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以田菁胶、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水为溶剂,通过加入氧化剂、糊化剂、交联剂,再辅以催干剂、抗冻剂、消泡剂等,制备出改性田菁胶胶黏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氧化剂用量、糊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产品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为水140 g,田菁胶10 g,氧化剂1.5 g,糊化剂0.33 g,交联剂0.0185 g,氯化钙2 g、抗冻剂、消泡剂适量。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黏度为60~70 Pa·s。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建筑用胶黏剂中游离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对提取方法、色谱条件及检测波长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样品15 min可获得良好的提取效果,该方法的定量限(LOQ,以信噪比为10计)为10 mg/kg,线性范围为0.5~1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9。在1倍LOQ、2倍LOQ、10倍LOQ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9.28%~99.27%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双酚A型环氧树脂存在游离苯酚残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木质素活化改性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由于化学结构与苯酚相似,通过活化改性可部分替代苯酚制备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既可降低成本、达到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并且制备的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有毒残余较低,具有环保意义,是合成制备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木质素活化改性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学改性、物理改性、生物改性等木质素活化改性方法,比较了不同改性产物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性能,并对影响木质素活化改性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溶剂型胶黏剂中苯、 甲苯、 对(间)二甲苯、 邻二甲苯、 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方法,并对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提取和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化合物浓度在10~300 μg/mL时,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2%~10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检出限为0.1~3.0 μg/mL.方法不仅回收率高、重现性好,而且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聚体分散法,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蔗糖(sucrose)为亲水扩链剂和交联剂制备了一种鞋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通过FTIR、DSC、力学性能、固化速度等研究了蔗糖用量对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己引入聚氨酯主链.随着蔗糖用量的增加,相同处理温度下聚氨酯胶液的固化速度提高,胶膜的吸水率降低,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粘接试样的T-剥离强度逐渐增大.当蔗糖用量超过5.52 wt%时,合成及乳化过程中体系容易凝聚,且所制得的胶黏剂粘接强度有所下降.总之,通过改变蔗糖用量可以显著改变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枞酸、新枞酸、去氢枞酸、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的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甲醇沉淀高聚物离心后微孔滤膜过滤,乙腈-0.4%乙酸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等度洗脱,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枞酸和新枞酸的检测波长为240 nm,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为270 nm,去氢枞酸为208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树脂酸的定量下限为2.5~10.0 mg/kg,线性范围跨越两个数量级以上,连续6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4%,加标回收率为92.2%~103.6%。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分析速度快,满足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5种树脂酸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双氧水(H2O2)-硫酸亚铁(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宽分子量分布的P(MAH-co-AA)。通过测定P(MAH-coAA)和木质素磺酸盐(LS)缩聚反应产物的凝胶含量,研究了P(MAH-co-AA)中单体组成、胶黏剂酸度和添加三乙醇胺(TEA)等因素对交联的影响,比较了木质素磺酸钠(LSS)和木质素磺酸铵(LSA)两种LS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能代替部分多元醇与共聚物制备低成本无甲醛型木材用胶黏剂;提高共聚物P(MAH-co-AA)中MAH含量、胶黏剂酸度及采用LSA均能提高固化交联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柠檬酸、1,8-辛二醇和多巴胺的一步熔融缩聚反应,以高碘酸钠(NaIO4)作为氧化交联剂,得到含有多巴胺的组织胶黏剂。探索了制备胶黏剂的最佳反应时间和多巴胺的最佳添加量,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黏结强度测试对胶黏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5min,柠檬酸、1,8-辛二醇和多巴胺的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0.5时,可以得到黏结强度为99.3kPa的组织胶黏剂,达到商品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强度的40%。  相似文献   

9.
分别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偶联反应和席夫碱-还原反应,并以高碘酸钠(NaIO4)为氧化交联剂,得到2种邻苯二酚接枝改性的壳聚糖基水凝胶组织胶黏剂(CHI-C和CCS)。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抗菌实验和黏结强度测试对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胶黏剂配比对其成胶性能和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胶黏剂的成胶时间短,邻苯二酚基团和NaIO4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凝胶形成,CHI-C的最大黏结强度为40.42kPa,CCS的最大黏结强度为15.68kPa。两种壳聚糖衍生物均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通过溶解-沉淀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电子轰击源质谱仪(GC-EI/MS)检测5种不同类型胶黏剂中得克隆(DP,含syn-DP和anti-DP同分异构体)含量的分析方法。前处理结果表明,以乙酸丁酯溶解胶黏剂后定量加入甲醇或异辛烷,胶黏剂中的高聚物在混合液中析出而形成相分离,经离心后高聚物的去除率在85.3%~96.2%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通过优化仪器检测参数,syn-DP和anti-DP的质量浓度在0.60~18.0 mg·L-1范围内与响应值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syn-DP和anti-DP的检出限分别为0.056 mg·L-1、0.043 mg·L-1,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在87.5%~102.4%范围内,变异系数在2.2%~6.5%范围内,满足胶黏剂中DP含量检测的分析需求。利用该方法测定市售的14款胶黏剂样品,其中在汽车电路板胶黏剂中检出DP。  相似文献   

11.
对中学教材中脲醛树脂制取实验中存在的结论性错误进行了澄清,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脲醛树脂合成实验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原料配比、酸的选择、pH的确定、温度的选择进行了探索,最终所得工艺条件具有实验效果明显、容易操作及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适合新时期教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Problems of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composed of urea formaldehyde resin and silica gel are considered.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such microspheres are studied. Much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colloidal silica presented in a system in the form of SiO2 particles 6–8 nm in size on the resultant sizes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forming composite microspheres. The effect of poly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microsphere form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Open pore urea/formaldehyde (OPUF) polymers were developed by Usmani and co-workers. They are composed of agglomerated spherical particles (0.1–10 μm in diameter) bonded to one another in a rigid, highly permeabl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s of OPUF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technologies therefrom.  相似文献   

1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使得光信息传输、光电子、全光子器件成为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光学传输损耗低,非线性系数大和响应速度快的新型光学材料和器件是决定信息研究领域发展的关键 [1] .目前新型光学材料研究领域之一是聚合物材料在光学中的应用.因此,近年来人们对一些聚合物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碳酸酯 (PC)、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等[2,3].对于聚合物材料在光学方面应用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光学损耗低、热稳定性好.本文所研究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concerns studies of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spherical microparticles resulting from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urea and formaldehyde in the presence of silica sol (UFR–SG) and silica gel microspheres prepared from the latter. It is disclosed that, when the content of colloidal silica increas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UFR–SG system rises and the porous structur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obtained silica gel microspheres becomes more uniform.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硅和蔗糖对酚醛树脂胶粘剂进行复合改性,以提高树脂胶膜的柔韧性,并使产品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通过考察改性剂有机硅种类、改性剂加入时间、加入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反应开始时加入总质量1.5%的有机硅(8427)和总质量0.9%的蔗糖,反应所得产品分子量及粘度适中,粘接强度高达6MPa,游离甲醛含量低至0.067%。采用FT-IR和TG对产品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由此可知,改性后的酚醛树脂胶粘剂有大量—Si—O—生成,其柔韧性和耐热性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尿素甲醛聚合反应中的沉淀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研究了尿素甲醛聚合反应中的沉淀现象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沉淀产物半结晶结构特征的影响.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以尿素甲醛物质的量之比1.0∶1.0为基础, 增加甲醛用量沉淀产物质量减少, 但当增加尿素用量时沉淀质量为一定值. 根据聚合产物线型结构对应的反应计算, 沉淀产物收率接近100%. 改变体系酸性和反应物总量等条件也可得到类似的定量反应结果. 沉淀产物中特征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光谱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增加甲醛用量时, 官能团振动吸收强度明显减弱; 增加尿素用量时吸收强度略有增加. 改变体系酸性和反应物总量同样可对产物的振动光谱产生影响. 这种吸收强度的变化与XRD表征所得样品结晶性变化规律完全一致, 这表明尿素甲醛聚合反应中的沉淀现象是一种线型分子之间氢键相互作用引起的半结晶聚积过程.  相似文献   

18.
Polyolefin was chemically improved during extrusion by reactive extruding technology, and on its main chain was grafted a polar monomer, thus a stronger chemical bond was formed between the polyolefin and polar materials, which can enhanced the adhesive power on the interface of the two polymers.  相似文献   

19.
根据铜本身具有的性质,选用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KH-902)对铜粉进行改性,并采用FT-IR、超景深显微镜、TG、SEM及EDS技术对改性铜粉及铜粉导电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KH-902可以有效改善铜粉的易氧化的问题,当添加量为3%时,不仅可以明显改善铜粉导电胶在高温固化下抗氧化性能,而且铜粉在环氧树脂胶体体系中能够均匀分散,且铜粉与铜粉之间的搭接紧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体积电阻率仅1.31×10-2 Ω·c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