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溴乙醇作重原子微扰剂,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二氢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方法.该法除氧简便快速,体系澄清  相似文献   

2.
以2-溴乙醇作重原子微扰剂,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二氢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方法。该法除氧简便快速,体系澄清。  相似文献   

3.
高春光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6,24(9):1015-1018
本文首次将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应用于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法中,除氧简便快速(1 ̄1.5min),测定了痕量二氢苊、Wu、菲、7,8-苯并喹啉。1,2-二溴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其用量减少到每10mL中5μL,体系基本澄清,pH≈6.8,分析特性优于通氮除氧技术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4.
无任何保护性介质存在下,β-溴代萘(β-BrN)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经仪器光源适当照射,即能很快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有机溶剂存在时,RTP强度和获得稳定RTP信号所需光诱导的时间显著不同.含2.5%乙腈的β-BrN水溶液仅需极短的光诱导时间就能产生很强的RTP发射,β-BrN浓度在8.0×10-8~1.6×10-5mol/L范围内与其RTP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4.7×10-8mol/L  相似文献   

5.
对β-环糊精(β-CD)溶液中4种多环芳烃α-溴代萘(α-BrN)、β-溴代萘(β-BrN)、菲、敏化丁二酮(BIAC)的室温光(RTP)进行了研究,β-CD能有效地增强敏化光强度,并从三重态能量、主客体分子几何尺寸大小等方面讨论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上限受能量受体浓度的限制,其检出限达 10-8mol/L。  相似文献   

6.
β—溴代萘瓣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性质及介质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任何保护性介质存在下,β-溴代奈(β-BrN)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经仪器光源适当照射,即能很快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有机溶剂存在时,RTP强度和获得稳定RTP信号所需光诱导的时间显著不同,含2.5%乙腈的β-BrN水溶液仅需极短的光诱导时间就能产生很强的RTP发射,β-BrN浓度在8.0×10^-8-1.6×10^-5mol/L范围内与其RTP强度  相似文献   

7.
高春光  谢剑炜 《分析化学》1998,26(12):1424-1227
对β-环糊精(β-CD)溶液中4种多环芳烃α-溴代萘(α-BrN)、β-溴代萘(β-BrN)、菲、Qu敏化丁二酮(BIAC)的室温磷光(RTP)进行了研究,β-CD能有效地增强敏化磷光强度,并从三重态能量、主客体分子几何尺寸大小等方面讨论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上限受能量受体浓度的限制,其检出限达10^-8mol/L。  相似文献   

8.
不除氧条件下,在含20μL二溴烷(DBE)的10mL体系中,喹啉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CD-RTP)信号,最大λex/λem=276/496nm,喹啉浓度在2.0×10-6~4.0×010-4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2.0×10-7mol/L。由于所用重原子微扰剂DBE的量很少,本发光体系仅均匀地呈轻微的雾状,而无明显沉淀,使测量精度明显改善。实验还发现,Na2SO3化学除氧可使体系RTP强度稍有增加,而通氮除氧反而因DBE的挥发损失使体系的RTP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将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应用于β-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β-CD-RTP)法中,除氧简便快速(1~1.5min),测定了痕量二氢苊、芴、菲、7,8-苯并喹啉。1,2-二溴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其用量减少到每10mL中5μL,体系基本澄清,pH≈6.8,分析特性优于通氮除氧技术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的重原子微扰剂-环氧氯丙烷(ECH),在此重原子微扰下,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溴代萘(BrN)的方法,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在该体系中测定了溴代萘的DTP寿命、猝灭常数、三元包合物的包接常数。实验结果证明,α-BrN/ECH/β-CD三分子包接配合物比β-BrH/ECH/β-CD三分子包接络合物包接更加有效,而且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含α-溴代萘(a-BrNp)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在仪器光源的照射下,即能很快触发α-BrNp强而稳定的室温光(RTP)信号。体系RTP性质和所需光诱导的时间对有机试剂的存在及其种类和用量极为敏感。0.5%(V/V)乙腈或丙酮的存在所需光照时间短,RTP强度高。α-BrNp浓度分别在 1.0 × 10-6~ 2. 4 × 10-5 mol/L和 4. 0 × 10-7~ 2. 0 × 10-5mol/L范围内与 RTP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 3,8 × 10-8 mol/L和 6.5 × 10-8 mol/L。  相似文献   

12.
不除氧条件下喹啉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琪  李隆弟 《分析化学》1998,26(3):271-274
不除氧条件下,在含20μL二溴乙烷(DBE)的10mL体系中,喹啉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CD-RTP)信号,最大λex/λem=276/496nm,喹啉浓度在2.0×10^-6 ̄4.0×10^-4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2.0×10^-7mol/L。由于所用重原子微扰剂DBE的量很少,本发光体系仅均匀地呈轻微的雾状,而无明显沉淀,使测量精度明显改善。实验  相似文献   

13.
α—溴代萘的无保护性介质流体室温磷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兰  陈小康 《分析化学》1998,26(12):1504-1507
含α-溴代萘(α-BrNp)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在仪器光源的照射下,即能很快触发α-BrNp或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体系RTP性质和所需光诱导的时间对有机试剂的存在及其种类和用量极为敏感。0.5%(V/V)乙腈或丙酮的存在所需光照时间短,RIP强度高。α-BrNp浓度分别在1.0×10^-6 ̄2.4×10^-5mol/L和4.0×10^-7 ̄2.0×10^-5mol/L  相似文献   

14.
陈小康  牟兰 《分析化学》1999,27(2):125-129
首次研究了不同的胺对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体系RTP发射的影响,发现胺能显著增强α-BrNp/β-CD体系的RTP发射,RTP强度 随着胺的烷基链的增长和支锭的增加而增加,且当胺的用量是β-CD用量的一倍时,RTP强度最大。由此认为,胺的影响主要应归因地胺分别从β-CD的二端接近,胺的-NH2基与β-CD的-OH基形成氢键,而其烷基从CD二端折向空腔,封住了CD的上、下  相似文献   

15.
白小红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9,27(11):1292-1295
在β-环糊精溶液中,环氧溴丙烷或环氧氯烷能够诱导α-溴代萘和β-溴代萘强的室温磷光。结果证明,EBH比ECH有更强的重原子 增强效应;α-BrN/ECH/β-CD三元包接合物的稳定性比β-BrN/ECH/β-CD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详细研究了9种有机小分子对两种萘酚三元包络物β-环糊精(CD)/萘酚/1,2-二溴乙烷(DBE)室温■光(RTP)强度及■光寿命的影响。对比了各种有机小分子对包络于β-CD中两种萘酚RTP的增敏、增稳作用及分析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烃橡胶(SBR、P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分散α,ω-对乙氧羰氧基苯甲酸聚乙二醇酯(PEECB)而得到聚合物分散液晶复合膜(PDLCM).用这种复合膜进行富氧分离,当PEECB-4.05(4.05为聚醚软段的数均聚合度DP)的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约23.0%wt)时,室温下SBR/PEECB-4.05/PDMS体系膜的氧气透过系数Po2值达70~634barrer),增加约60倍,分离系数仍较高(αo2/N2=3.47~2.59).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膜透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4-溴联苯内含重原子的特性,通过外加有机溶剂对4-溴联苯的增容作用和γ-CD腔的保护性作用,在不除氧条件下首次获得了有分析意义的透明CD-RTP体系,该体系对4-溴联苯的检测限为3.0×10^-7mol/L。  相似文献   

19.
利用4-溴联苯内含重原子的特性,通过外加有机溶剂对4-溴联苯的增溶作用和γ-CD腔的保护性作用,在不除氧条件下首次获得有分析意义的透明CD-RTP体系,该体系对4-溴联苯的检测限为3.0×10-7mol/L。  相似文献   

20.
D-HQADM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显色剂4,4’-二[(8-羟基喹啉)偶氮]-3,3’-二甲基联苯(D-HQADMB)与Cd(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吐温-80存在下的pH7.8~9.0的缓冲介质中,Cd(Ⅱ)与D-HQADMB形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组成比为Cd(Ⅱ)+D-HQADMB=1+2,λmax=5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0×104L/mol·cm,Cd量在0~1.3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制定的方法测定矿样中的微量镉,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