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不久前,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姜达、胡涛等科研人员通过机械剥离实现石墨烯/超薄超导(Bi2212)异质结,并在单层晶胞乃至半层晶胞厚的Bi2212材料中发现了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转变。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Bi2212为铜基超导体的重要成员,由于在铜基超导材  相似文献   

2.
在最初的超导热兴起几个月之后,科学家们现在正努力寻求解释超导现象的机制,研制室温超导材料,使超导体达到实用。  相似文献   

3.
朱丽萍  叶志镇 《化学学报》2003,61(11):1844-1848
通过控制叠氮化物RN_3(R=Li, Na, K, Rb)与层状晶体β-MNCl (M = Zr, Hf) 反应的摩尔比,成功地对层状晶体β-MNCl(M=Zr, Hf)进行了电子掺杂,得到了转 变温度分别是13.5K和23.5K的超导体。实验结果还进一步表明,当摩尔比x=n (NaN_3)/n(β-ZrNCl)=0.3时,反应所得反插层化合物ZrNCl_(1-x)经450 ℃退火处 理后,其超导性质最好。作者同时利用XRD,TEM和SQUID测试结果,分析了化学反 应机理和电子掺杂原理,并研究了所得超导体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自K.A.Müller等人发现氧化物超导体以来,在二年的时间内,寻找更高T_c超导材料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目前已在Bi-Sr-Ca-Cu-O和Tl-Ba-Ca-Cu-O二个体系中分别获得零电阻转变温度为110K和120K的超导体。相对而言,获得120K的Tl_2Ba_2Ca_2Cu_3O_(10)[简记为TI-2223]超导体要容易一些,我们研究室已经测定了这个超导相的结构。但是Tl_2O_3的高温易挥发性和剧毒性,给Tl系超导体的制备带来了困难,从而限制了达个体  相似文献   

5.
毛传斌  周廉 《化学通报》1997,(2):51-53,57
超低碳含量超细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的制备毛传斌*周廉杜泽华(东北大学材料学工程系沈阳110006)(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宝鸡721014)1引言粉末套管法制备的银包套(Bi,Pb)2Sr2Ca2Cu3Ox(2223)超导带材(Ag/Bi(...  相似文献   

6.
二 (亚乙基 二硫) 四硫富瓦烯侧基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秦伟朱道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聚乙炔,导电性,ET衍生物自80年代初期发现第一个有机超导体以来,至今已发现了近50种有机超导体[1],超导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掺氟汞基铜酸盐超导体 .研究证明氟进入了 1 2 2 3相 ,占据元胞中O( 3)的晶格位置 .掺氟烧结而不退火样品的超导临界温度Tc 为 1 33.8K ,比不掺氟烧结标准样品的Tc 提高约 2 2K ,显示氟掺杂能够使样品中载流子浓度nh 不经退火一步接近最佳值 .F代O( 3)收缩了CuO2 面与电荷储存层间距离及氟的电负性比氧大是提高Tc 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8.
溶液-溶胶-凝胶(SSG)法制备高均匀性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的SSG转变判据毛传斌,周廉,杜泽华,吴晓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宝鸡721014)1引言溶胶-凝胶法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1991,6(4):62-62
据悉,今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了碳60材料,经红外、核磁、质谱等方法测定,该材料的各项数据均接近国际水平。碳60,又称足球烯,是石墨、金刚石之后新发现的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由于它具有含60个碳原子的稳定的球形结构,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润滑剂或催化剂基体。若掺少量碱金属,碳60材料又具有超导性能。继碳60的合成成功,在7月9日,北京大学研究小组又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K_3C_(60),超导起始温度为17.9K。K_3C_(60)是一种碳60的碱金属化合物,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体,它的超导转变温度远高于已发现的各种有机超导体。上述两项最新成果说明了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0.
要想了解p型(空穴掺杂)铜酸盐超导体的工作原理,必须掌握影响超导临界温度T_c的结构和电子因素。最近,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有机化学家Myung-Hwan Whang bo和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研究开发中心的Charlie C.Torardi首次发现这些超导体的T_c和耦合常数都随氧化铜(CuO_2)层的空穴密度  相似文献   

11.
沈若范  熊兆贤 《结构化学》1996,15(6):444-449
讨论了Al-Pb,Mg-Pb和Mn-Pb等二元阳离子掺杂对Bi系高Tc超导相出现时间的影响。试验中发现,前人较少讨论的Mg^3+或Al^3+离子在高Tc相形成时,进入到高Tc超导体晶棰的特定位置,它们在高Tc超导相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影响了高Tc超导相的结构和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硝酸盐热反应法制备了Y-Ba-Cu-O系高Tc超导材料,并探讨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零电阻温度T_(R=0)=90K,转变温度T_0=93K的超导体材料,经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表明以YBa_2Cu_3O_(6.5+δ)物相为主夹杂少量非超导相,制备过程的最高热处理温度较以氧化物和(或)碳酸盐为原料要低10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据悉,继碳60的合成成功,7月9日,北京大学研究小组又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K_3C_(60),超导起始温度为17.9K,K_3C_(60)是一种碳60的碱金属化合物,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体,它的超导转变温度远高于已发现的各种有机超导体。这  相似文献   

14.
Y-Ba-Cu-O体系超导材料的表面分析和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PS 研究表明,在空气中久置后的 Y2O3,BaO 和 CuO 以及 YBa2Cu3O~7,超导体的表面都生成有碳酸盐.超导体中的元素价态为:钇+3价,钡+2价,铜主要+2价.原料 CuO 在真空中在400℃加热后大部分被还原成 Cu2O;制备不久的超导体在同样条件下其 Cu2+离子较难还原,然而在空气中久置后的超导体中的 Cu2+又较易还原.这些现象既反映了原料氧化物经烧结后由于生成了 YBa2Cu3O~7相而增加了稳定性,又说明这种超导材料仍具有亚稳性质.  相似文献   

15.
超导研究中的若干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超导体的发现物质的超导电性在1911年为 H.K.Onnes所发现,随后他又研究了 Sn 和 Pb 在液氦下的超导电性,并指出正是这种超导状态的奇异特性,才能“由不用铁心的线圈产生出强磁场”,当时由于超导 Sn 和 Pb 不能传递足够大的电流,  相似文献   

16.
Basolo  F  高忆慈 《大学化学》1989,4(5):1-6
高温超导体化学的新进展去年我们介绍了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以及由之而引起的世界性的超导热.当时达到的最高转变温度(T_c)为95K,得自“1-2-3”化合物YBa_2Cu_3O_7-x(X~0.1).一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以强烈的竞争姿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转变温度提高到125K.这一进展和新型超导体的发现都足以令人乐观,但距离实现室温超导的目标仍然还很远. 在过去一年中,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科学发展中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   

17.
聂彩娜  马旭村 《化学学报》2015,73(7):669-678
超导现象早在1911年就为世人所知. 基于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百多年来来自物理、化学、材料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为发现新的、高超导转变温度(甚至室温)的超导材料而不断努力. 同时, 超导材料的表界面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过去国内外研究者在铜基氧化物超导材料表面的一些分子吸附研究工作, 随后总结了最近在超导薄膜体系中界面效应对提高超导转变温度及其研究超导机制的意义, 着重揭示了表面/界面在超导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稀土学报》1989,7(1):88-94
‘1,山,亨,.1且目且173174175176177178O尹︸”1且,曰月矛一民SR︸J且勺二心立弓且183184185186187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新型高临界温度Tc超导材料Ba一Y一Cu氧化物,张才国等,核技术,1987,10(12),1.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及其结构性能关系,高孝恢等,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7,(6),680. Tb/Fe成分调制膜的磁特性,周正国,周殿清,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39. BaYCuO超导材料降温升温过程的声发射研究,徐约黄等,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125. Nd一Fe一磁体的热膨胀和硬度随温度的变化,罗阳、张宁,金属学报,1987,23(]),A…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对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密度(J_c)的YBa_2Cu_3O_(7-x)超导复合带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地讨论了复合带显微组织与J_c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带材中晶界细化、孪晶密度提高和晶界析出物的减少,带材的J_c显著提高。但是,在目前所制备的超导复合带的晶界上,少量的非超导相析出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改善超导体内的微观组织结构是提高复合带J_c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所有已知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结构均可按连接单元、分隔单元和三种不同的铜氧平面进行分类,由这几种基本的结构单元也可组合设计出新的结构类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可以获得新结构类型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以这一思想为出发点,本文从材料设计的角度总结了近五年来在新结构层状铜氧化合物超导体探索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