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数学情境是一种基于数学现实、遵循数学内部发展特点的问题情境.笔者在理解数学情境内涵的基础上,以“二次根式”教学设计为例,呈现数学情境及设计意图,指出数学情境设计应注重知识的自然生长、关注认知的紧密关联、彰显过程的方法迁移、经历模型的抽象建构、聚焦素养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2.
《数学通讯》2001,(3):1-2
2000年我国普通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依据“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探索.数学科在2000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数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是“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因此,2000年试题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创新.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题目,体现出考能力、考素质的要求.力图通过数学科的高考,不但能考查出考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基本水平,而且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的改革,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重在检测考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对于检测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半结构化”情境是相对于“结构化”情境而言的.“结构化”情境是指情境材料和设问指向都是完整的,情境材料与答案组织具有清晰的对应关系,问题的答案来自于教材明确的表述;而在“半结构化”情境中,情境的呈现方式、设问方式及答案组织具有某种不完整性,教学情境更具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2]提出:从半结构化情境提出问题发生在问题解决前,它指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在一个开放的数学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结构,从而提出一个合理且具有数学特性的问题.在“半结构化”情境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又能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开展教学.“半结构化”情境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教学应重在教会学生"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问题由已知情境、目标情境、解和解题基础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所谓“解”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在问题的已知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智力活动 .要保证智力活动的顺畅进行 ,既有内隐的必要条件 ,也有外显的必要条件 .首先 ,问题解决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 ,也就是要“会想”,这是内隐的必要条件 .其次 ,问题解决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作保障 ,也就是要“会做”,这是问题解决外在的必要条件 .问题解决的心理条件告诉我们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既需要“会想”的经验 ,又需要“会做”的知识 ,而这些都是学生运用全部心智…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而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反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和数表”[1].作为高考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高考加强了对数学语言的考查,在考查“数学知识积累”的同时, 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潜在的学习能力”[1].这类考题贴近教材及学生的生活现实,它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  相似文献   

6.
金富军 《中学数学》2007,(11):33-35
高考压轴题具有结构严谨、形式多变、情境新颖、构思巧妙、方法灵活等特点,肩负着区分考生水平的重任,考知识,考能力,更考创造、创新等素质·虽然大部分高考压轴题仍可用通法求解,但也有不少试题常令考生摸不着头绪·欣赏之余,常思考之压轴之题,难在何处?一句话,它难在进入,难在入题·这里的“入题”指的是能根据问题提供的条件、信息、情境、模型等,通过分析、实验、探索、推理、变换、猜想等途径,由表及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是,很多考生只能浮游于问题之外,认识不清问题的本质,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如何才能入题呢?结合近两…  相似文献   

7.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既能充分体现圆锥曲线自身的几何性质,又能融合其他数学基础知识,是考查考生“四基”的一个主阵地.结合一道模拟题中椭圆离心率的求解,以黄金分割三角形来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开拓数学思维,掌握“通性通法”与“巧技妙法”,综合创新应用,发散思维变式,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对什么是“情境性学习”和如何实现“情境性学习”的问题,给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联结学生非概念化经验与概念化知识”“厘清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把握情境的真实性程度”“搭建合作、对话、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实践,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考生要求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出对数学“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二是对中学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考查;三是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对能力的考查,最能区分考生的数学素质的高低,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分支——信息题的研究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13年安徽省数学高考试卷,试题的总体难度明显高于往年,但全卷命题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情境设置合理,选材紧扣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重视知识的生成、发展、迁移、归纳和拓展,做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四考”合一,体现了崇尚质量、重视能力的特点.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的要求,虽然受到社会各界不同的褒贬,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教学的主线,更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与创造意识的基本前提.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促使外部问题与内部知识经验之间产生冲突,引起学生产生思考动机的一种情境[1].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道的理想氛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关注不够、认识模糊,认为只有生活实例才是情境,似乎每节课都要实际情境引入,因而频频出现低效、无效、多余,乃至干扰学习的“假情境”.  相似文献   

13.
赞科夫曾提出过忠告:“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些解释就将落空”.这里的问题情境本人理解为在知识、方法的发生发展之前,给学生营造渴求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环境”,形成积极、愉快、自然、生动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思考先“给”什么、后“给”什么、怎样“给”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正确处理好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先”和“后”.  相似文献   

14.
刘品德 《数学通报》2008,47(1):33-35,38
2007年广东高考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第一次高考.纵观2007年高考数学(广东卷),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整份试卷能够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发现或检测考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将数学本质隐藏在新颖问题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揭示其中的数学本质,才能顺利解答.本文摭谈2007高考数学(广东卷)的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考试说明》指出:“数学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以高等数学中著名定理、经典的思想方法为背景,把中学数学的知识巧妙地用高等数学中的符号,形式加以叙述,成为当前高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刘允忠 《数学通报》2006,45(1):18-2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拟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作一初步探讨.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数学的概念或式子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而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数学的高度抽…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教材中部分情境素材进行改编,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经历“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过程,从“情境化”到“再情境化”,情境素材的信息量与真实性程度都有极大提升.本文中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的农业类情境素材为例,探索实际问题“再情境化”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沈辉 《中学生数学》2012,(11):30-30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批构思精巧、背景深划、情境新颖的优秀试题,让考生又“爱”又“怕”.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研究发现,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不少试题是对课本上例题、习题及以前高考试题进行改编、组合、加工和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几何学起源于测量.据说在很久以前,埃及的尼罗河每年都会泛滥,两岸的田地就会被淹没,水退后人们要重新划定田界,这促使人们学会了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图形的有关知识,后来人们称这些知识为“Geometry”,原意为“测地术”,即测量土地的方法.现在,我们学习了几何知识,又可借助这些知识反过来解决各种测量问题.如:利用初中几何知识测量建筑物的高就是一例. 有关测量问题,在几何一、二、三册中都有体现.如几何第一册中明确提出了“测量问题”:怎样测出古塔的高?  相似文献   

20.
黄毅 《中学数学》2000,(2):35-35
现行高考选择题的评分系统只注重结果对错,有如下弊端:其一,缺乏对考生关于某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的真实、准确评价,考生可能在“完全不知道”、“部分知道”、“完全知道”等各种状况下选择同一个备选项.其二,对高中教育的导向出现偏差.应试者及其辅导者往往忽视“三基”,转而追求“纯猜”的技巧上去(合理猜测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