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鲍林电负性物理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林电负性标度应用很广,但长期以来其物理意义不甚明瞭。本文试图通过建立等效氢原子模型,运用原子的价电子电离势的精确实验数据,建立新的电负性标度,从而探讨鲍林电负性的物理意义。在此之前先对鲍林及缪立根(Mulliken)电负性简介如下: 一、鲍林、缪立根电负性概述鲍林电负性的定义是: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原子电负性是一应用十分广泛的重要物理量,已有很多表示方法,有关评论文章也很多。Pauling把电负性定为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按Pauling电负性定义,键合原子不同,分子中原子吸收电子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原子电负性不是恒定值。为了  相似文献   

3.
电负性均衡     
杨忠志 《化学进展》2012,24(6):1038-1049
电负性是分子中一个原子把电子拉向它自身的能力,是化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继Pauling建立第一个电负性标度后,提出了众多的电负性标度。只是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上,电负性概念和电负性均衡原理,才被精密地论证。近二十多年来,电负性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应用电负性均衡模型或方法,可以快速地计算分子体系的电荷分布,从而确定分子的其他性质,甚至包括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性指标。通常的电负性均衡方法只把分子划分到原子区域,虽然简单直观,但其精度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原子与键电负性均衡方法,把分子划分到包括原子区域、化学键区域和孤对电子区域,能够较快速精密地计算分子的电荷分布和其他性质,并被应用到构建新一代可极化或浮动电荷力场的探索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原子的价态电负性与价键轨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明 《化学通报》1993,(10):54-58
电负性概念自Pauling提出以来,在化学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继出现了多种经验或半经验的计算方法。Allred等将原子核作用于价电子的静电力定义为原子的电负性,使得电负性具有较直观的物理含义,是最广泛采用的标度之一。Mulliken将原子电负性定义为该原子的第一电离势和第一电子亲和能的平均  相似文献   

5.
关于电负性均恒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分子中某原子实际所具有的电负性, 可确定如下:计算结果表明, 据电负性均恒原理分子中一个键两边的基甲电负性相等, 并不是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电负性都会相等.  相似文献   

6.
某原子在不同分子中的电负性并非常数,而决定于该原子的价态并受与其邻接原子的影响。近来Hinze等利用Mulliken方法,根据Slater参数计算价态能量,从而计算价态电离势(I_v)与价态电子亲和能(E_v),求出元素在不同价态的轨道电自性。这种方法主要困难是E_v与I_v的计十算过繁而且E_V的计算依赖原子基态的电子亲和能E,E是由经  相似文献   

7.
赵学祥 《大学化学》1989,4(4):49-50
在学习化学元素电负性的概念、化合物的键型和元素的化学活泼性等问题中,我有一些学习心得,现归纳如下: 1.电负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L.Pauling在1932年首先提出电负性的概念.元素的电负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把电子吸引向自己的能力”.计算电负性的方法有下列四种: (1)Pauling的热化学方法Pauling  相似文献   

8.
在密度泛函理论和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基础上,定义了与化学键有关的响应函数以及化学键区域的Fukui函数,建立了一套快速确定分子中各区域(包括原子区域和化学键区域)响应函数的新方法.对大量分子的响应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响应函数可以较好地预测分子中各点的反应活性,并更加快捷省时,展示了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负性标度计算方法 ,表达了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基本反映了元素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表示金属态原子电负性的计论方法,即X=Pexp(-KsR),其中P为Pauling电负性,Ks为Thomas-Fermi定义的表示金属晶体内某一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受邻近配位原子屏蔽长度的倒数,R为该金属的一价离子半径.通过将由此获得的金属态原子电负性值及Pauling电负性值同金属表面的电子脱出功,CO、O2分子在某些过渡金属表面上的解离吸附热数值关联结果比较,发现提出的金属态原子电负性概念能更准确地反映过渡金属在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热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电负性,是化学学科常用的原子参数之一.它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电负性数据相对大小来判断化学键的极性强弱,以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何者为正端,那个为负端.在戴安帮所著《无机化学》一书中这样写到:“两元素的负电性相差越大,它们之间键的极性越强,而负电性较大的元素为负极,负电性较小的元素为正极.”根据这一经典理论,对于CO分子,由于氧元素的电负性是3.50,碳元素的电负性为2.50,无疑,理应氧原子一端为负端,而碳原子一端为正端.然而,近代量子化学计算却说明CO分  相似文献   

12.
在无机化学中,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该原子在分子内是正性还是负性,以及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极性。目前虽然还无法直接测定元素的电负性,但其相对值却是比较完整的。在有机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往往取决于化合物的功能团,而功能团的相对电负性是影响其性质的一个主要因素。关于有机物功能团的相对电负性这一问题, 不少人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对有机物功能团的电负性进行了经验估算,集累了部分数据。  相似文献   

13.
原子的径向距离r是原子、分子结构的重要信息.Fraga”’和Slater’‘’等人指出:<r-’>正比于电子亲和势和电子势能,<r-’>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r-’>与电场梯度、磁偶极子相互作用、轨一旅耦合相关,<>与屏蔽常数有关,<严>与抗磁化率有关,<尸>近似等于球形对称原子的极化率,</>与晶体场分裂能相关.由此可见,·精确求解原子及其轨道的径向期望值对原子、分子相关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ShustCk、Pekeris、Weiss、Baker和Wakim等人”-’‘分别研究了某些原子特定态的电子结构及其径向期望值,但其成果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电负性     
Pauling在1932年首先提出元素电负性的概念,他认为电负性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自从这个概念提出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目前在化学的很多分支、很多方面应用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不论是涵义、计算方法、应用范围、理论根据都在不断发展和争论中。苏联在1962年4月5—6日专门召开了一次电负性概念的讨论会。现把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电负性值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计算电负性值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如下几类: (1)Pauling的热化学法:这是Pauling首先提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设计了赝势法半从头计算程序MQMMP,并计算了第二周期原子和N_2、HCI分子,其结果相当好地逼近用全电子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结果。这表明赝势法半从头计算为大分子、尤其是含重原子的大分子的非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提供了较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密度泛函理论和电负性均衡原理为基础 ,将体系的单电子密度分割为原子的单电子密度和键的单电子密度 ,得到了分子总能量、分子中原子以及键的有效电负性的表达式 .基于这些表达式 ,提出了直接计算体系的总能量和体系中电荷分布的新方法 .此模型比其他电负性均衡方法更合理 .对大量分子的总能量和电荷分布所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原子 键电负性均衡模型是可行的 ,可以应用于确定各类生物和有机大分子的总能量和电荷分布 ,给出较EEM和MEEM模型更近于从头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确定大分子体系电荷分布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探求电负性和硬度与体系中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成为令人关注的课题[1~5].Mortier[1,2]的电负性均衡方法(EEM)没有考虑化学键电荷.Ghosh[4]的半经验电负性均衡方法考虑了化学键电荷,但键电荷取值假设太简单.本文同时考虑了分子中的原子电荷和键电荷的作用,给出了分子中原子和化学键有效电负性的精密公式,这些公式为发展一个系统的精密电负性均衡方法及应用奠定了基础.1理论方法以密度泛函理论[6]为基础,将分子的单电子密度ρmol(r)按式(1)分割:式中ρα(r)是分子中α原子区域的单电子密度,ρα…  相似文献   

18.
电负性是近似地表征分子性质的重要参数.第一套电负性标度是Pauling于1932年提出的.其后有许多计算电负性的公式发表,其中Allred-Rochow根据原子核对电子的静电引力算出的电负性在化学界采用颇广.Allred-Rochow电负性的优点是所需数据(电子结构和单键共价半径)对于大多元素是已知的.然而,由于此法中的有效核电荷是  相似文献   

19.
以原子的电负性χP和极化度α为基本参数, 估算卤代甲烷CHnY4−n−mZm(Y, Z=F, Cl, Br, I) C 1s电子电离能的电荷效应和松弛效应. 电荷效应由C—H和C—Y(Z)键两端原子的电负性差来度量, 松弛效应由碳原子带的电荷乘上氢和卤素原子极化度来衡量, 进而用电荷效应和松弛效应一起表达卤代甲烷中C 1s电子电离能的静电-松弛屏蔽效应ΔSi. 将ΔSi代入类-Slater模型, 得到卤代甲烷中C 1s电子电离能E1,C的估算方程, 该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87, 对27个卤代甲烷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38 eV, 小于实验误差0.1 eV. 同时, 用留一法(leave-one-out)进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0.99977, 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绝对平均误差只有0.049 eV), 结果表明所得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定义的有效原子电负性,讨论了分子中总体电负性与调和平均电负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调和平均电负性非常接近于总体电负性的结论,同时,说明了两者相似的原因,并对一系列分子给出了它们的数值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