使PtCrO_x-ZrO_2/TaON具有稳定的光催化产氢反应活性.基于PtCrO_x-ZrO_2/TaON在Fe(CN)_6~(4-)作为电子供体时有效的产氢半反应,我们以Fe(CN)_6~(3-/4–)作为电子递体,将光系统Ⅱ与PtCrOx-ZrO_2/TaON耦合构建了生物-人工杂化Z型全分解水体系,通过调节Fe(CN)_6~(3-)/4–的初始浓度,最终实现了杂化体系的全分解水反应,产氢和产氧活性分别为~20μmol H_2 h~(–1)和~10μmol O_2 h~(–1).这为理解和抑制以Fe(CN)_6~(3-)/4–作为电子递体的光系统Ⅱ-人工杂化Z型水分解体系中的逆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很多试剂,如浓硝酸,Cu~(++)/Py,Bi_2O_3/H~+,Fe(CN)_6~(3-)/OH~-等可将苯偶姻(Benzoin)氧化生成苯偶酰(Benzil),而在有机介质且中性条件下反应的例子不多。Ho曾报道,Ph_3P·Br_2在无水乙腈中能氧化苯偶姻制得苯偶酰,产率75~98%。Swern还使用过Me_2SO/(COCl)_2/CH_2Cl_2,产率64~95%。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本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动力分析法,特别是催化分析,已在生物化学、临床化学和其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关于微量铜的催化分析作了不少研究。其中有:Cu(Ⅱ)对Fe(Ⅲ)-硫脲反应或Fe(Ⅲ)-甲基硫脲反应,Cu(Ⅱ)对过氧化氢氧化氢醒或氧化靛胭脂以及Cu(Ⅱ)对Fe(CN)_6~(3-)-CN~-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等。在多数情况下,干扰(如Hg(Ⅱ))难以排除,有的终点观测困难。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根据Cu(Ⅱ)对反应的催化作用。为了能准确观测反应终点,我们在Fe~(3+)-S_2O_3~(2-)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evolved gaseous analysis (EGA),infrared spectra,and XRD have been appliedto the study of solid state reactions of KSCN with five cobalt(Ⅲ)-ammine complexes:[Co-(NH_3)_5N_3]Cl_2,[Co(NH_3)_5(NO_2)]Cl_2,[Co(NH_3)_5(H_2O)]Cl_3,[Co(NH_3)_5Cl]Cl_2,and [Co(NH_3)_6]Cl_3in a hydrogen atmosphere.It is found that the existence of KSCN shift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se complexes to a lower temperature.The corresponding peak temperatures arenear 140℃.The effect of KSCN is discussed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deammine reactionsa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_2Cl_2-0.1mol/1 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不同金属卟啉在卟啉环上氧化还原顺序及其非均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与环上π电子云密度成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平衡透析、凝胶色谱等方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PtCl_4~(2-)、顺铂及cis-[Pt(NH_3)_2(H_2O)_2]~(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顺铂与BSA在25℃作用4小时,未发现BSA结合铂,而在37℃作用20小时后BSA与铂(Ⅱ)有一定的结合。BSA对PtCl_4~(2-)有一个强结合部位,3个弱结合部位,结合常数分别为4.0×10~4及1.1×10~3。BSA对cis-[Pt(NH_3)_2(H_2O)_2]~(2+)有2个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常数K_1=9.0×10~4,有2-3个非专一性结合部位,K_2=2.4×10~2,BSA与cis-[Pt(NH_3)_2(H_2O)_2]~(2+)的反应对BSA是一级反应,速度常数k=0.012分~(-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KAs_4W_(40)O_(140)(M·H_2O_2]~(n-)杂多阴离子中配位水的取代反应.在水溶液中,许多配体,如[Fe(CN)_6]~(4-)、[Fe(CN)_6]~(3-),SO_3~(2-)等都能取代配位水形成具有特征颜色的配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发生的配体取代配位水的反应,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却容易发生,这与配位水分子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易脱去形成配位不饱和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BRUKER MSL-4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对于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H_2(p-X)TPP,X=Cl,H,CH_3,OCH_3],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Fe(Ⅲ)(p-X)TPPCl)及其轴向配合物([Fe(Ⅲ)(p-X)TPP(HIm)_2]~+Cl~-,([Fe(Ⅲ)(p-CH_3)TPPYm]~+Cl~-,Y=2-CH_3Im,2-C_2H_5-4-CH_3Im,n-C_3H_7NH_2,N(C_2H_5)_3)的质子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分子对称性、电子结构、顺磁效应等对~1H NMR谱的影响以及铁卟啉配合物的电子自旋离域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此报道了一种未曾发现的有趣现象:尽管[Au_(23)(SC_6H_(11))_(16)]-、Au_(24)(SC_2H_4Ph)_(20)(Ph:苯环)、Au_(36)(TBBT)_(28)(TBBTH:对叔丁基苯硫酚)、Au_(38)(SC_2H_4Ph)_(24)、混合Au_x(SC_2H_4Ph)_y团簇及3nm的金纳米粒子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尺寸和保护性硫醇配体,但它们在三苯基膦(PPh_3)作用下,均能统一地经由亚稳的[Au_(11)(PPh_3)_8Cl_2]~(2+)最终转化为稳定的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SR:硫醇配体)。换句话说,三苯基膦是这些硫醇保护的纳米粒子的统一转化器。然而,聚乙稀吡咯烷酮(PVP)/柠檬酸盐(Citrate)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和[Ag_(25)(SPhMe_2)_(18)]-(Me:甲基)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不能转化为[Au_(25)(PPh_3)_(10)(SR)_5Cl_2]~(2+)或[Ag_(25)(PPh_3)_(10)(SR)_5Cl_2]~(2+),暗示了硫醇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具有与三苯基膦反应的独特性能。另外,我们考察了配体对双二十面体[Au_(25)(PPh_3)_(10)(SR)_5Cl_2]~(2+)团簇荧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