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u_3(CO)_(12)均相和非均相催化1-庚烯氢甲酰化的研究李忠,张俊忠,李彦旭,阴丽华,王常有(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羰基化,钌催化剂,均相催化,多相催化氢甲酰化反应是工业上重要的均相络合催化反应之一,主要应用钴、铑...  相似文献   

2.
3.
Ru/REO催化剂催化1—庚烯氢甲酰化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Ru_3(CO)_(12)-Co_2(CO)_8混合体系对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双金属协同效应。实验系用一定量的Co_2(CO)_8和Ru_3(CO)_(12)混合在一起为催化剂体系,以乙烯、合成气(H_2/CO=1)为原料,在110℃,7.6MPa压力下研究了对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并和相应的Co_2(CO)_8和Ru_3(CO)_(12)的单组分体系作了对比。结果表明Co-Ru双组分体系的活性远高于相应的单组分体系的活性。红外光谱考察表明,Co_2(CO)_8-Ru_3(CO)_(12)在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后,Co_2(CO)_8Ru_3(CO)_(12)之间没有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新化合物。过去对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循环,是基于在单一的络合物金属中心上讨论的。基于本文结果,可以设定在双金属体系存在下,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循环有可能在双金属中心上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敏  何玉萼等 《分子催化》2001,15(6):416-418
研究了RhCl(CO)(TPPTS)2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SDS在混合表面活剂溶液中比例的增大,1-十二烯生成醛的转华率先增大后又降低,并从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及混合胶束对底物增溶作用的变化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均相烯烃氢甲酰化铑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娅娜  李峰  吴彪 《分子催化》2007,21(5):472-482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Hydroformylation),又称OXO合成,是指烯烃与合成气(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正构醛(n-alde-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最早是Roelen[1](1897~1993)于1938年在德国鲁尔化学公司从事费托合成中发现的.目前,该反应以每年800~900万吨的产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有机化工工艺[2],其产品遍及各种不同碳数的醛和醇,其中最主要的除由丙烯出发合成丁、辛醇外,还有以高碳烯烃为原料的C8-11增塑剂醇和C12-18的表面活性剂醇,被广泛用于增塑剂、织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药物中间体、溶剂和香料等精细化工领域[3,4].均相氢…  相似文献   

7.
黎耀忠  黄裕林 《分子催化》1999,13(3):212-214
在以水溶性铑-膦配合物为催化剂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铑的存在形态及配位结构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杂质进入反应体系,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的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8.
曹维良  唐波  张敬畅  严斌 《分子催化》2001,15(5):335-340
以新型水溶性二磺化 - 1-苯基二苯并膦 (简称 PDBPDS)为配体 ,制备了铑膦配合物 Rh(acac) (CO ) -(PDBPDS) 3.将其负载于高吸水性载体上 ,制得负载水相催化剂 ,并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 ,在载水量 30 % ,[Rh]=2 .0× 10 - 5、 [P]/ [Rh]=40的条件下 ,筛选出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在反应温度 10 0℃、压力 2 .0 MPa、搅拌速度为 5 0 0 r/ m in条件下 ,催化剂活性达 10 12 g丁醛 / (g Rh· h) ;正异比高达 43.5 ;在有机相中铑的浓度为 1.2× 10 - 9,解决了均相反应催化剂回收和循环使用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 ,新型配体二磺化 - 1-苯基二苯并膦是一性能较好的新配体 ,所制备的新型负载水相催化剂是一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烯烃聚合均相催化剂的特点及结构特征(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烯烃聚合金属茂类均相催化体系是近十多年来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及其突特性能,并对均相催化剂的阳离子化与载体化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羰基铑催化剂由于其加氢性能较弱,在羰基化反应的研究中,通常仅作为烯烃氢甲酰化制醛的催化剂。产物中得不到醇。本文则报道了以Rh_2(AcO)_4和Rh_6(CO)_16为催化剂,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烯烃氢甲酰化,加氢制醇的研究。系统考察了Rh/Pbu_3/EtOH催化体系受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烯烃转化率达100%。对醇选择性亦在99.5%以上,正异构比在2以上.为烯烃一步制醇建立了铑系催化新体系。文中并利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反应过程的催化剂物种.实验证明,由烯烃一步制醇是由烯烃首先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然后由生成的醛进一步加氢成醇的一个串联反应过程。前一步骤反应速度较快,2h内可使95%以上的烯烃转化为醛,后面由醛加氢成醇则进行缓慢,在100—120℃下,至少22h,才能使醛全部转化为醇。  相似文献   

11.
黄裕林  黎耀忠 《分子催化》1999,13(3):215-218
在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两相催化体系中,为提高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有采用外加无机盐的报道[1~3].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某些无机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助剂的作用.我们曾经研究了硫酸钠及其它金属硫酸盐中的阳离子对反应的影响[4,5].在引入这些阳离子的同时,还有...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刘欢  杨妲 《化学进展》2022,34(5):1076-1087
氢甲酰化串联反应是在氢甲酰化反应的基础上,与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反应“一锅法”实现醛类化合物的后续定向转化,得到新的有机分子的合成方法。该反应的产物在日化工业、农业、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年来烯烃氢甲酰化串联反应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性,随后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烯烃氢甲酰化串联反应:“异构化-氢甲酰化”串联反应、“氢甲酰化-缩醛化”串联反应、“氢甲酰化-氢化”串联反应和“氢甲酰化-(还原)胺化”串联反应等,以及其在设计新型(多功能)催化剂体系和高效合成目标产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烯烃氢甲酰化串联反应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庚烯羰化制醇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烯羰化制醇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1)焦凤英胡庆云陈艳晶(济南大学实验中心济南250002)牛建中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关键词庚烯均相催化氢甲酰化原位红外光谱铑膦催化剂铑催化剂(以较强碱性的三...  相似文献   

14.
顺酐均相催化加氢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蒲  高润雄 《分子催化》1997,11(2):149-152
  相似文献   

15.
16.
两相催化体系中烯烃氢甲酰化的高区域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在两相(水/有机物)体系中进行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合成高碳醛,具有反应条件缓和、催化剂与产物容易分离的优点,而且用水作溶剂既便宜、又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引起国内外化学家重视,进行了大量研究[1,2].  相似文献   

17.
将水溶性膦/钌配合物Ru3(CO)9(TPPTS)3(TPPTS: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用于以CO为还原剂的水/有机两相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还原为芳胺的反应,发现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效果最好.以邻氯硝基苯为底物考察了相转移催化剂浓度、NaOH浓度、反应温度、压力等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当反应条件为120℃,4MPa,3mol/LNaOH时,反应8h,邻氯硝基苯的转化率和邻氯苯胺的选择性均可达到99.9%.而且对含有羰基、氰基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也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循环3次后,邻氯硝基苯的转化率和邻氯苯胺的收率仍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8.
19.
金属原子簇LECo3(CO)n的催化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忠  傅宏祥 《分子催化》1989,3(2):130-138
研究了四面体金属原子簇LECo_3(CO)_n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比较了E=C.Co、Fe.Ru.Rh金属簇的催化活性,异核金属簇的催化活性高于同核簇,异核金属簇中Rh-(Co 簇活性最高.考察了簇YCCO_3(CO)_9和[R_4 N][FeCo_3(CO)_(1-2)]对各种结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和Y与[R_4N]的影响.采用高温、高压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YCCo_3(CO)_9和[R_4N][FeCo_3(CO)_(1-2)]的热稳定性和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多相催化和匀相催化是催化领域里的两大类型,两者相比,匀相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然而,催化剂和产品分离难的问题,使匀相催化剂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就开始将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化学键合形式锚定在载体上,制备负载型催化剂.这种固载化催化剂介于匀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之间,它既具有匀相催化的特性,又具有多相催化产品与催化剂易分离的优点.而且,对这类催化剂进行研究,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研制出反应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并对其催化作用机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固载化匀相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