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纯镇 《物理》2000,29(3):11-11
新世纪来临了,对我们的工作应该一个有新的思考。俞允强先生和宋菲君先生发表了关于理论物理课程(也称四大力学)教学成功和失败的探讨,而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读后很受启发。我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多年,深以为理论物理课程是培养物理规格人才的“重头戏”,理论物理的毕业生很有“后劲”,也被社会所承认。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这个领域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没做对什么,以后怎么做应该有新的思考。我想就以下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参加讨论。1 物理系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一切教学设置都离不开培养目标,按照国家教委90年代关…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3.
理论力学是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又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理论力学在理论体系和方法上比普通物理力学更全面,更系统、更严密,因此,习题的花样也更多,难度也更大,学习这门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做题困难,以致学得被动。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上好习题课。 习题课是完成理论力学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以往,由于过份强调习题课时间紧、内容多,教师往往采取独自讲授,让学生单纯听讲的所谓“满堂灌”的“大课形式”。对这种习题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并不满意。有的学生认为:听不听都差不多;有的学生因对课上讲授的例题没…  相似文献   

4.
周培源教授风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堂记趣 周培源教授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周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理论物理学家.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彭桓武教授都是周老的学生.周老是怎样教导他的弟子呢?这里披露一些“秘闻”.1.第一课 我在中学念高中物理的时候,就听说全世界只有12个半学者能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47年9月,我以敬慕清华大学的民主风尚和学术空气的心情而转学到该校物理系二年级,在这里上的第一课,就是被称为“半个懂得相对论”的周培源教授所开设的理论力学.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普通物理,牛顿力学都念过三遍了,这能讲出什么新内容呢?然而…  相似文献   

5.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学科,又是大学一年级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物理课,其重要性恰如美国伯克利物理教程《力学》卷在“致学生”中所言:“大学物理课的头一年一向是最困难的.在第一年里,学生要接受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比在高年级或研究院课程中还要多得多.一个学生如果清楚地理解了力学中所阐述的基本物理内容,即使他还不能在复杂情况下运用自如,他也已经克服了学习物理学的大部分的真正困难了”.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对此印象深刻并有所体会,笔者以力学教学面向现代为契机,作了一些尝试. 在力学范围内讲解了其概念、规…  相似文献   

6.
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相似文献   

7.
夏建白 《物理》2005,34(8):611-613
黄昆先生从1951年回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几门课上.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黄昆先生参与了制定这个规划,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建议: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要尽快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不久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就决定,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从1956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的研究生 招生考试情况看,我国的物理系毕业 生知识面较窄,思路不够开阔.为此, 北京大学物理系从去年起,为物理系 和相近的其他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了 《近代物理讲座》,作为一门选修课.此 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选课学生达 480余人,此外尚有旁听的学生和青 年教师约二百人.我刊将从本期起陆 续连载他们的讲课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已五十年了.回想起物理学会成立时,我正在北京大学理预科作学生.那时马神庙北大理学院里学术气氛比较自由,有什么学术报告都可以去听;本科的课,预科的学生也可坐在后面旁听,我当时也是时常去听本科的课的.当时,我本来想学电机工程,但听了物理系的本科的课程以后,我的兴趣渐渐转向了物理. 物理系课程除了本校教师教以外,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的吴有训先生和萨本栋先生也到北大兼授近代物理和电磁学.他们讲课口齿清楚(虽然吴先生的江西口音刚听起来不太习惯),不照本宣科,丰上有时仅带一两张纸页.他们每次讲课,都事先预备好作表演…  相似文献   

10.
赵凯华 《物理》2015,(4):245-246
沈克琦先生是我尊敬的师长,我在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带过我们班一年的光学实验课。沈先生在我毕业留校任教后的不同时期,担任过物理系和校级领导,以及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期间多次安排和举荐我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行政职责和社会工作。1958年我从苏联留学归国,他便亲自找我谈话,要我讲授物理类四个系二年级的普通物理课——电磁学和光学。这门课分两个大班,每班二三百人。北京大学物理系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叶企孙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1945年,我从当时在贵州眉潭的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叶先生教我们电磁学。我在浙江大学的物理老师王淦昌教授是1925年叶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据王先生说,一开始物理系的老师只有叶先生一人,所有的物理专业课都由他一人主讲。我进西  相似文献   

12.
曾锡滨 《大学物理》2003,22(8):39-41
简述了我校物理系进行力学综合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措施,以及建立将普通物理力学、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基础综合成一门课程的新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具体做法.这样做,不但大大减少了重复内容和课时。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力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宋菲君 《物理》2020,(7):454-457
<正>门墙桃李,何止百万赵凯华教授20世纪50年代从莫斯科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执教几十年,为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学生上大课,讲授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等课程,成为北大物理系的一代宗师。我是北大物理系1960级学生,当时北大理科为六年制。大学二年级的普通物理课程,由赵老师讲授电磁学和光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学好了可以顺利进入大三学习四大力学、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北伐军过浙江之后.当时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实行大学院制,把杭州的高等院校合并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次年改称浙江大学似下简称浙大),除了已有的工、农两院外,要增设文理学院.1928年,任邵裴子先生为文理学院院长;当年就开设物理门(次年改为物理系),聘张绍忠先生为系主任.张先生邀正在厦门大学物理系工作的朱福  任助教,金学煊为技术工人.就这样,一位教授、一位助教、一位技工,三个人撑起了物理系的牌子.第一年招了三名学生,王谟显和盛耕雨就是这一年入学的.第二年招生十一名,但毕业者仅六人.是年,王守竟教授来到浙大,不过只呆了两…  相似文献   

15.
王明贞先生是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她自195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已有50个年头.2005年11月王先生度过了她的百岁华诞,清华大学校方及物理系都举行了热烈的庆贺活动,物理系还专门出版了《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文集》.为表达众多物理教师和物理工作者以及本刊对王先生的崇高敬意,现特摘登文集的前言(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撰写),介绍王明贞先生的生平及突出业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统计力学是物理系的核心课程四大力学的最后一门课。课程着重讲授统计物理和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使学生了解统计力学的理论框架,掌握统计力学处理大量粒子体系的物理问题的方法。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特点,介绍了在统计力学的教学组织上特别注意做好基本问题和概念等重点环节的讲授经验,以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的论文讨论环节,并且在教学上采取多视角、分层次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应用,旨在达到通过课堂教学的讨论,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深对于有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18.
虞昊  刘雅春 《物理通报》2006,(12):37-40
孟昭英院士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电子学开拓者,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历史上是积极倡导“理工会通”教育思想的杰出大师,曾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高级科技人才,有的成了我国某学科学术带头人,有的是佩戴上“两弹、一星”国家勋章的科学家.孟昭英先生一生辉煌、半生坎坷,但是即使在蒙受奇冤的年代,仍然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重,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更是老骥伏枥,惮精竭虑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重振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孟昭英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挥泪命笔写下此文。  相似文献   

19.
梁法库 《物理实验》1996,16(6):289-289
摩擦力矩对高速旋转体升起运动的简易实验演示及理论分析梁法库(黑龙江省克山师专物理系161601)在理论力学的欧勒动力学方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感到难于理解,特别是摩擦力矩对旋转体的影响,如图1所示的几种常见.图1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物理》1959,(6)
一,教学情况华东师大物理系从1952年起开设无綫电的课程,最初这門课是与电工学合并开设的,教科書用的是苏联莫斯科师范学院馬夫助教校所著的“电工学及无线电工学教程”。最先备課时间很少,总計还不到50小时。后来我们把这门课和电工学分开来独立設置,学习时数逐渐增加,教材从1954年起就采用了自编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