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文献[1]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推荐了两个演示实验.其中一个是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图1),另一个是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图2).  相似文献   

2.
熊小兰 《物理通报》2012,(6):106-108
本刊2011年第10期刊登了《自感现象实验的改进》一文.在实验改进方案一“用‘通电自感’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中,提出用如图1(原文图3,下同)所示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笔者按文中内容操作,使用图1电路进行的通电自感实验,不能观察到原文描述的“D1滞后于D2正常发光”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制“断电自感演示仪”刘传康(浙江省绍兴卫校312000)现行的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物理教材中,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方法效果不很理想,因此,我在教学中自己动手做了一只断电自感演示仪器(见附图).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演示教学效果较好且只需将一只20W的日光...  相似文献   

4.
演示自感现象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演示自感现象的一种新方法张顺季(湖北枣阳师范学校441200)用通常的方法演示自感现象;由于选材上的限制,增大了准备实验的困难,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利用惠斯通电桥来显示自感现象,取材方便,效果明显.一、传统实验的缺点1.选材困难...  相似文献   

5.
自感现象的演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感现象的演示何炎贵(福建武平一中364300)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操作不便,通电时灯泡发亮的时间差不明显,而断电时易烧断灯丝,又无法显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整体效果差.且通、断电特性要拆装器材分别演示,很不方便,因此很有改进的必要.教学...  相似文献   

6.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红 《物理实验》1995,15(2):87-87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周晓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10015)一般教科书中自感现象的演示线路图中A、B处(如图1)是用规格相同的灯泡连接的.本文对原有的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将A、B处的灯泡换下,接入两只规格相同适当的电流表,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感线圈...  相似文献   

7.
“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充气不多的气球(图1),球皮是否受到球内气体的压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抽气的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2》(2004年12月第1版)“气体”一节里的演示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在“气体的压强”一节里也有此演示实验.在抽气的过程中可看到气球不断地膨胀,这说明球内的气体确实对球皮具有由内向外的压强.  相似文献   

8.
1传统自感现象演示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自感现象演示器和现行高中物理教材都是分别用图1、图2所示两个电路演示和讲授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的,这种演示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形成一个电路只出现一种自感现象的错觉,不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实.此外,这种仪器还存在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了自感现象演示实验中可能不出现“猛然一亮”的根本原因,介绍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对自感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教材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讲述自感现象的.传统的演示是先演示通路时的自感现象,再演示断路时的自感现象,这种演示分别用两个电路来完成,如图1、2所示.  相似文献   

11.
自感现象的本质及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感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物理现象,也是中师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自感现象及其演示实验,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电感对直流和交流的作用、电磁振荡等知识打好基础.1 传统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1.1 通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原理在图1所示的实验中,为了使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具有可比性,必须使用相同规格的灯泡,以确保稳态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当电源开关K接通时,由于通过灯泡2的电流由零直接突变为I,而线圈具有电磁惯性作用,通过灯泡1的电流只能由零逐渐持续地增大到I,所以可看到灯…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关于“摩擦力”内容中,介绍了一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以减小摩擦的实例,并且这也是减小有害摩擦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自制的教具“摩擦力演示器”,只需要做一个演示就可用事实证明这个道理,并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留下深刻印象.1.制作(1)取一只废弃易拉罐或近似圆柱体饮料瓶在其内部填满泥土或砂子(在使用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从而增大弹簧秤示数的可见度)作为磙子.(2)用铁丝围成或用木条钉成一个方握并按图组合,即制成“摩擦力演示器”.2.使用(1)用弹簧秤拉着演示器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插销插…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不能揭示自感的实质.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自感现象演示实验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在此与教育界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14.
程柏 《物理实验》2022,(10):60-63
对传统自感演示实验的疑难问题作出理论分析,提出了新的实验教学设计.通过4个自制实验展示板,形成科学探究的逻辑链,依照引入自感概念→确立自感规律→解惑自感疑难→深化自感本质的教学逻辑逐步展开,弥补了传统自感演示实验的逻辑断裂.另外,将自感现象与力学现象类比,深化自感现象的本质——电磁惯性,实现新旧知识和力电思想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刘成道 《物理实验》1990,10(1):27-28
高三物理教材中的自感现象,大多是通过J2425型变压器原理说明器进行演示。有的学校可能没有,而且同用一件仪器,两次分别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课堂上存在着操作麻烦的严重弊端,同时也不能给学生一个通断电自感的完整印象。为此,我对原演示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不但能使通、断电自感现象一次完成,达到使用方便、印象完整的目的,而且还可观察断电后瞬时感生电流(电动势)的方向,有助于验证教材中所述“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的”这个结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中学或中专物理教材中,对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常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图1用于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图2用于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装置常采用1.5V小灯泡亮度较小,A、B两灯泡达到相同亮度的时间差也较短,自感现象不是太明显.另外由于两个电路是独立的,容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图1所示的装置,在通电时有自感现象,在断电时没有自感现象;图2所示的装置,在断电时有自感现象,在通电时无自感现象.为了使自感现象明显,同时消除学生的误解,我们对这一演示装置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金昌祚  周延怀 《物理实验》1994,14(4):163-164
用废旧钠光灯管观察钠的吸收光谱金昌祚,周延怀(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钠的吸收光谱实验是高中物理光谱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用“钠的吸收光谱实验器”(’)来演示,实验现象稳定可靠,且不污染环境,颇受广大教师的欢迎.然而“钠的吸收光谱实验器”中的“钠泡”是消...  相似文献   

18.
梁法库  崔凤利 《物理实验》1997,17(6):283-285
在《自然杂志yi992年第4期第304页上《自旋磁陀螺的反向倾斜和公转》(以下简称“族文”)一文报道了磁陀螺的反向倾斜和公转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被认为是难以解释的新问题.笔者试图在大量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对此现象作进一步的解释.“旋文”所述(如图互)内容摘录如下:“……我在圆磁盘中央钻了一个洞,穿上非铁磁性的铝轴,并将铝轴两端挂失.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磁陀螺,其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再在支撑板面中央钻孔,使之可放入条形磁铁,并可使条形磁铁上、下移动[见图1(a)中N极刚露出支撑板面上方,图(b)中S极刚露出支撑板…  相似文献   

19.
巧做“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黄月明(河北承德农校067000)利用坏了的纸质电容器来做“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时,现象非常明显.一材料:图形木质框架一个(如小书架),废旧纸质电容器一个,图钉4枚,导线4根,能提供电压7.5V,功率在200W以...  相似文献   

20.
自感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中物理教材中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我们作了如下的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自感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图1中自感线圈L采用J2425型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的800匝线圈,套在闭合的铁芯上.A, B, C均为 6.3V 0.15A的小灯泡. D_1, D_2为晶体二极管(需事先向学生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R为0~20■的滑线率阻器.电源为8V的蓄电池或J1201型低压直流稳压电源. 演示前应接通K,将R的阻值调到和线圈L的直流电阻相等,即使B,C两灯亮度相同,然后断开K.实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