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的数学问题当中,有一类数学问题如果用常规法解将会很繁琐,并且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果采用三角函数角度考虑问题,解题过程明显清晰,结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邹佳珊 《中学数学》2022,(23):85-86
换元法是在解题时引入新变量,借助新变量进行解题的方法.换元思想的本质是把复杂、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简单、解决起来顺手的问题.“难题”并非无本之木,借助于换元法,总可以寻到蛛丝马迹,将难题转变为熟悉的形式.本文中结合几个典型案例,从“为何换元”“如何换元”“求解步骤”三个方面介绍了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鉴于学生面对非标准、非典型问题的“一筹莫展”,教师应指导其灵活运用换元法,通过变换研究对象,促进非标准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本文中简单介绍了换元法的内涵,并结合例题探究了具体的运用路径.  相似文献   

4.
程冲 《数学通讯》2002,(9):9-10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 .教师若能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生长点 ,把新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地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 ,使新知识不断有程序地作用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仅以“平方和为定值”型的最值题为例 ,从三角换元法学习中来谈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 .例 1 若x2 +y2 =1 ,求z =x +y的最值 .分析 以学生已掌握的sin2 θ +cos2 θ =1为知识生长点 ,设x =sinθ ,y =cosθ ,θ∈ [-π ,π],则z =x +y =sinθ +cosθ =2sinθ +π4,θ…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了|a|-|b|≤|a±b|≤|a|+ |b|之后 ,我精心设计了一堂解题教学课 .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 ,教学过程一波三折 ,效果出人意料 ,使我深受启发 .现在对本次课记录如下 ,与大家共享 .出示例题 :求函数f(x) =|x + 1 |-|x- 2 |的最小值经过思考后 ,一位同学提出如下解法 :因为 |x+ 1|≥|x|- 1 ①-|x- 2 |≥- |x|- 2 ②所以① +②有 :|x+ 1|- |x- 2|≥ 3 ③即 f(x) min =- 3教师评议 :解题思路清楚 .唯一不足的是 :需要指出取“=”的条件 .要使f(x)最小值存在 ,必须③中取得“=” ;③中取得“ =” ,需要①②中“=”…  相似文献   

6.
李爱清 《数学通报》2006,45(2):40-43
有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灵感,而灵感的获得又不是凭空产生的,需有一定的依托,而这种依托就是对平常所学定理、公式、几何图形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从正反两方面的理解、从代数几何角度的理解(几何包括函数图象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图形).比如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  相似文献   

7.
用导数解题     
<正>函数y=x+a/x(a>0)是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常蹦上杂志展其风采,也常在各地高考中现其倩影.有一类分式函数,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形,化成"对勾函数"模型,从而利用其单调性解题.譬如《对勾函数分析》(本刊2007年  相似文献   

8.
《问题征解》栏目一直是笔者比校喜欢和关注的一个栏目,几乎每一期的问题笔者。都会尝试去做一下,虽然最后不一定能被编者采纳,但我想对提高笔者的解题能力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歆 《数学通讯》2009,(9):42-42
看到此题,多数学生会被不等式右边出现的项(n-一6)^2所困扰,因为如果没有这一项,则由柯西不等式易证:  相似文献   

10.
“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解题过程就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而“三角代换法”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策略思想是: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引进三角代换,利用三角知识解题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解某些数学题,往往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得到简捷合理的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倩  冯长焕 《中学数学》2023,(15):81-82
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一道数学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可以得到多种解题方法.多种方法的探讨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避免思维定式.由此可见,在中学课堂上,提倡和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中以一道不等式证明题为例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小路 《中学数学》2023,(24):83-84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难度较大,常作为测试中的压轴题,分值较高.部分学生常因不得法、无明确的解题思路,失分较为严重.授课中应结合学情以及经验,做好二次函数动点问题教学设计,展示习题情境以及解题思路,给类似问题的解答提供针对性解题指引.  相似文献   

13.
裴光亚 《数学通讯》2003,(10):33-34
面对一道试题 ,我们如何下手 ,思路如何形成 ?对于简单的题 ,只要设法回到熟悉的情境 ,调动已有经验就够了 ,这也是题型训练存在的原因 .但题型训练无法应对具有创新成分的问题 ,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 .探索的方式很多 ,其中挖掘其直观意义 ,也许是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因为数学题的表达方式是抽象的 ,抽象的东西在概括出本质的同时往往会消解其直观意义 ,遮蔽其真实面目 .只有把它具体化、直观化 ,才可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也才可以借助直观意义来形成正确的猜想 ,确立解题的基本思路 .例 1 奇函数 f(x)在区间 (-∞ ,0 )上单调递减 ,f(2 )…  相似文献   

14.
解题是高三复习的重要学习形式,但是同学们往往将解题对等于题型加解法.这种学习范式对于提高解题学习或复习效率而言,无疑是一种低效率的.多数情况下,题型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问题结构,它包含有问题的已知信息和目标信息.即使我们尽可能用语言描述出问题的某些特征,但问题的某些表面特征的变化会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如  相似文献   

15.
郑良 《数学通讯》2012,(Z3):42-45
三角函数是高考与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三角换元是解题的重要方法.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对题设与结论形式的联想、类比,找出题中看似陌生的面孔与熟知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实施三角代换,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例1设函数f(x)=|  相似文献   

16.
基本不等式又称均值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更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如最值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聚焦基本不等式问题的解题策略,供参考.策略1:配凑.运用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候不满足"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条件,要将相关代数式进行适当的变形,通过添项、拆项等方法凑成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形式.配凑法的实质是代数式的灵活变形.  相似文献   

17.
谢贤祖 《数学通讯》2020,(23):29-30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在各地高三模拟考试与竞赛中经常出现,题型多样,难度不一,方法灵活多变,有些试题源于课本题,思维的灵活度却超越课本.本文从一道简单的题目出发,不断联系、演变,实现解法迁移,谈谈一类分式最值问题的命题原理和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红 《中学数学》2022,(23):62-63
与圆锥曲线最值相关的问题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求参数的最值、求线段的最值以及求面积的最值.解答这些问题应根据已知条件与曲线特征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定义法、函数法与不等式法都是常见的解题方法.本文中结合实例,具体分析解答圆锥曲线最值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遇到下面的问题:求函数y=A/a+bx+ B/c-dx(a,b,c,d,A,B∈R^+,0〈x〈c/d)的最值. 其实这类问题的解法很多,如:换元法、函数、均值不等式、导数、柯西不等式等,但经过更深入的探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解决此题更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分式不等式的解题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刊出了《构造不等式,巧解最值题》[1],该文介绍了分式不等式: 定理设x1,x2∈R,r1,r2,∈R+, 则x12/y1+x22/y2≥(x1+x2)2/(y1+y2) (当且仅当x1:y1=x2:y2时,等号成立)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定理的解题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