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华 《中国物理 C》1999,23(5):459-468
通过把QMC模型参数展到σ场的一阶项来引入模型参数的核介质效应,并利用核子袋在介质中的平衡条件自洽地确定展开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袋参数及核子半径受介质影响较大,而零点运动参数则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介质相关的模型参数对核物质状态方程及夸克凝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芳  申虹 《中国物理 C》2006,30(7):620-624
由满足手征对称的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出发, 计算得到袋常数的密度相关性, 并将其与夸克介子耦合(QMC)模型相结合, 研究核物质和有限核的性质. 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成功地描述核物质的性质, 但得到的有限核结合能过大, 其中重整势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岳鹏  申虹 《中国物理 C》2008,32(Z2):85-88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magnetic fields on antikaon condensation in neutron star matter using the quark-meson coupling (QMC) model. The QMC model describes a nuclear many-body system as nonoverlapping MIT bags interacting through the self-consistent exchange of scalar and vector meson mean field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strong magnetic fields alters the threshold density of antikaon condensation 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of the QMC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in a relativistic mean-field (RMF) model.  相似文献   

4.
郎晓丽  吴式枢 《中国物理 C》2006,30(Z2):224-226
采用带自相互作用的夸克介子耦合模型(QMC)计算了核物质的一些性质, 得到 密度依赖的标量介子与核子的耦合常数, 并把该耦合常数的变化趋势引入到VDD和SDD中, 即把核子结构的信息引入到了QHD中. 数值结果表明核子的内部结构对核物质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华  王顺金 《中国物理 C》1999,23(9):897-905
通过建立夸克-介子耦合(QMC)模型与量子强子动力学(QHD)模型的等价性条件,自渝地定出了介质相关的QMC模型参数,数值计算表明,QMC模型袋参数及核子袋半产大,而零点运动参数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高能e~+e~-湮没过程中多粒子产生的管状袋模型.利用袋参数β确定强子化几率密度与物质化能量的平方成正比,成功地解释了最新实验数据(TASSO,HRS)给出的近似KNO标度无关性.  相似文献   

7.
裘忠平  蔡勖 《中国物理 C》1988,12(5):708-711
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高能e+e湮没过程中多粒子产生的管状袋模型.利用袋参数B确定强子化几率密度与物质化能量的平方成正比,成功地解释了最新实验数据(TASSO,HRS)给出的近似KNO标度无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质量--密度相关模型下研究了CFL奇异夸克物质, 并将结果与传统的袋模型结果进行比较. 两个模型均表明, 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CFL相比正常核物质更稳定. 然而, 低密度时声速的行为完全相反, 这使得CFL夸克星的最大质量在质量-密度相关模型下比袋模型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强子的“橡皮袋”模型,本文统一计算了普通强子和 J/(Φ)族介子(包括(Φ)(3772))的质量谱,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从而克服了 M.I.T.袋模型在解释 J/(Φ)介子族质量谱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袋模型进展     
本文回顾了强子结构袋模型几年来所取得进展,着重介绍近两年来的进展。总结是沿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一)理论描述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半定量地介绍了R.L.Jaffe等人最近提出的,考虑到手征对称的混合袋模型。(二)袋模型对强子静态性质的应用,包括轻夸克强子和重夸克强子的质量谱,以及对π介子质量的重新考虑。(三)多夸克强子,分析了它们分类情况,并估计了它们的质量。袋模型对于强子衰变,强子碰撞等动态过程,以及对原子核的应用成就不多,进展不大,而且篇幅有限,未作定量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强子结构袋模型几年来所取得进展,着重介绍近两年来的进展。总结是沿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一)理论描述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半定量地介绍了R.L.Jaffe等人最近提出的,考虑到手征对称的混合袋模型。(二)袋模型对强子静态性质的应用,包括轻夸克强子和重夸克强子的质量谱,以及对π介子质量的重新考虑。(三)多夸克强子,分析了它们分类情况,并估计了它们的质量。袋模型对于强子衰变,强子碰撞等动态过程,以及对原子核的应用成就不多,进展不大,而且篇幅有限,未作定量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论文研究了不同b值采集范围对6种体部扩散模型定量参数计算的影响.研究涉及扩散模型包含单指数模型(Mono)、扩散峰度成像(DKI)、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模型(IVIM)、扩散拉伸指数模型(SEM)、分数微积分模型(FROC)和随机游走模型(CTRW),b值范围0~2 500 s/mm2.通过扩散模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t检验以及前列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能力三个维度,评估了不同b值采集范围对参数计算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参考采样方案相比,随着最大b值降低,所得同一扩散参数感兴趣区域(ROI)均值的差异逐渐增大,但相关性降低不明显,且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也保持相似水平.基于实验结果,建议在临床实践中采用b值范围为0~1 500 s/mm2的采集方案.这一方案在具备较高采集效率的同时,一半以上参数与参考采样方案结果的相关性不低于0.98,且良恶性鉴别能力指标曲线下面积(AUC)值的差别小于0.01.此外,不同扩散模型对于b值方案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SEM和CTRW模型的参数受b值范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CO_2分子4.3μ带谱带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对积分带强度公式进行了修正,基于谱线积分线强度和谱线间隔表达式导出谱带模型参数:平均吸收系数(S/d)和谱线平均密度(1/d)的计算公式。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系统地计算了CO_2分子4.3μ带的谱带模型参数(S/d)和(1/d)。结果表明,低温下同位数~(13)CO_2对参数(S/d)的影响不可忽略,高温下必须考虑足够多“热带” 的贡献。 文中还应用统计谱带模型计算了各种光学路径下CO_2分子4.3μ带的发射光谱,其结果和实验光谱比较,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14.
周湘艳  李剑飞  周晓明 《光学学报》2021,41(19):248-255
温度是影响光源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温度变化会引起光源参数的改变,进而影响光源视觉与非视觉效应.基于三种光谱模型确定单通道光源的光谱参数与热沉温度的关系,建立多LED混光光源的温度光谱模型,并对RGBY四色LED混光光源(本文采用D50光源和D65光源)进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光谱模型中不同热沉温度下光源光谱与实测光谱基本一致,两者光源参数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6.15%,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温度引起的光源参数(照度、色温、生理节律因子)变化问题,基于温度光谱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实时确定脉宽调制控制系统中各通道的补偿权重,根据热沉温度对权重的反馈实现光源参数补偿.本研究可应用到多LED混光光源的动态设计及光源温度稳定性控制当中.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禁闭情况下(在强子中)的QCD微扰,由层子—胶子相互作用导出了单胶子交换的等效位。在此基础上用MIT袋模型及高斯型波函数近似计算了强子的能级移动和质量差,并与半经典处理及实验结果相比。结果表明在强子中QCD微扰理论是可行的,半经典处理结果正是微扰计算的最低阶项,由此微扰理论给出了袋模型中处理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贵艳  毛竹  周斌 《物理学报》2018,67(2):20301-020301
研究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五量子比特XXZ海森伯自旋链在磁场作用下的热纠缠性质,利用数值计算求出最近邻两量子比特和次近邻两量子比特的共生纠缠度(concurrence),分别记为C_(12)和C_(13).研究结果表明,阻挫参数对配对热纠缠具有重要影响,而且阻挫参数的变化对C_(12)和C_(13)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温度、磁场、Dzyaloshinkii-Moriya相互作用以及各向异性参数对配对热纠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选择适当的模型参数,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提高五量子比特XXZ海森伯自旋链的配对热纠缠.  相似文献   

17.
王金海  李华  魏力 《光学技术》2021,47(2):172-177
基于C-T模型对光学元件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光学元件精密切削表面建立了微观形貌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并分析了入射光参数和表面微观参数对BRDF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微观形貌参数下,BRDF函数峰值随入射角度和入射波长的增加而增大;当入射光参数相同时,微观形貌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子袋模型(“橡皮袋”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在质心系中,强子可以形象地看作为一个外半径为 Rc,“壁厚”为 D,“平均表面张力”为T 的口袋体系;夸克被“暂时”禁闭在袋内.这个模型兼有 MIT 和 SLAC 二种袋模型的优点,它既有场论基础,又能用来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非线性超场技术,我们讨论了超对称的非线性场论模型.找到了超对称运动方程精确静态解的一般形式,它可以作为袋模型的出发点。作为一个特殊情形,我们重新得到了 SLAC 袋模型,也就是说,SLAC 袋是超对称的.文中还讨论了超对称的 Sine-Gordon 模型、Sinh 模型和 exp 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钱利波  朱樟明  杨银堂 《物理学报》2012,61(6):68001-068001
硅通孔(TSV)是三维集成电路的一种主流技术.基于TSV寄生参数提取模型,对不同物理尺寸的TSV电阻-电容(RC)参数进行提取,采用Q3D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精度.分析TSVRC效应对片上系统的性能及功耗影响,推导了插入缓冲器的三维互连线延时与功耗的解析模型.在45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下,对不同规模的互连电路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显示,TSVRC效应导致互连延时平均增加10%,互连功耗密度平均提高21%;电路规模越小,TSV影响愈加显著.在三维片上系统前端设计中,包含TSV寄生参数的互连模型将有助于设计者更加精确地预测片上互连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