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君子"是孔子心日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对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很多.孔子关于君子的人格标准有九个.  相似文献   

2.
孔子前,“君子”含义不固定,不确指,与德行好关联不紧,不具道德评判色彩。“君子”既指天子诸侯,也可指丈夫男性情人,德行可好可坏。孔子第一次全面地以具体的道德规范──仁、义等十余种内在品质与恭、庄等八种外在仪表两层面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君子”由偏指地位尊贵转向德行高尚。基于此,孔子评判历史、当代人物,教育、培养学生做“君子”,最终行君子之政于国。分析先秦诸子言说,“君子”是孔子为儒家树起的一面旗帜,承载了重构社会新秩序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相似文献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篇》,是古人关于“义”和“利”价值观的典型概括。从历史上看,义利观念是人们关于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金钱物质两者关系的思想和看法。“义”表示某一社会的伦理规范;“利”主要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君子之人崇尚“义”,而贬斥“利”;只有小人才谈“利”求“利”。  相似文献   

5.
人格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二是人的道德品质;三是做人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由这三个方面生发开去,形成人格内容的丰富多彩及类型的千姿百态.由内容的多寡和性质的  相似文献   

6.
张俏 《科技信息》2012,(16):170-170
本文研究《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起源问题,对于人格的塑造、品德修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使人懂得了在具有了持之以恒、言行合一、能屈能伸、谦逊礼让、博学多才等等优秀的品质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在思想上让他们体会到这些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君子、小人等核心概念折射出儒学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道德体系,可将之看作一种学术传统及生活形态。对其进行新的探讨和归纳解释,可为我们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开拓出新的出路,并为正确理解《论语》提供有依据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君子"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人物,他拥有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识和讲究仁义的立身处世之道.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有八十四章涉及到"君子"应当如何为人、处事、交友和为学.这些内容至今仍然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的积极成分,对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论语>为素材,全面分析孔子的"君子儒"之教.其中包括"君子"之辨、致君子之道和君子真伪之辨.对这些问题的分辨可以说明孔子之教与苏格拉底之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小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小人”出现了 24次,本文认为有 17处意为普通百姓,仅有7处指称道德卑下、失德之人。孔子的“小人”概念基本上是继承了商周以来的现念,将其放置于社会层面,而非定位于道德层面。个别地方指称道德低下之人,反映了词义的新变化,但还不是当时普遍性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语》的部分章节里,孔子里中的管仲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主体,在极其推崇并泰行周礼的孔那里,管仲也成了其量定生命哲学的对象,一方面,孔子斥其僭礼;一方面,孔子又大许其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国末楚国由盛转衰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一个富于创造能力、感情激越而感伤的诗人,与同时代的士人相比,屈原人格烙上了士人格的深深印痕,但他与这个亚文化群体又有种种不同。其悲剧人格以及衍生的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将他和春秋战国时代士人格区分开来,其人格是春秋以前君子人格遥远的嗣响。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儒家所设定的社会体系中,除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君”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之外,还有一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即“君子”。在先秦儒家的观念里,“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而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基本的构成条件并非一成不变。从《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中,撷取关于“君子”的片段,梳理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关于孔子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尚未有专文论述。本文从王氏对于孔子思想以及《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文化、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系统地论说,并揭示了王氏于《论语》其他文化因素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对子路等人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徒手搏虎,徒足涉河,这完全是莽夫所为,笨得到家了,孔子是不取的。在他的入门弟子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莽夫,后来被他成功地改造了。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  相似文献   

18.
君子人格是孔子所创立儒学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儒学思想体系之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学的君子人格起到人格的教化与引导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对儒学的重新关注,君子人格必然对现代社会的制度、秩序、人际关系、人的自我管理等方面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并具备量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儒家的“君子人格”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并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儒家的"君子人格"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