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 G**水平上对1,2,3-三氮杂苯和水形成1:1、1:2和1:3复合物的基态氡键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和性质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所有稳定复合物结构中形成一个N…H-O氢键并终止于O…H-C氢键的氢键水链构型最稳定.氢键的形成是水分子中H-O键振动频率减小(红移).NBO分析表明,最稳定的1:1、1:2和1:3复合物发生分子间电荷转移总量分别为0.0222e、0.0261e和0.0273e.同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TD-B3LYP/6-31 G**水平计算了1,2,3-三氮杂苯单体及其氢键复合物的第一1(n,π*)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氢氟酸吡啶鎓在5′-位选择性断裂1,1,3,3-四异丙基二硅氧烷基保护基的方法得到了核苷衍生物N-异丁酰基-3′-O-(1-氟-1,1,3,3-四异丙基-1,3-二硅氧烷-3-基)-2′-苄氧羰基鸟苷(化合物1),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液体1D和2D NMR谱(包括1H NMR、13C NMR、19F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对产物的1H、13C和19F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咪唑-四氯苯醌电荷转移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运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和Job连续变换法确定了咪唑-四氯苯醌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多体微扰理论研究了咪唑-四氯苯醌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结合能. 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咪唑-四氯苯醌电荷转移复合物共有四种可能的空间构型,分别为两种边(咪唑)-面(四氯苯醌)式结合构型(S1、S2)和两种边(咪唑)-边(四氯苯醌)式结合构型(S3、S4). 通过比较它们的结合能,发现边(咪唑)-面(四氯苯醌)式构型比边(咪唑)-边(四氯苯醌)式构型更稳定. 运用自然布居分析、电子密度拓扑分析与自然键轨道分析研究了四个构型的咪唑与四氯苯醌结合特征. 结果表明,边(咪唑)-面(四氯苯醌)式构型为电荷转移复合物,而边(咪唑)-边(四氯苯醌)式构型为分子间氢键复合物. 对于复合物最稳定构型S1,咪唑n(N15)孤电子对轨道和四氯苯醌∏* (C1=O7)反键轨道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对咪唑-四氯苯醌复合物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O7…H20氢键也起一定的作用.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复合物(S1)的电子激发能. 基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4.
1,3,5-三氮杂苯-水簇氢键结构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B3LYP/6-31 G**和MP2/6-31 G**水平上对1,3,5-三氮杂苯-(H2O)n(n=2,3)复合物的基态氢键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和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所有稳定复合物结构中形成一个N…H-O氢键并终止于弱O…H-C氢键的氢键水链构型最稳定.氢键的形成是水分子中H-O键振动频率减小(红移).NBO分析表明,最稳定的1:2和1:3复合物发生分子问电荷转移总量分另q为0.02501 e和0.02777 e.  相似文献   

5.
磷钨钒杂多酸-TMBPS电荷转移配合物光度法测定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成磷钨钒杂多酸 3,3′,5 ,5′ 四甲基联苯胺 -丙磺酸 (TMBPS)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钒 (Ⅴ )的新方法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5 0nm ,摩尔吸光系数 2 74× 10 4 L·mol-1·cm-1,线性范围 0 0 2~ 1μg·mL-1。采用浮选反萃取分光光度法 ,可提高测定灵敏度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增至 3 10×10 5L·mol-1·cm-1。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 3,3′,5 ,5′-四甲基联苯胺 (TMB)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氯的新方法 ,在 p H≤ 2的盐酸介质中 ,最大吸收波长为 4 5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0 4× 10 5L· mol-1· cm-1,线性范围 0 .0 1— 0 .6mg· L-1。该方法用于自来水中微量二氧化氯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利用氨基胍碳酸氢盐与草酸反应合成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然后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与芳香醛反应,合成了2种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芳香醛席夫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李山  刘根起 《光谱实验室》2005,22(2):278-280
在 0 .1 6 mol/ L H2 SO4介质中 ,2 - (5 -氯 - 2 -吡啶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酚 (5 - Cl- PADAP)与 Br O-3 和 SCN-形成紫红色三元离子缔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6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9× 1 0 4L· mol-1 · cm-1 ,Br O-3 含量在 0— 2× 1 0 -5mol/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可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 Br O-3 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d) (C,H,N,S),Ag原子采用LanL2d赝势基组水平上对甲醛(HCHO)与4-氨基-5肼基-3-巯基-1,2,4-三唑(4-amino-5-hydrazino-3-mercapto-1,2,4-triazole,AHMT)衍生化反应生的成产物6-巯基-5-三唑并[4,3-b]-s-四嗪(6-mercapto-5-triazolo[4,3-b]-s-tetrazine,MTT)及其银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MTT的结构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对频率计算,获得MTT分子及其银配合物的拉曼光谱,对400-1800 cm-1波段内的拉曼光谱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同时讨论了MTT分子的表面静电势,分析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点。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对MTT分子与Ag3配合物的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使用电荷转移光谱对Ag配合物与MTT之间电荷转移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MTT分子的光谱测定和电子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DNA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三维(3D)培养模式下的肺腺癌细胞A549辐射敏感性的作用,开展了系列实验。使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单层(2D)A549细胞72 h后,MTT法检测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选取低浓度(2,5μmol/L)5-Aza-CdR预处理2D和3D培养的A549细胞72 h,X射线分别辐照1,2,4,6 Gy,检测微核形成率和克隆存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5-Aza-CdR均能抑制2D的A549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药物预处理2D与3D细胞并联合辐照后诱导的细胞微核形成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并且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不过,较低浓度5-Aza-CdR(2μmol/L)预处理的3D培养A549细胞4,6 Gy辐照后微核数目较未用药处理组显著增加,克隆存活率较未用药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2D培养A549细胞中未观测到上述现象。研究结果表明,5-Aza-CdR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3D培养A549细胞药物预处理更能增加其辐射敏感性。结果暗示,为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在临床放疗中,可低剂量使用5-Aza-CdR,实现肿瘤的有效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稠环化合物3-苯基-6-(4-甲苯基)-1,2,4-三唑[4,3-b]-1,2,4-三嗪的光电性能,本文利用Gaussian程序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选取6-31G(d)基组对其性能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得到了稳定的几何构型和键长、键角且数据与实验值相符.从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发射光谱等性质探讨了6位苯环上含有不同取代基时化合物性能的变化,含不同取代基时化合物分子的发射波长介于512~521 nm之间,并对含不同取代基化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分析.不同取代基以诱导和共轭效应协同作用于化合物上,通过改变电荷转移数量来影响化合物光电性能.根据计算结果预见该类化合物可以用来做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pH为8.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钴(Ⅱ)-NH2OH·HCl-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体系在-1.25V(vs.SCE)产生—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据此建立了极谱法测定微量钴的新方法,该波一阶导数峰电流与钴(Ⅱ)的质量浓度在1-25μg·L-1范围内呈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12μg·L-1.研究了该体系的极谱波性质,结果表明该波为催化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还实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和陕南镍矿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Wei L  Qiu F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5):1238-1240
从L-苹果酸出发,经过与苄胺缩合反应得到(S)-1-苄基-3-羟基吡咯烷-2,5-二酮,再通过硼氢化钠-碘体系还原制得重要的医药中间体(S)-1-苄基-3-羟基吡咯烷。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原料、中间体及产物进行了测试并对硼氢化钠-碘体系还原酰亚胺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原料、中间体及产物相应特征吸收峰的消失或是出现,可知所得的产物为(S)-1-苄基-3-羟基吡咯烷;还原机理研究表明,硼氢化钠在碘催化下生成的硼烷与酰亚胺中的羰基形成四元环状过渡态,同时另外一分子硼烷与酰亚胺中的氮原子形成N-BH3复合物,然后羰基还原完全,得到(S)-1-苄基-3-羟基吡咯烷-硼烷复合物,最后在甲醇作用下脱去硼烷得到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14.
(C6H5R)Mo (CO)3复合体系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DFT-B3LYP方法在IANL2DZ基组水平上对标题复合物体系的可能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频率分析,得到了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红外光谱.原子净电荷、前沿轨道能量都表明,Mo(CO)3和C6H5R结合时电子从苯环向Mo转移,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复合物的键长、Wiberg键级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和氢键的结合方式相似,且属强氢键.复合物的红外特征振动频率位于212cm-1~224 cm-1,对应于Mo(CO)3的金属垂直于C6H5R中的苯环平面的来回振动,同时形成复合物后,原来位于3200 cm-1左右的峰活性消失.  相似文献   

15.
充分理解给体-受体复合物的激发态动力学在实验和理论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次结合电子结构计算和非绝热动力学模拟,探索了最近合成的一个桨-轮形状的给体-受体复合物的光致动力学过程,该复合物由三个氟硼二吡咯基团和一个六氧杂并三苯构成.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桨-轮形状的给体-受体复合物共轭物在激发时将被提升到氟硼二吡咯片段的局部激发状态,然后发生超快局部激发电子态到电荷转移电子态的激子转移. 与先前实验工作中提出的光致电子转移机理不同,这种激子转移过程伴随着从氟硼二吡咯基团到六氧杂并三苯基团上的空穴. 此外,还发现溶剂效应在该体系的光致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强极性的乙腈溶剂加速了空穴转移动力学,这可以归因于溶剂对电荷转移状态的显著影响,即局部激发和电荷转移激子之间的能隙大大减小,而与此同时非绝热耦合增加,这两个因素都可以促进空穴转移过程. 目前的工作不仅为桨-轮形状的给体-受体复合物的潜在光诱导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而且有助于未来设计具有更好光电性能的新型给体-受体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基于pH=3.6的HAc-NaAc介质中,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与NO-2定量反应生成的TMB-TMB亚胺电荷迁移络合物在37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测定NO-2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2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9×104L·mol-1·cm-1,该法应用于电镀废液和水样中NO-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3-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Hg(Ⅱ)配位作用特点.计算结果显示,中性配体L的N位点与巯基S位点配位能力近似;而阴离子配体ad-L对Hg(Ⅱ)的配位能力显著增强,与L-N2-Hg及L-S7-Hg配位模式相比,稳定化能分别提高约951.0、960.1 kJ/mol;但阳离子配体p-L配位稳定化能为正.进一步应用DFT化学势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阴离子配体对Hg(Ⅱ)间存在较强配位作用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虎 《物理学报》2013,62(13):139201-139201
面对海洋表面完整的两大波要素–-张力波和重力波, 构建出一个确定、丰富、基本的有限水深海洋表面波的“3-4-5波共振守恒理论”. 与以往经典、现代的多种结果相比, 充分保证了该理论的“精确性、对称性、完备性”, 为后继、普适的海洋波湍流统计理论提供了一个必备基础. 关键词: 海洋表面波 Hamilton描述 3-4-5波共振 波湍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5-氟尿嘧啶(5-FU)与CO形成的复合物体系进行了理论计算. 计算共获得了稳定的5-FU异构体12个,双酮式结构5-FU0为其最稳定的构型. 优化获得了稳定复合物44个,其结合方式是CO中的C或O原子与5-FU 的H8或H12键形成氢键;CO分子的C 与5-FU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大,更稳定. 研究还发现,复合物的稳定性与其单体稳定性和C13对氢键相邻单键的二阶稳定化能有关,5-FU0-A为最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5-氟尿嘧啶(5-FU)与CO形成的复合物体系进行了理论计算. 计算共获得了稳定的5-FU异构体12个,双酮式结构5-FU0为其最稳定的构型. 优化获得了稳定复合物44个,其结合方式是CO中的C或O原子与5-FU 的H8或H12键形成氢键;CO分子的C 与5-FU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大,更稳定. 研究还发现,复合物的稳定性与其单体稳定性和C13对氢键相邻单键的二阶稳定化能有关,5-FU0-A为最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