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我们自已建立的以HMO为主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对氧分子的活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可以讨论过渡金属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顺序以及络合方式和配位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而且可以讨论过渡金属的催化活性随底物分子迁移的规律以及可逆载氧体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以HMO为主简化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过渡金属络合活化烯烃分子(以乙烯为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催化活性与过渡金属本身的d电子组态和d轨道能级、络合分子的π成键轨道和π~*反键轨道的能级、配位体的电荷性质和空间构型等诸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结果基本上可以解释过渡金属催化活性顺序、助催化剂及配位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等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3.
赵东江  尹鸽平魏杰 《化学进展》2009,21(12):2753-2759
简要介绍了聚合物膜燃料电池(PEMFC)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综述了PEMFC阴极非Pt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过渡金属合金、过渡金属氮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等非Pt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化学或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耐甲醇能力等性能,提出了阴极非Pt催化剂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Ru基硫族化合物、Pd基合金和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有望成为PEMFC阴极Pt基催化剂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烯烃络合催化聚合中,过渡金属配位体的种类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用高分子代替小分子作为配位体,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因素则由原来单一的固定因素变成多重的可变因素.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结构因素,如金属含量、功能团含量,金属与功能团的含量比都将直接影响催化活性.本文从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作为载体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单体单元的序列分布及其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助剂对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文庆  袁国卿 《分子催化》1996,10(6):465-468
过渡金属助剂对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影响①彭文庆袁国卿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过渡金属助剂铑络合物催化剂羰基化甲醇过渡金属催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加氢、脱氢、羰基化等反应,并显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而且过渡金属作为助催化剂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由过渡金属氯化物(MnCl_2、FeCl_2、CoCl_2、CuCl)与2,2′-二吡啶原位形成的配合物,在环己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及配体性质对所形成的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过渡金属氯化物可与2,2′-二吡啶原位形成有催化活性的配合物,其催化活性与金属离子性质、形成配合物能力以及配体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室温离子液体反应介质中叔丁醇氢酯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乔煜  邓友全 《化学学报》2002,60(6):996-1000
反应温度为100~140 ℃,CO初始压力为2~6 MPa条件下,研究了室温离子液 体与过渡金属三苯基膦配合物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叔丁醇与乙醇的氢酯基化反 应。同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相比,室温离子液体中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并且叔 丁醇可经羰化反应直接生成特戊酸乙酯,产物与催化体系不溶,可以容易地实现分 离。详细考察了金属配合物、离子液体、温度、压力与时间的不同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由过渡金属氯化物(MnCl2、FeCl2、CoCl2、CuCl)与2,2′-二吡啶原位形成的配合物,在环己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及配体性质对所形成的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过渡金属氯化物可与2,2′-二吡啶原位形成有催化活性的配合物,其催化活性与金属离子性质、形成配合物能力以及配体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膦配位的过渡金属氢化物被看作是烯烃及其他一些不饱含有机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及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物种,关于它们的结构与催化活性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通常单齿膦配位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不同的金属中心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反映了催化功能与催化活性物种的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膦配体过渡金属氢化物,通常是以它们的相应卤化物经氢化锂铝或硼氢化钠或肼还原得  相似文献   

10.
钴系非晶合金超细微粒金属微观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渡金属(Fe、Co、Ni)一类金属(B、P)非品合金超细微粒催化剂金属-类金属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B、P组元的加入能显著地改变过渡金属的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过渡金属与B、P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且有电子的转移,但对电子转移的方向仍有争议.前文我们报导了CoB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催化性能问,以及掺入P后对CoB已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乙烯加氢反应作为探针,通过测定金属Co和CoB、CoPB非晶态合金超细微粒催化剂的乙烯加氢反应活化能;获得了…  相似文献   

11.
负载型过渡金属(Co、Mo、Ni、W)硫化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催化加氢过程。为了开发高性能的加氢催化剂,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相的结构与加氢脱硫性能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的吸附-催化反应机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硅氢加成是有机硅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多种过渡金属包括铁、铑、钌、钯、铂等的配合物对不饱和化合物的硅氢加成均有高的催化活性,尤其在羰基化合物的硅氢化反应中应用广泛.由于有机硅烷可以为包含一个Si—H键的叔硅烷、二个Si—H键的仲硅烷或三个Si—H键的伯硅烷,羰基化合物的硅氢化产物会随硅烷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指出了羰基化合物硅氢加成反应的几种机理及其在不同金属配合物和硅烷参与反应时的适用性.重点讨论了Rh,Ru,Fe,Ir反应机理类型和影响条件.此外,描述了部分主要中间体和过渡态以及相关的能量参数,并对第VIII族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羰基化合物硅氢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吕功煊 《分子催化》2015,29(2):152-163
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复合物催化剂Kx/Cu-Fe-Zn,通过对催化剂进行了BET,H2-TPR,XRD,XPS,TEM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来探究了助剂K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原行为、结构特性以及形貌等方面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碱金属助剂K的浸渍量以及温度对CO2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50℃,助剂K的浸渍量为K0.1/Cu-Fe-Zn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到最高,CO2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8.7%,进一步增加催化剂中K的含量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助剂K的浸渍量的增加,CO2加氢反应中大分子量化合物增加,碳链增长,并且有大量高级醇和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我们还讨论了在助剂K存在下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复合物催化剂Kx/Cu-Fe-Zn,通过对催化剂进行了BET,H2-TPR,XRD,XPS,TEM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来探究了助剂K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原行为、结构特性以及形貌等方面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碱金属助剂K的浸渍量以及温度对CO2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50℃,助剂K的浸渍量为K0.1/Cu-Fe-Zn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到最高,CO2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8.7%,进一步增加催化剂中K的含量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助剂K的浸渍量的增加,CO2加氢反应中大分子量化合物增加,碳链增长,并且有大量高级醇和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我们还讨论了在助剂K存在下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过渡金属(Co、Mo、Ni、W)硫化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催化加氢过程.为了开发高性能的加氢催化剂,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相的结构与加氢脱硫性能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的吸附-催化反应机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加氢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载型过渡金属(Co、Mo、Ni、W)硫化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催化加氢过程.为了开发高性能的加氢催化剂,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相的结构与加氢脱硫性能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的吸附-催化反应机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多孔材料广泛应用于吸附、形状和尺寸选择性的多相催化和离子交换. 利用有机胺分子的模板和结构导向作用已设计合成了许多沸石分子筛、中孔MCM-41和非致密过渡金属磷酸盐等多孔性氧化物材料[1~4]. 过渡金属氧簇结构中普遍存在金属-金属键, 业已证明金属氧簇合物具有催化活性[5,6]. 可以预期, 以金属氧簇为构筑块(Building blocks)组装而成的多孔性化合物不仅将具有沸石分子筛等材料的吸附特性和形状、尺寸选择性, 而且还将具有氧化还原等催化活性. 同时, 由于金属氧簇所具有的显著表面效应, 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对揭示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底物的催化作用机制研究很有益处[7].  相似文献   

18.
低温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唐水花  廖龙渝  郁卫飞 《催化学报》2013,34(6):1051-1065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阳极催化剂主要介绍了金属碳化物、Pd合金以及钙钛矿型氧化物三种,讨论了阳极催化剂对燃料氧化过程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阴极催化剂则重点介绍了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氮化物以及氧化物,并较详细地阐述了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中心、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以及化合物制备条件.由于阴极非铂催化剂存在制备过程较复杂、中间产物过氧化物易破坏催化剂结构等问题,仍需探索新型的非铂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含有铑原子的异多核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在一些催化反应中具有好的催化活性;有机膦是比羰基配位能力更强的一类配体,与簇合物中的金属配位后可使簇合物更趋稳定.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骨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完整性一直是簇合物催化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合成了标题簇合物2(n=1)和3(n=2),  相似文献   

2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和寿命问题是制约其商业化的主要瓶颈. 开发高效稳定的新型非铂氧还原催化剂是降低电池成本的重要途径. 过渡金属-氮-碳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替代铂的氧还原催化剂. 本综述从催化剂的设计构筑、催化层结构优化以及电池测试等方面, 对过渡金属-氮-碳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讨论, 并对未来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