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8月16日至25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十一个省市的七十余名电镜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介绍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基础知识的讲座.各讲的论题是:(1)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发展及现状的概述;(2)成象原理;(3)高分辨电镜的特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E.Ruska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算起,已经整整58年了.它的出现,为人类揭示丰富多采的物质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现在,从电镜成像理论、实验技术,以及图像的分析原理和方法,都已自成体系,十分完善,并综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子显微学.电镜技术已经在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地质矿物、晶体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电子显微学和电子理论、晶体缺陷理论并称为近代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金属物理组A.Howie博士于1980)年10月12日至28日在华讲学. 在北京期间,A.Howte博士在北大举行了具有研究生课程水平的系统讲座共21学时,并在参观各有关单位时进行了多次学术讨论.参加听讲和讨论的有全国约70个单位的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共180人. 上述讲座系统地介绍了电子衍射衬度理论、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有关的20个习题;讨论了仪器改过和应用的相互促进;并例举了近年来一些新的重要成果,例如(1)在应用衍射衬度理论方面,直接观察到铜晶体氧…  相似文献   

4.
张庶元  李方华 《物理》2011,40(6):398-401
在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吴自勤教授是一位勤奋工作、求实进取、成绩卓著而深受同行敬重的学者.在他临近八十华诞之际,我们撰写这篇贺文,希望能弘扬他为电子显微学和中国电镜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由现在在国内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作为第一作者,由国际一流出版社以高级系列丛书形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合作者之一Whelan教授是薄膜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电子显微学家、美国的JohnSpence教授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1]:赞扬这是一本极好的书 (“asuperbbook”), “是所有从事电子显微学工作的实验室都必须有的书”.该书第一作者彭练矛教授 (北京大学首批长江特聘教授之一 )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英先后师从国际上著名的电子显微学权威J. M. Cowle和M. Whelan教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验技巧.他在 1994年…  相似文献   

6.
李超  姚湲  杨阳  沈希  高滨  霍宗亮  康晋锋  刘明  禹日成 《物理学报》2018,67(12):126802-126802
总结了我们将原位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结构、形貌、成分以及电势分布等物理性质的动态行为所开展的综合物性表征和分析工作.主要成果有:揭示了C_(60)纳米晶须在焦耳热作用下的结构相变路径;观察到了电荷俘获存储器中的电荷存储位置以及栅极电压诱导的氧空位缺陷;研究了阻变存储器中氧空位通道的形成过程以及导电通道的开关机理.这些成果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纳米材料和器件相关功能的物理机理,改善其工作性能,更展示了透射电子显微学在微电子领域强大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于1991年10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是一次国际性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学者,其中我国大陆以外的参加者有100余人,学术报告会分为电子显微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和电化学六个专业分别进行。国内外的55名著名学者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反映了分析测试领域内最活跃的前沿研究课题的新进展.特邀报告内容包括分析测试新方法、新仪器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中的新应用.会议的论文摘要(英文稿)编入相应的六本书中,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与学术报告会同时,在北…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全国材料科学中电子显微学会议于1991年10月23—2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人数共89人,主要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各省市(包括工厂)的分析测试中心等各部门.法国Gond-onnet教授专程来济南参加了学术会议,作了《光学扫描燧道显微镜及其应用》的报告.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会前出版了论文集,共收进了论文87篇.此外,还有六篇综述和论文在会上作了临时报告. 这次会议的论文篇数和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 会议共安排了九篇综合评述报告,报告人结合本身的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评述了近年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  相似文献   

9.
TH744.1 2005064054 高性能阴极荧光分析系统及其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 应用=High performance cathodoluminescence and its ap plication in optical property investigation of the nitride semiconductors[刊,中]/徐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 微镜实验室.北京(100871)),徐科…∥电子显微学报.- 2005,24(4).-386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0年6月 11日至 14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 ,这是本世纪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主办的全国医用加速器及其附属设备系列会议最后一次盛会 .10 4个科研、企业、医院等单位的 175位教授、工程技术人员、肿瘤治疗医生、销售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交流论文 110篇 .大会开幕式由分会应用委员会主任顾本广主持 ,分会副理事长林郁正致开幕词 ,他回顾了我国从事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近 70年的发展历史 ,总结了国产医用加速器取得的发展和成就 ,深入分析了 2 1世纪初国内放射治疗需求和国际医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材料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透射电子显微(TEM)技术及其在多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几个典型案例:利用球差矫正原子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STEM),并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相结合,分析多铁异质结界面处的原子分布、离子价态和化学键的变化;结合球差矫正原子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图像(HRTEM)和STEM图像,分析多铁材料中的局域对称性破缺和电极化特性;利用原位变温及电/磁场加载技术,研究多铁材料中的结构相变和电畴/磁畴的动态演变特性。文章特别指出,现代透射电子显微学是全面分析理解多铁材料局域微结构,探讨多铁耦合机制及其物理根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经国家科委批准[(91)国科发情字852号],《分析测试通报》自1993年开始更名为《分析测试学报》。《分析测试通报》是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刊登电子显微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及电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分析仪器的开发使用和维修,供分析测试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阅读。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召开了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表彰会议,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重视和支持科技书刊出版和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中,科技信息的生产、采集、加工、储存、传播和利用,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一个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科技书刊的出版,图书资料的收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利用是科技工作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里显微镜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于1985年11月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1997年调整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地处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著名的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都可信教授任第一、二届实验室主任(1985-1993).现任主任为张泽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电子显微学及其他显微学原理技术,并开展晶体学及新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性能方面基础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电子衍射理论及显微学方法、准晶、巨磁电阻多层膜、蓝光发射GaN薄膜等现代功能薄膜材料、碳纳米管、纳米桂线等一维纳米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半导体、超导体及生物大分子的微观结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47年埃尔德(Elder)等人首次观察到同步辐射光至今已经66年,时逢《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本文回顾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同步辐射装置的现状,并简单介绍新书《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的主要内容。1.前言同步辐射是相对论性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沿弯转轨道行进时发出的电磁辐射。1947年,埃尔德等人在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通用电气公司实验室(GE Lab)调试新建成的70MeV电子同步加速器时,看  相似文献   

16.
第六届全国红外科学技术交流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至七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由中国光学学会与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63个单位的代表132人。本届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红外探测系统及其应用,大会特邀报告五篇和分组交流论文八十四篇,内容涉及跟踪制导和热成象、遥感以及测温等技术。《红外研究》杂志专为这次会议出版了论文摘要选辑(1985,No.2)。  相似文献   

17.
陈俊人 《光子学报》1983,12(4):1-4,20
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高速摄影设备并逐步推广使用以来已有廿多年的历史,获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先进的测试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并将会越来越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兴趣和重视。本文仅就工农业生产(不含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成果作一综述。由于对国内情况了解不多,手头资料缺乏,其内容必然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的高速摄影事业,尤其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也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17年8月15~18日,第五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在西宁市顺利召开,全国脉冲功率会议由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组织国内脉冲功率工作者交流工作成果、探讨关键技术,为脉冲功率事业的进步和成果应用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本次会议由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中物院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加速器分会高功率粒子束专业组主办,由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力源电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超导电性方面的研究机会(M.Tinkham等);重费米子系统及其超导电性(章立源);穆斯堡尔谱学在低温研究中的应用(夏元复);液晶彩色显示(洪熙君等);点缺陷引起的黄昆漫散射;合金玻璃结构中的化学短程有序(黄胜涛);氧、氮磁性之差及其利用(赵 琢);磁粉的一些物理问题(岁河烈);发散束X射线双元素靶的制备(范得培等);用 APPLEII微处理机控制任意函数的变温过程(赵世富等);强迫振动变频扭摆内耗仪的研制和应用(文亦汀等);表面和界面电子显微学.1986年第1期《物理》内容预告@吴自勤  相似文献   

20.
光学学会于1981年9月5日到9月15日,在我国安徽省太平县举办激光若干基本问题(概念)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托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组织的。出席会议的65名代表,来自全国40个单位。其中有长期从事激光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有对激光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学者。会议上共有34人次作了中心发言。并分成两组进行了12场次的讨论。此外还进行了一次高等院校的激光教材和教学问题座谈会,以及一次激光书刊出版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