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膦-噁唑啉化合物作为一类“优势配体”,自发现以来就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合成方法存在路线长、收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 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合成手性芳基膦-噁唑啉(PHOX)的简单高效方法。 在1-羟基苯并三唑(HOBt)、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作用下,2-(二苯基膦基)苯甲酸与多种光学纯的氨基醇发生缩合反应,高收率获得酰胺基醇类化合物;之后酰胺基醇经三苯基膦/三乙胺/四氯化碳体系处理完成噁唑啉环的构建,以64%86%的总收率得到膦-噁唑啉化合物。 随后,合成的化合物(S)-t-BuPHOX被应用于钯催化β-酮酯的脱羧Tsuji烯丙基化反应,得到了80%的收率和84%的ee值。 该新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一系列轴不安定性联苯类膦-噁唑啉配体/铱配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用于亚胺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99%转化率)和较好的对映选择性(75%ee).  相似文献   

3.
江鹏  刘云龙  王艳  王飞军 《合成化学》2021,29(8):644-649
以噁唑啉和苄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卡宾前体盐中间化合物。该前体盐与Pt(COD)Cl2在乙腈中回流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轴手性的噁唑啉-铂卡宾络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X-ray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只能得到(aS,S)构型的轴手性噁唑啉-铂卡宾络合物。   相似文献   

4.
膦-噁唑啉配体形成的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 具有面手性的膦-噁唑啉配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综述了面手性二芳基膦-噁唑啉配体的开发, 并按反应类型介绍了它们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慧贝  罗睿  辜玲慧  何菱 《合成化学》2018,26(6):420-424
以2-(苄氧)-N-(1-芳基(或甲基)-3-芳基-1H-1,2,4-三唑-5-基)乙酰胺和N-2-(苄氧乙基)-1-芳基(或甲基)-1H-1.2.4-三唑-5-胺衍生物为主要原料,N-碘代丁二酰亚胺为氧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分子内胺化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的三唑-4-噁唑啉衍生物(2a~2g和4h~4l),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镁-双噁唑啉络合物体系催化的TMSCN与3,5-二甲基-N-α,β-不饱和酰基吡唑的不对称共轭氰化反应.考察了BOX配体结构、配体与金属比例、温度、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苄基取代的双噁唑啉配体与二丁基镁(物质的量比为2;1)在1,2-二氯乙烷中原位生成手性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10 mol%,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2,4-二溴吡啶为原料,经Weinreb酰胺酰化、Noyori不对称氢转移反应、脱Boc保护基、环化、Suzuki偶联、磷酸单酯化及成盐共七步反应制得一种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3R,3aS)-7-{6-[(S)3-甲基-2-噁唑烷酮-5-基]吡啶-3-基}-1-氧-1,3,3a,4-四氢苯并[b]噁唑[3,4-d][1,4]噁嗪-3-基】甲基】磷酸单酯二钠盐,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确征,总收率7%,纯度99.7%。  相似文献   

8.
李伟杰  许遵乐 《有机化学》2005,25(11):1459-1461
尽管已报道了多种结构类型的手性单或双噁唑啉, 但手性多噁唑啉的合成及其应用的文献报道比较少. 本工作以多元羧酸为原料, 与手性2-氨基-1-丁醇经一步反应合成了8个手性多噁唑啉, 产率为89%~98%, 其结构经1 H NMR谱、IR谱、MS谱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
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酸和手性氨基醇经酰化反应制得6个N-β-羟基烷基酰胺(3a~3f)。以DDQ/PPh3为羟基活化剂,3a~3f经分子内脱水环合合成了6个2-(2,2,3,3-四甲基环丙基)噁唑啉,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IR和HR-MS表征(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N-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肟氯化物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得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甲酰肼(3);3依次经缩合和环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芳基3-乙酰基-5-(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基)-Δ4-1,3,4-噁二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手性4-膦酸二酯基-3-卤-2(5H)-呋喃酮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学强  黄敏  陈庆华 《化学学报》2000,58(3):363-367
手性呋喃酮1a-1b与亚磷酸三酯2a-2b通过串联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分子内Michalis-Arbazov重排反应,得到了含磷官能团的新手性化合物,5-(S)-(l-孟氧基)-4-膦酸二酯基-3-卤素-2(5H)-呋喃酮4a-4d。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率高(86%-95%),光学纯度单一(d.e.≥98%)的特点。通过元素分析,IR,UV,^1HNMR,^1^3CNMR,MS,[α]~D^2^0波谱分析数据以及X射线四圆衍射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12.
新手性源5-(l-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的合成和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慧  陈庆华 《化学学报》1999,57(5):538-540
文中深入研究了5-(l-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新手性源(5a)的合成方法及其不对称合成反应。5a不仅制备方法简便,光学纯度单一,而且它作为稳定的Michael受体,可与碳、氧、氮、硫等不同的亲核试剂发生串联的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双环[3.3.0^3^,^7]-5-辛烯类化合物、双环[3.1.0^3^,^5]-己烷类化合物和螺-环丙烷类化合物。本文报道了该手性呋喃酮5a的合成和构型测定。  相似文献   

13.
谭珍友  刘呈武 《合成化学》2017,25(10):847-850
以3-氨基-1-[3-(环己基甲氧基)苯基]丙-1-醇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氧化、手性还原、脱保护和成盐等5步反应合成了Emixustat,总收率30.7%,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14.
黄敏  黄慧  陈庆华 《有机化学》2000,20(1):64-71
研究了新的手性试剂,5-(l-孟氧基)-3-溴-呋喃酮(5a)的合成及其与亲核性醇发生的串联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取代反应。通过此反应,一举生成了四个新的手性中心,得到了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丁内酯并螺-环丙烷类化合物8a~8d。详细报道了8a~8d的合成方法以及它们的[α]、IR、UV、^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等结构分析数据。此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可以为某些新的光学活性螺-环内丙烷类化合物以及某些复杂结构的分子提供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15.
(+)-(1S,2S,5R)-8-联苯薄荷醇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 )-pu legone为起始原料,经1,4-加成,还原两步反应合成了手性辅助试剂( )-(1S,2S,5R)-8-联苯薄荷醇及其差向异构体(-)-(1R,2S,5R)-8-联苯薄荷醇,总产率9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D-甘露醇为原料,经缩合,醇解,叠氮化和还原等4步反应制得含联1,3-二氧六环骨架的手性胺中间体(4); 4分别与3,5-双(三氟甲基)苯基异硫氰酯,表奎宁异硫氰酸酯和表奎尼丁异硫氰酸酯偶联合成了3个新型的手性硫脲(6a~6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表征。以硝基甲烷和苯甲醛的不对称Henry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6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以吡啶为碱,甲苯为溶剂,6b 5%(摩尔百分数),于-30 ℃反应24 h的条件下,(S)-2-硝基-1-苯基乙醇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分别为69%和78%。  相似文献   

17.
聚缩醛螺胞二醚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荣宝  张杰  陈苏战  梁娅 《有机化学》2005,25(1):116-119
在I2催化剂的作用下, 利用苯甲醛与季戊四醇反应, 制备了聚缩醛螺胞二醚的模型化合物3,9-二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1). 在此基础上, 利用1,3-苯二甲醛与不同摩尔比的季戊四醇合成了化合物1,3-二(2,6-二氧杂-4,4-二羟甲基环己基)苯(2)和2,4,8,10-四氧杂-3,9-二(3'-甲酰基苯基)螺[5.5]十一烷(3). 化合物2与化合物3反应, 制成标题化合物聚缩醛螺胞二醚4, 收率为95.4%. 用FTIR, 1H NMR对化合物1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在含有手性轴化合物1, 3, 41H NMR谱中, 4个亚甲基中的8个氢原子裂分为4组双峰, 而不含有手性轴化合物中的4个亚甲基中的8个氢原子不裂分, 是个单峰. 这种不同不是由于化合物中刚性环所致, 而是由于有无手性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方酸经酯化后与手性氨基醇反应,继而与脂肪胺、硫醇等作用,首次合成了11个新型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研究了它们经原位制成手性恶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的性能,得到手性仲醇的化学产率和e.e值分别为88%~98%和42%~81%。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证实,4b的绝对构型经X射线衍射确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BINOL酸催化α-羰基二硫缩烯酮的吲哚化反应,合成了12个β-吲哚基-β-乙硫基缩烯酮类化合物(3a~3l),其中3a,3d~3e,3g~3k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表征。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0 mol%BINOL酸为催化剂,3,3-二乙硫基苯丙烯酮与吲哚于85℃反应2.5 h,3-吲哚基-3-乙硫基苯丙烯酮收率85%。  相似文献   

20.
张杰  李国贤  乔萍  罗宏军  梁文  薛涛 《合成化学》2017,25(9):779-783
(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2)是合成抗癌药物克唑替尼的关键手性前体。本文以1-(2,6-二氯-3-氟苯基)乙酮为起始原料,利用二异松莰基氯化硼[(-)-Ipc2BCl]不对称还原制得光学纯的2;并将中间体2经Mitsunobu反应、还原、溴代、 Suzuki偶联及脱除Boc保护合成克唑替尼,其结构1H NMR,13C NMR和HR-MS(ESI)确证。对关键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