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矩形折叠问题研究领域,大多以中考试题为基础,先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各个击破.这种方法虽然为学生呈现了中考常考查的方式,但忽视了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开单独讲解和分析,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为此,本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并且回归课本,从课本和实际生活中寻找问题原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中考考查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回归课本,是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课本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回顾、再提炼、再感悟.那么,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一节课里,能把课本知识解释通了,使学生懂了,并把课本里的习题,领着学生作了、使学生会了,虽然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教师起码要做到这一点。但从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材这个角度来看,还要培养学生许许多多的能力,如运算能力,逻  相似文献   

4.
卢涛 《中学数学》2013,(1):37-39
高考数学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课本习题不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新课改以来,大家都一直强调高三复习要回归课本,但往往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回归课本在各省市高考数学试卷中得以充分体现.如人教版必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中考,靠题海战术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考的要求,只有抓问题本质,悟解题通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从课本的例题出发,回归教材,返本溯源,找到知识的“本源点”;从素养出发,举一反三,找到知识的“关联点”;对教材例题进行改编、延伸,找到知识的“衍生点”.回归数学本质,回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 ,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 ,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 ,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题 1 求椭圆 x216 y22 5=1上一点P( 2 .4 ,4 )与两焦点的距离 .(解几课本习题六第 3题 ) .本…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习题课不同于概念课,它不仅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纵观每年的高考试题,均会发现很多试题源于课本习题的改编.在习题课中,教师用好课本习题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课本习题的变式进行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性的习题,适当、有机地对习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挖掘、延伸,习题所具有的思想性、基础性、引领性等特性,不仅能够令学生对所学知识耳目一新,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跳出“题海”,真正掌握数学的核心知识,把握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改革中,“自学、议论、讲评、小结”四段式的教学方法已在不少学校收到了可喜的成果。要搞好四段式的教学,首要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尤其是课本的自学。学生在自学课本时,主要障碍还不是对新知识无法理解,而是觉得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看不起劲来”。因为数学课本中多数内容都是前后衔接螺旋式上升的,学生阅读课文中的一两小节内容,一般都能看“懂”,但看过之后又没有什么深刻印象。象这样自学教材,在“议论”阶段就提不出什么问题,或者只触及皮毛,抓不住要害,在“讲评”阶段就会觉得书已看“懂”而不注意听讲。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教师必须事先精心编制阅读提纲,通过阅读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外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材料.对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考查,理应回归课本,注重彰显平时教学中例题或习题的功能与价值.命题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把握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与方法,挖掘问题所承载的思维方法与考查功能,必要时,需因势而变,以充分发挥问题的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宽一 《中学数学》2005,(11):35-37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又一定要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要既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实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此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江民杰 《中学数学》2012,(11):46-47,49
高考的源头是教材,这是高三复习必须研究的起点和回归的终点.现行的课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拓展资源,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考题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但很多一线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过程中,不够重视教材,沉溺题海不能自拔.要提升高三复习的效果,关键在于教材的有效利用,回归课本.回归课本的最终目标是:从课本出发,把学生引向高考数学的制高点(基本点→交汇点→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试题“根植课本”趋势的稳固,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朝着内容与方法“回归课本”的方向迈进.在于不等式证明这节内容从教材上看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极易脱离课本,陷入所谓“旧纳题型,介绍方法和技能技巧”等模式上去,虽然在例题的讲解中不时展示出高超的变形技巧,令学生惊厅叹服,但学生如不明奥妙所在,这种风景只是晏花一现.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证明的本质,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即使了解某种技能租技巧,应用时也不会得心应手.课本罡学生学习知识的王要载体,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替…  相似文献   

13.
恢复高考制度已经34年,湖北自主命题已有七年,高中数学怎样学习?高考数学怎样复习?回归课本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随着湖北省2009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回归课本,能否应对高考?"表现出深深的疑虑,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回归课本,在高考中吃不吃亏?"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获取知识,进一步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试结合自己的做法谈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兴趣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使用,认为只有语文、外语等课本才需要阅读。为了克服学生中的这一偏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尽早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对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就应进行阅读数学书的训练和培养,并对阅读提出一定的要  相似文献   

15.
周振峰 《数学通讯》2009,(10):32-33
高考既是对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检验.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和例题习题.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原型有很多可以在课本中找到起源,因此有必要在高三章节复习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6.
迈进初中大门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还要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层面的知识,也就是数学课本中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等.绝对值就是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掌握其本质,即紧紧抓住"距离"这一本质,那么在后期练习过程中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为此,本文从绝对值问题的易错点出发,结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解题错误,帮助学生从几何角度深度理解绝对值,让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更牢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观的核心是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在活动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而是学习者通过新的知识与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结果的记忆,更要关注知识与方法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填空题是高考试题改革和创新的试验田 ,近年来高考卷中出现了不少创新试题 ,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近几年高考和高考模拟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略加分析 ,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   1.知识迁移型考试的目的不是要把贮存于大脑之中的知识简单地搬出来 ,而是要应用知识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 ,也就是考能力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知识的广泛获得及广泛的迁移实现的 ,所以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例 1】 设f(x) =12 x 2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解题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作出科学的抽象和合理的归纳,这一切都不是轻易的事。 现就统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以下简  相似文献   

20.
盛茜 《数学之友》2017,(20):79-81
传统的高三数学复习大体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以知识体系为主线,按知识章节有序复习,第二轮是以思想方法为主线结合高三综合卷讲评复习整合,第三轮主要是“回归课本”,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挖掘本质.但是复习时间久了,这种复习难免陷入“知识点罗列”“题海式训练”模式,导致复习效果低效,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等.于是笔者常常思考能否尝试一些变化,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呢?在反复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平时教学积累,摸索出“微专题”复习的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